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程宇航

內戰時期,反叛武裝經常將居民的手腳砍去。
8年前(2006年)的嚴冬,一部好萊塢大片《血鉆》使地處西非大西洋岸邊的這個小國頃刻“聲名遐邇”;8年后(2014年)的盛夏,肆虐的“埃博拉”疫情引起世人關注,再次使全球的眼光投向這個西非小國。這個小國,就是意為“獅子山”的塞拉利昂。無論是“血鉆”,還是“埃博拉”,對塞拉利昂小國來說,都是災難。可以說,自古至今,獅子山見證了塞拉利昂歷經的所有苦難。當然,也期許塞拉利昂會在磨難中勇敢前行。
塞拉利昂地處非洲西部,北、東北與幾內亞接壤,東南與利比里亞交界,西、西南瀕臨大西洋。海岸線長約485 公里。國土面積7.2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119名。人口610萬(2012年),居世界第102名。人口密度79.4人/平方公里(2012年),居世界第86名。首都弗里敦,人口約107萬。

境內大部是丘陵、高原,地勢呈東高西低的特征。一般海拔300-600 米,最高峰為洛馬山脈,海拔1947 米。沿岸多低地、沙洲和澙湖。
屬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年降水量內陸在1000 毫米以上,沿海達3000-4000 毫米。是西非降雨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年平均氣溫約26℃。
礦產資源較豐富,主要有鉆石、黃金、鋁礬土、金紅石、鐵礦砂等。鉆石儲量達2300 多萬克拉。去年10月,一家俄羅斯公司宣布在塞拉利昂沿海發現了石油。
全國森林面積約32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盛產紅木、紅鐵木等。木材儲量300萬立方米。
漁業資源豐富,主要有邦加魚、金槍魚、黃花魚、青魚和大蝦等,水產儲量約100萬噸。
海濱地區風光秀麗,十分適宜發展旅游業。主要景點有:50 公里長、未被污染的原始沙灘、賓圖瑪尼山和鐵吉山等。
全國有20 多個民族。南部的曼迪族最大,北部和中部的泰姆奈族次之,兩者各占全國人口的30%左右;林姆巴族占8.4%;由英、美移入的“自由”黑人后裔克里奧爾人占10%。官方語言為英語,民族語言主要有曼迪語、泰姆奈語、林姆巴語和克里奧爾語。60%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3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10%信奉拜物教。塞拉利昂各宗教間都能和平共處,未如鄰近各國般時常出現宗教沖突。
塞拉利昂(Sierra Leone)在葡萄牙語中意為“獅子山”。首都弗里敦(Freetown)是英語,意為“自由城”。兩個地名見證了塞拉利昂被殖民的苦難史。
很早很早以前,塞拉利昂就有人居住。考古學家在塞拉利昂發現有至少2500年連續不斷的人類居住史,居民來自非洲其他地區。公元9 世紀,這里的居民開始學會用鐵。公元1000年左右,沿海部落開始種植作物。13 世紀,曼迪人進入這個地區。但是,濕熱的氣候和濃密的雨林與沼澤以及攜帶致命病菌的采采蠅,阻隔了它與其他文明的聯系,也包括伊斯蘭教的傳入。16 世紀,曼尼人開始進入塞拉利昂海岸地區。17 世紀,穆斯林的富拉人從尼日爾河上游和塞內加爾河遷入現今塞拉利昂北部山區。
1462年,葡萄牙探險家踏足此地,并將弗里敦港口周圍的山脈命名為“Serra de Leoa”,意思是“母獅的山”。15 世紀,葡萄牙人船只定期訪問這里,他們在弗里敦河口北岸建有一個要塞。從15 世紀后期到19 世紀中期,奴隸貿易十分活躍,這里曾經是歐洲奴隸的來源供應地。
17 世紀,葡萄牙人的勢力開始減弱,英國人影響力大為上升。大約在1628年,英國人在距離弗里敦東南50 公里建立了一個工廠,從事商業活動。
