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原



滬港通開通之后,按照國際投資大鱷高盛的說法,有望為國內證券市場引來高達8萬億元的新增資金,盡管在滬港通開通首周,我們從盤面上似乎并未感受到滬港通的開通對國內股市的劇烈影響,但是考慮到滬港通不是一個短線的試水舉動,國際機構投資者對國內股市的投資力度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不能以滬港通開通首周兩市不漲反跌的行情來研判滬港通對兩市投資者的投資影響。
對于國內中小投資者而言,可能更為關心的是大批外資借道滬港通進入國內股市之后,他們會去買哪些板塊的A股。換而言之,滬港通的開通以及外資的進場,又會給國內股市帶來什么樣的投資風格轉換。
當然了,滬港通剛剛開通,單純憑借這短短幾天的交易還無法完全梳理出其投資興趣所在,好在外資投資國內股市也不是一件新鮮事物,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外資以往對國內股市的投資舉動來判斷新近入場的外資又會對哪些板塊的個股產生投資興趣?
自2002年QFII制度實施以來,境外機構投資者在A股市場已摸爬滾打了十余年。作為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進程的首批受益者和試水者,研究總結QFII的行業配置和個股選擇思路,對于判斷通過滬股通進場的海外資金投資方向,也會起到一定的啟示作用。
從近幾年來公開披露的QFII投資數據看,QFII選股偏好兼具收益性和成長性,行業配置集中度高,選股偏好具有持續性和一致性的特點。他們往往熱衷投資于績優股、重視上市公司分紅、關注企業的長遠發展。
具體來說:(1)行業上,外資偏好中游制造業、信息技術業、大消費等板塊;(2)估值上,偏好中低估值的股票,QFII重倉股體現出相對市場平均估值水平折價的特點,從而取得相對估值優勢;(3)規模上,QFII持有中低市值的股票數量偏多,但重倉的權重配置仍在大市值股票中,行業龍頭、競爭比較優勢、良好的流動性這些優點是QFII青睞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原因;(4)重倉股的盈利能力方面,QFII重倉股凈資產回報率各年度平均數據均大幅超過A股上市公司平均水平.體現出較強的盈利能力,具有高股息率的特點。
從今年二季度QFII新進加倉的公司來看,QFII積極加大力度買入藍籌股的傾向十分明顯。如德意志銀行和鉑金投資新進的瀘州老窖、南方英東資管增持的中國聯通、瑞士銀行重倉買入及比爾梅林達蓋茨基金加倉的福耀玻璃等,均屬大盤藍籌之列。這主要與滬港通即將啟動的市場背景,以及目前大盤藍籌股絕對的低估值特點有關。
截止三季度末,QFII前十大重倉股依次為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北京銀行、華夏銀行、中國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格力電器、工商銀行和海螺水泥。此外多家(4家以上)QFII機構共同持有的重倉股有格力電器、海螺水泥、上海機場、鞍鋼股份、貴州茅臺、中國國旅、寧滬高速和中國神華。
從三季報QFII增持股票動向看,延續二季度的特點,QFII更加熱衷于對盤藍籌股的投資。三季度增倉1000萬股以上的共有25家公司,主要包括銀行股6家:北京銀行(增持24011萬股),工商銀行(增持8142萬股),浦發銀行(增持4385萬股),興業銀行(增持4056萬股),中國銀行(增持3470萬股),平安銀行(增持2128萬股);汽車3家:上汽集團(增持8656萬股),華域汽車(增持1832萬股)和福耀玻璃(增持2365萬股),其中福耀玻璃是連續兩個季度大舉增持;公用事業股3家:長江電力(增持7307萬股)、大秦鐵路(增持10552萬股)和上海機場(增持2578萬股);能源股2家:中國石化(增持7088萬股)和中國石油(增持1795萬股);地產股2家:萬科A(增持10762萬股)和中國建筑(增持5323萬股);鋼鐵股2家:鞍鋼股份(增持3795萬股)和寶鋼股份(增持1234萬股);此外還有中國南車、中國國旅、中國聯通、中信證券和格力電器等大盤藍籌股。
從三季度QFII新買進個股情況來看,QFII三季度新進200萬股以上的公司共有55只,其中新進持股數量超500萬股的達到28只。新進數量最大的前幾只股票為中國重工(新買8764萬股)、中國平安(新買6636萬股)、國投電力(新買6241萬股)、中信銀行(新買4804萬股)、攀鋼釩鈦(新買2600萬股)、中國化學(新買2226萬股)、粵電力(新買1814萬股)、內蒙華電(新買1750萬股)和廣深鐵路(新買1301萬股)。
根據上述三個角度QFII的投資標的來看,目前QFII投資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低估值的大盤藍籌股板塊,主要涉及的行業為銀行、交通運輸、電力、能源、乘用車和地產等,這是因為A 股估值優勢主要集中在銀行、汽車、公用事業、交運、食品飲料等行業。例如A 股公用事業行業靜態PE 為8.5 倍,對應H 股為16.1 倍;A 股銀行業靜態PE 為4.6 倍,而H 股銀行業靜態PE 為6.5 倍。其次QFII對白酒、旅游、家電、醫藥和軟件行業的龍頭上市公司也頗為青睞。就今年三季度而言,QFII對銀行、電力、高速等行業板塊大幅加倉買進,值得關注。
因此從QFII的重倉股看,金融、能源、交通運輸等傳統行業的低估值藍籌股最有可能為港股投資者積極關注,此外象食品飲料、醫藥、家電、乘用車等港股稀缺的上市公司會也成為港資青睞的品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