陸偉
(揚州大學 江蘇揚州 225009)
青奧會的主體是青少年,并且也是我國繼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之后,承辦的又一國際性體育賽事。國際奧委會之所以提出舉辦青年奧運會,是基于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百年的,也呈現出一系列不和諧的問題,在競技體育面前,即使是愛好體育運動的青少年也大多是看客角色,導致參與競技體育運動的青少年日趨減少,這種現象在全國都是普遍存在的。該研究借助青奧會這個理念,來探討發現普適教育基礎上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利用南京青奧會這一重要契機,探討青少年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模式和運行機制。
該研究以揚州市少年兒童體校、揚州市廣陵區兒童業余體校、邗江區少年兒童體校為調研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校圖書館的中文數據庫等途徑,查閱了解有關揚州青少年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機制、現狀、影響因素相關文獻資料。
1.2.2 觀察訪談法
通過走訪揚州市少年兒童體校、揚州市廣陵區兒童業余體校、邗江區少體校三家少體校管理人員、教練員、部分運動員、家長,就少體校人才培養相關問題進行訪談。
2.1.1 教育為先的觀念不強,目標單一
調查結果顯示在競技體育人才培養中的“以人為本”理念不夠強,少體校對體育人才的培養大多是適應競技體育的需要,并不重視青少年作為個體發展的需要。競技體育與教育的不結合導致了人才培養的不完善,不利于各種社會資源的有效整合利用。此外,青少年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途徑以及培養模式都比較單一。
2.1.2 青少年競技人才培養的經費不足
經濟既是體育發展的基礎,長期以來,少體校培養人才的經費來源主要由國家和自籌構成,個人和家庭的投人并不多。據資料顯示,體育的經費總額雖有增長,但增加的速度并不理想,考慮到規模擴大、效益等因素,少體校經費的增長相對來說并不多[1]。在調查的幾所少體校中,經費不足都是發展的首要問題。
2.1.3 青少年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學訓矛盾
青少年正處于運動素質發育的高峰期,也是學習文化知識的黃金時期。然而文化課與運動訓練的矛盾是在這幾所少體校中表現也很突出。不科學的競賽制度的引導、教練員的急功近利等原因,導致了重訓輕文現狀,再加之比例失調的“金字塔”現象,加大了把最優秀的、最有潛力和發展的“人”才拒之門外的可能[2],因此,少體校在訓練中往往只注重學生的運動技術和運動成績是不可取的,應該同等重視學生面素質的培養和文化課的教育。
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和訪談總結出以下影響青少年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因素包括:體校領導的重視程度;教練員對工作的熱愛程度以及訓練水平;訓練的科學性與系統性;學生家長的支持程度;運動訓練經費的投入程度;運動選材的科學化程度;地方政府及社會的重視程度;少體校管理體制的合理性;運動員的就業出路;學訓矛盾解決的程度;這些都方方面面影響著后備人才的培養。
3.1.1 更新觀念
當代中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競技體育教育首先要改變觀念。因此,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這也是青奧會一直提倡的理念,通過青奧會來對揚州少體校制定個體健康發展的計劃,希望能夠改善以往競技體育與教育分離的場面,從而更加合理有效利用各種社會資源。
3.1.2 建立與完善各種法律法規
隨著社會各領域發生的潛移默化的變化,各項法律條文也在逐漸被完善,但有關體育競技方面的法律條文依然沒有預料的好你,希望通過青奧會這項國際性賽事,使得揚州或者江蘇建立并完善各種法律法規,從而能切實保證青少年廣泛參與業余訓練,并且兼顧基礎教育。以此為基礎建立起競技體育選拔、參與與退出機制,確保退出競技體育后的運動員也可更好地適應社會工作的需要。
3.1.3 推動各運動項目進入青少年體育活動
隨著我國體育市場的發展,我國競技體育必然走向社會、走向市場。足球、籃球等普及項目相繼實行了俱樂部制,走向了職業化的發展道路。但是,我們也一定發現了目前我國競技體育“奧運爭光計劃”中的許多優勢項目的普及程度并不高,希望借助青奧會這個平臺,推動各個運動項目進入揚州青少年體育中,豐富青少年體育教學內容,同時建立相應的業余比賽體系,以推動各運動項目進入青少年體育活動內容中去。