1787年,在廢奴主義者的壓力下,在現今弗里敦的地方建立一個城市,以供那些原先準備販賣到倫敦去的黑奴生活。1792年,這里成為一個安置美洲黑奴的殖民地。荷蘭、法國和英國殖民者隨后運來400名“自由”黑奴,定居弗里敦(即自由城)。1808年,塞拉利昂沿海地區成為英國殖民地,1896年淪為英“保護地”。直到1961年4月27日,塞拉利昂宣布獨立,殖民歷史終于結束。所以,從“獅子山”到“自由城”,兩個地名的變遷見證了塞拉利昂被殖民的苦難歷史。
20 世紀30年代,英國地理學家首次在塞拉利昂的叢林中發現鉆石。從那以后,礦工們從散布在熱帶雨林周圍泥濘的小礦坑中開采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鉆石財富。這些大大小小的乳白色碳晶顆粒成為各國消費者最青睞的飾品。
2006年12月,一部名叫《血鉆》的電影在全球上映。這部由好萊塢大導演愛德華·茨威克執導的影片講述了上世紀90年代末,塞拉利昂的不法之徒為爭采鉆石將國家引向毀滅性內戰,國際鉆石商卻從中牟取暴利的血腥內幕。
鉆石是塞拉利昂的重要礦產。可在獨立后,它也是種族派別之間內戰的根源之一。各方為爭奪鉆石這種稀世珍寶,都使用極其野蠻的手段,結果導致內戰不斷。
鉆石成了塞拉利昂沖突得以維系的“養料”。在這場內戰中,桑科領導的反政府武裝“聯陣”利用武力割據和控制著盛產鉆石的東部地區,與政府軍形成對峙。“聯陣”通過抓捕各大礦業公司中的外國人為人質,迫使一些礦業公司停產甚至關閉;進而使國家鈦礦石、鋁礬土和鉆石等的開采和出口陷于癱瘓。而叛軍則通過鉆石開采和鉆石交易獲取暴利,用以購買武器彈藥、燃料、食物和藥品,然后繼續擴大地盤。
當時,叛軍組織占據著鉆石礦藏最豐富的幾個內陸省份。一旦找到鉆石礦就派重兵駐守,然后秘密挖掘。為了防止被其他部落或是軍事力量發現,他們甚至不惜砍掉所有看到鉆石礦的人的胳膊以示威懾。約有2萬人因此失去手臂。
人們把內戰中各派極力爭奪的鉆石稱作“沖突鉆石”。沖突鉆石即因塞拉利昂的殘酷內戰而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沖突使鉆石變成“血鉆”,“血鉆”成了塞拉利昂戰亂、苦難的代名詞。
1961年獨立后的塞拉利昂,一直由一黨執政,直到1991年內戰爆發。1991年3月,陸軍下士福迪·桑科領導“革命聯合陣線”(簡稱“聯陣”)發動叛亂,塞拉利昂內戰由此爆發。
而在政府這一邊,則是一次次的政變接踵而來。1992年4月,來自平叛前線的一批年輕軍官發動政變,推翻莫莫政權,成立以斯特拉瑟上尉為首的“全國臨時執政委員會”,接管國家權力。1996年1月,“全國臨時執政委員會”副主席比奧發動不流血政變,就任主席。2月,塞拉利昂舉行首次多黨總統和議會選舉,人民黨候選人艾哈邁德·泰詹·卡巴當選總統。1997年5月25日,科羅馬少校發動政變,自任國家元首,組成包括“聯陣”在內的軍政權。卡巴流亡幾內亞。1998年2月12日,以尼日利亞為首的西非維和部隊攻克首都弗里敦,短命的軍政府被推翻。3月10日,卡巴總統回國復職。
一邊是政局不穩、從而政變連連的政府,一邊是反對政府的叛軍,外加政府花大價錢從南非請來的雇傭軍(雇傭軍在塞拉利昂逗留了21個月,花費了3500萬美元,其“成績”是“聯陣”主力被摧垮,撤退到農村)。此外,還有西非共同體和聯合國的斡旋和干預。
2002年,在聯合國和各方斡旋下,塞拉利昂內戰結束。2002年1月的舉行解除武裝進程結束和收繳武器焚毀儀式,是內戰結束的標志。2002年5月,在聯合國特派團的監督下進行了總統選舉,卡巴再次當選總統。2007年9月8日,科羅馬當選總統。
1991-2002年的塞拉利昂內戰,被稱為非洲歷史上最為殘酷和野蠻的內戰。共導致20 多萬人喪生,數十萬平民被打傷致殘或被迫逃離家園,超過200萬人(相當于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多)流離失所或逃往鄰國,成了難民。
內戰使國內大部分經濟活動崩潰,農業生產遭受嚴重破壞,大片農田荒蕪。基礎設施毀壞嚴重,貨幣大幅貶值,國民經濟瀕于崩潰。在叛軍控制地區,國際機構提供的糧援無法運到,大批人被餓死。
內戰時期的塞拉利昂,正如電影《血鉆》一位片中人一句臺詞中所說的,是個“連上帝都討厭的地方”。而生活在這個“連上帝都討厭的地方”的塞拉利昂人民,因為血鉆的爭奪,遭受了巨大的痛苦!
