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吉安縣委辦公室
作為原中央蘇區縣、國定貧困縣、省定羅霄山脈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江西省吉安縣目前仍處于加速發展的爬坡期、小康提速的攻堅期、積蓄后勁的關鍵期。我們深知不發展不行,不加快發展也不行,不加快升級發展更不行。

吉州窯

生態龍湖

吉安大道北延
去年,省委在十三屆七次全會上確立了“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的十六字方針,為江西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匯聚了共識、注入了動力。一年來,吉安縣按照省市部署,圍繞“全市領先、全省爭先、全面創先”奮斗目標,堅定不移推進中心城區融入工程、吉泰走廊崛起工程、科學發展示范工程,多點同向發力,全面爭先進位。今年1—6月,全縣完成生產總值56.5 億元、財政收入10.4 億元、固定資產投資68.4 億元,分別增長15.3%、4.3%、20.2%。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異彩紛呈——
深度融合,擴縣融市不斷推進。吉安縣順應城市融合發展的大勢,把握吉泰走廊集群發展的趨勢,主動對接,積極融入中心城區。總投資20 億元的永和連心大橋、廬陵大橋等融城涉江工程順利開工或圓滿竣工,“三橋跨江、三路對接三區”的融城格局已經形成,產業經濟區、商貿物流區和度假休閑區的功能定位逐步彰顯。
轉型升級,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堅持創新發展理念,突出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加快電子信息、食品加工等產業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步伐。上半年,尤其是電子信息產業,企業新增5 家,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1.9%,稅收增長15.4%,占比達到50.7%,呈現了經濟總量快速壯大、相關企業加速集聚、份額占比明顯提高的良好態勢。
改革創新,發展活力不斷激發。只有改革的領先才能實現發展的率先。我們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底線思維、持續精準發力,重點推進吉安高新區體制機制、行政審批制度、職業教育、土地確權和擴權強鎮等12個重點領域改革,并取得突破,紅利進一步釋放。
城鄉同治,小康進程不斷提速。按照“四個一”組合式扶貧決策部署,通過改革創新現金直補、貸款擔保、貸款貼息、產業保險的“四輪驅動”的產業發展機制,加速推進了一戶一畝井岡蜜柚、一戶一畝橫江葡萄、一戶一個雞棚、一戶一人進園務工的“四個一”百姓致富工程,成功舉辦中國·吉安第十一屆橫江葡萄節,井岡蜜柚、“橫江葡萄等富民產業不斷壯大”,群眾小康步伐不斷加快。
面向未來,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定力比出新更重要,行動比口號更重要。我們將進一步增強推動發展升級的定力,找準發展升級的切入點,突出“兩項升級”,加快“三大轉型”,實現“三個提升”:
產業升級,堅定不移地加快“三大轉型”。緊緊抓住轉型升級這條主線,堅持在加快發展中轉型升級,在轉型升級中加快發展,努力實現在更高水平上的升級發展。一是轉資源消耗型產業為創新驅動型產業,重點打造電子信息主導產業和食品加工特色產業。針對當前投資增長乏力,消費增幅放緩而導致資源需求萎縮,產品市場滯銷等不利形勢,突出以電子信息產業和食品加工綠色環保產業,作為創新驅動型主導產業重點打造,著力構建以電子信息和綠色食品加工為主要內容的產業體系。二是轉傳統分散型產業為現代規模型產業,重點打造以井岡蜜柚、橫江葡萄為龍頭的現代農業。用工業化的理念發展農業、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方式拓展農業,創新農業機制體制,調優農業產業結構,經營品牌農業,加快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步伐,通過3-5年的努力,著力打造井岡蜜柚、橫江葡萄“雙十萬畝”基地。三是轉以物為本型產業為以人為本型產業,重點打造陶瓷文化本土產業。既注重吉州窯遺址的保護,陶瓷文化的傳承和陶瓷產品的創新,更注重“人才”這個最重要的源頭和根本。以納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建設為契機,著力構建陶瓷大師一條街和陶瓷文化產業園,傳承千年窯火,構建百億產業。
區域升級,千方百計地實現“三個提升”。始終以市級、省級乃至國家級標準去謀劃發展平臺的不斷升級,從而實現區域的全面升級。一是提升城區平臺建設。在規劃設計、建管理念、功能布局上主動向中心城區對接融入,做到以文化為特色,綠化為底色,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做好“減量、透綠、留白、傳承、堅守”五篇文章。著力構建吉安中心城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產業最強的重要城市組團。二是提升園區平臺建設。以深化工業園區機制體制改革為突破口,在平臺建設、產業發展、環境優化上積極向國家級園區靠攏,以園區升級推動工業升級,以工業升級帶動發展升級,著力打造名副其實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三是提升景區平臺建設。重點打造吉州窯景區,圍繞千年古窯、千年古鎮,更加注重遺址保護、更加注重產業發展、更加注重文化傳承,不斷加快城鎮村聯動、產城鎮融合步伐,把吉州窯景區打造成集廬陵文化、古鎮文化、陶瓷文化于一體的文化旅游特色品牌,打造成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國家5A 級景區。

吉安縣城新貌

吉安縣城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