隨著社會的發展,競技體育的舉國體制暴露了很多弊端,使得很多競技體育項目發展缺乏可持續性,這些問題的出現和揚州市體育強市的目標是違背的。幾所少體校雖然在不同項目所需要的年齡階段有所差異,但少體校中對青少年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方式上有著急功近利的表現,過早的透支運動員的運動潛能,使得運動員缺乏可持續性。南京青奧會的舉辦期間所帶來的體育運動功能及顧拜旦創辦奧林匹克運動會初衷在一定程度上都會給現在的體育人才培養制度與方式帶來不小的影響[4]。青奧會不僅僅是一個國際級賽事,它也帶來奧林匹克體育精神,這種競技精神必將為江蘇,為揚州的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體系改革做出正面積極的指引,實現競技體育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青奧會是建立在奧林匹克肥沃的思想基礎上,加大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思想上的教育,無論是直接教育還是間接教育,青奧會都無可置疑的加強了對奧林匹克競技精神的推廣[5]。青奧會的創立豐富了奧利匹克教育體系,健全了奧林匹克教育制度。2014年南京青奧會在南京的舉行,使得奧林匹克精神在南京以及我們揚州廣大青少年中得到很好的傳播。青奧會吸引里很多有競技天賦青少年參與。在揚州市中,我們也應該為青少年開展多的以青奧會為主題的體育文化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使青少年通過體育活動認知、了解青奧會,加速青奧會的理念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傳播,從而擴大青奧會的社會影響力,使競技體育健康中穩健中發展。
“教體結合”是新時期在“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教育部門與體育部門共同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競技體育人才而構建的和諧體系[6]。少體校一旦發現運動員沒有繼續挖掘的潛能,可以對其進行分流,強化他們的文化知識學習,緩解了傳統體制下學訓矛盾;其次,在保證競技水平持續提高的基礎上,實現人的綜合素質的提高。通過青奧會整合體育部門優勢,將運動學校納入普通教育的管理范疇,形成了多樣化訓練格局,嘗試教體結合,形成具有揚州體校的特色項目。
青奧會會帶來大量的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在旅游、金融、商貿、通訊、文化和體育產業等各方面帶來發展機遇[7],針對揚州少體校調查存在的觀念、目標、經費方面的不足,不同程度的學訓矛盾,以及就業形勢嚴峻的現狀,本文希望通過青奧會這個良好的契機為揚州青少年教育實施一條有力途徑,糅合了體育、教育和文化等領域的內容,為推進這些領域與奧運會的共同發展而對青少年體育意識的轉變扮演著一種催化劑的作用[8],并能夠很好的解決揚州青少年競技人才的可持續發展。其次希望通過青奧會的理念來有效的有針對的改革少體校的體系,從各種層面上加強青奧會的宣傳力度,并且促進揚州少體校大力加強“教體結合”,使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互補,填補了體育運動學校的空缺,并使其符合后奧運時代我國競技體育發展的要求,把揚州以及整個青少年競技人才培養成高素質、全面發展的競技后備人才,引導青少年更好的適應社會。
[1]王健.業余體育訓練研究[M].武漢:武漢出版社,2002(7):42-43.
[2]慈鑫.青奧會甩不掉小奧運會影子重成績輕文化教育[N].中國青年報,2010-08-22.
[3]房雪.影響我國青少年競技體育后備力量的主要因素分析[J].首都體院學院學報,2005(4):49.
[4]蔣榮,顏月喬.青奧會目標對青少年體育人文教育的導向[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0(2).
[5]任海.青年奧運會的超越與挑戰[J].體育與科學,2010,31(2):3-5.
[6]鄭婕.“體教結合”的內涵解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32(1):65-68.
[7]柴王軍,湯衛東,馬肇國.青奧會的價值、舉辦意義及其對奧林匹克運動的影響[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5).
[8]朱永超.奧運會已喪失最原始意義南京辦青奧需找準定位[N].南京日報,201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