內戰結束后,塞拉利昂開始著手恢復生產,重建國家。政府集中精力抓經濟建設,制定《減貧與增長臨時戰略文件》,優先發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礦業開發,大力爭取外援和吸引外資,經濟狀況逐漸走上健康發展軌道。聯合國2012年人類發展報告指出,自2000年以來,塞拉利昂是非洲地區人類發展指數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2009年,塞拉利昂通過國家發展戰略即“變革議程”來實現國家改革。“變革議程”把重點放在四個戰略優先領域,即農業、電力、基礎設施、醫療衛生和教育。
2011年,塞拉利昂實行機構改革(包括金融部門改革、改善商業環境、政府管理改革、公共財政管理改革和工資改革及公共服務能力重塑),目標是促進金融部門發展,加強經濟管理,提高公共部門效率,改善商業環境和強化稅收管理。
近年來,塞拉利昂經濟增長勢頭強勁,2012、2013 連續兩年呈兩位數增長。2013年經濟增長由2012年的15.2%提高到20.1%。農業總體增長4.6%,高于2012年的3.9%;礦業總體增長29.6%。出口強勁增長,7年來首次實現貿易順差,由2012年的7.961 億美元赤字變為3.623 億美元盈余。2013年的財政赤字下降,通貨膨脹降低,達到4年來最低水平。財政赤字從2012年占GDP 的9.7%降低到4.9%。外匯儲備從2012年的滿足3.2個月進口額增長到可滿足3.4個月進口額。
人們對塞拉利昂的中期經濟形勢表示樂觀,預計2014、2015、2016年的經濟增長分別為11.3%、8.9%、8.2%。不含鐵礦在內的經濟增長為年均6.3%。
西非共同體代表團預言,2013年塞拉利昂GDP 增幅為20.1%,居全球各經濟體之首;2014年仍將保持高速發展態勢,除鐵礦石外的GDP 增幅將達11.6%。而世界知名雜志《經濟學家》將塞拉利昂列為2014年增長最快的5個經濟體之一(另4個是南蘇丹、蒙古、澳門和土庫曼斯坦)。
然而,2014年春夏,突如其來的埃博拉疫情席卷西非,塞拉利昂未能幸免于難。截止2014年10月8日,塞拉利昂共有確診埃博拉病例2596 例,其中708 人死亡;臨床診斷病例37 例;疑似病例315 例,其中35 人死亡。
埃博拉疫情既是天災,也是人禍。肆虐的埃博拉將嚴挫塞拉利昂正在快速發展的經濟。世界銀行10月8日公布的一項最新經濟評估顯示,西非三國到2015年底金融損失可能將高達326 億美元。而對塞拉利昂經濟,非洲開發銀行執行總裁卡貝魯卡則稱,埃博拉病毒已經導致GDP 增幅下降了4個百分點。塞拉利昂財政部認為,埃博拉疫情將使2014年經濟發展預計增速由11.3%降低到7.8%,并給礦業、農業、旅游業等主要經濟部門造成巨大沖擊。稅收在減少,市場失靈,飛機進不來,工程項目中止,外地企業和專家紛紛撤離。
數字顯示,有近600 家農戶停產,約2.4萬個工作崗位失業,入境游客已減少3.3萬人,酒店入住率由年初的50%降至10%。本年度稅收直接損失已達6300萬美元,7月通脹率已上升至6.91%,市場食品短缺,學校停課,工廠歇業。政府為應對埃博拉已花費近1200萬美元。
經濟學家警告道,對于幾內亞、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這三個剛剛經過數年戰亂和政治動蕩的國家而言,埃博拉的爆發是又一大打擊,可能會擊垮這一脆弱的經濟成果。
埃博拉疫情仍在發展。我們相信,經歷過反殖民統治的民族獨立斗爭洗禮、內戰紛亂磨難的塞拉利昂人民,一定會在全世界人民的支援下,戰勝埃博拉,告別苦難,過上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