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訓金
室外寒風陣陣,室內熱火朝天。臨近中午12 點,講了一上午課的農業局農技師徐勛源老師,還在一一回答移民群眾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場面十分熱烈。
這是筆者12月5日在瑞昌市水庫移民大鎮—南義鎮大會議室里,親眼目睹“瑞昌市黃梔子栽培管理技術培訓班”上的可喜一幕。
2014年,瑞昌市水庫移民培訓工作成績斐然.像這樣火熱的培訓場面,已經是第10 次了。瑞昌市扶貧和移民辦以提高水庫移民就業創業技能為基礎,以推動產業發展為重點,積極創新思路,進一步加大力度,在培訓的深度和廣度上不斷拓寬,在培訓成效和實用性上不斷探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看得見的實際效果,受到廣大移民群眾的交口稱贊。
截止目前,上級批準瑞昌市扶貧和移民辦2014年度水庫移民培訓4期,實際培訓10期,完成年度計劃的250%。培訓人員達854 人,投入培訓資金9.3萬元,完成資金撥付的100%。其中:產業培訓7期,培訓653人;示范村建設培訓2期,培訓骨干80 人;移民干部培訓1期,培訓人員36 人,另外還委托社會機構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培訓5個實用技術專業,取得專業技術證書人數達到85 人。
精耕細作,芳草園里可覓金。取得如此成績,瑞昌市扶貧和移民辦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
針對水庫移民人均耕地少,青壯年勞力外出打工技能不高,務工收入微薄的特點,自2013 起,瑞昌市在技能培訓上狠下了一番功夫,通過廣泛宣傳,鼓勵和引導水庫移民勞動力參加各級各類技能培訓。瑞昌市扶貧和移民辦利用“瑞昌市現代職業技術中等學?!边@個平臺和依托社會培訓機構,開展了會計、幼兒教育、家居裝修、汽車駕駛、水電安裝等5個專業培訓,培訓了85名移民,使他們掌握了一門熟練技術,提高了自身素質,為他們創業就業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85 人均已走上就業崗位,由于取得了專業證書,人均每年可獲得工資收入3-5萬元。
今年,瑞昌市扶貧和移民辦下大力氣,重點在產業培訓上下足了功夫。一是在南義鎮開展了2期“黃梔子栽培管理培訓班”,培訓相關移民154 人,使該鎮水庫移民種植黃梔子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栽培管理技術也大幅提高。該鎮今年黃梔子種植面積達到了5000 余畝,明年計劃達到10000 余 畝;二是在橫港鎮開展了1期“油茶栽培管理技術培訓班”,培訓水庫移民83 人,推動該鎮3個移民重點村發展油茶產業1100 余畝;三是在南陽鄉開展了1期“山藥種植技術提升班”,培訓122 人,使該鄉幾個移民重點村的山藥傳統項目的種植技術得到了提高,山藥的種植面積增加了1200 余畝,山藥的品質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僅此一項移民就人均增收300 余元;四是在范鎮高泉村開展了1期“太子參種植技術培訓班”,培訓水庫移民73 人,推動太子參種植面積達到500 多畝;五是在武蛟鄉舉辦了2期產業培訓,1期“大棚西瓜種植培訓班”和1期“水產養殖培訓班”,培訓村民221 人,推動該鄉兩個村的小龍蝦、螃蟹和大棚西瓜種植和養殖產業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通過以上各項種植和養殖培訓,使瑞昌市移民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特別是黃梔子、山藥、油茶和水產等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移民地區“一鄉一品”和“一村一業”初步形成,為移民增收鋪好一條寬廣的道路。
今年,瑞昌市扶貧和移民辦為了打造亮點示范村,精心組織了2期培訓。一是在年初開展1期“示范村規劃培訓班”,培訓58 人,重點指導示范村規劃編制,使瑞昌市今明兩年在建和待建的示范村規劃設計各具特色;二是在年中開展了1期示范村骨干培訓班。瑞昌市扶貧和移民辦組織有關鄉鎮村涉及示范村建設的骨干人員22人,參觀2013年排名瑞昌市前三名的示范村和新農村,現場講評分析各個示范村、新農村的優缺點,讓示范村建設骨干身臨其境感受和學到了新農村建設的新經驗、新做法,對提升示范村建設水平,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水庫移民工作,是一項涉及移民群眾方方面面的事,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黨的移民政策的落實,直接影響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關系。為了切實提高鄉村移民干部的素質,瑞昌市扶貧和移民辦每年都要開辦移民干部培訓班,今年不但照例舉行了1期36 人的移民干部培訓班,而且改變方式,在移民重點村針對現實中出現的問題,現場提出問題,讓他們做作業。每個人當場寫出解決方案,并即時講解每個方案的優缺點,然后選擇一個解決的最佳方案,讓移民群眾來評價滿不滿意……這次培訓活動,無論是對移民群眾還是移民干部,都是一次深刻的教育,既讓基層移民干部實實在在學到了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又現場解決了棘手的問題,還讓老百姓看到了真誠為民辦實事的良苦用心,可謂是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