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偉群 吳達
崇仁縣六家橋鄉大唐村的王仁偉因自己做過大手術干不了重活,兩個小孩又都在讀大學,屬于村里的貧困戶。今年在國品禽業集團的扶持下,從縣信用社貸款3萬元,在自家的責任山上散養崇仁麻雞,國品集團包雞苗、飼料、技術指導和銷售。今年王仁偉已出售成雞4批,每批4000 羽,一共賺了5萬多元。國品禽業集團目前已和80 多家農戶簽訂了麻雞養殖收購合作協議,年養殖崇仁麻雞300 多萬羽,全部銷售到上海,農戶每戶賺錢都在5萬元左右。這是該縣“龍型”扶貧的一個實例。崇仁縣針對部分農民脫貧致富少門路、缺技術、先天條件不足的情況,在不斷完善“精準”扶貧、社會扶貧各項扶貧機制的同時,在全縣推行了“龍頭企業+農戶”、“龍頭基地+農戶”、“龍頭組織+農戶”的“龍型”扶貧模式,帶動2000 多農民脫貧。
龍頭企業牽。崇仁縣將龍頭企業訂單到戶作為推進產業扶貧的關鍵環節來抓,圍繞實施“一鄉一品”戰略,出現了崇仁麻雞養殖和白條雞加工、樹莓種植、黃花菜種植等為主導的扶貧產業強勢崛起的良好態勢。以天地緣麻雞加工公司、天牧樹莓加工有限公司、綠杉茶油等15 家扶貧龍頭企業為依托,縣扶貧辦充分發揮組織、協調、服務職能,圍繞企業生產需求,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發展特色農業。通過建立農企緊密利益聯結機制,今年,龍頭企業與全縣貧困農戶簽約麻雞、黃花菜、樹莓訂單種養,實行統一種苗、飼料(化肥)、獸藥(農藥)采購和供應,統一生產質量、安全標準和技術培訓,統一品牌、包裝和銷售,統一產品和基地認證認定等服務,通過產業覆蓋貧困農戶,每戶貧困農戶年增加收入萬元以上,帶動了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推動了產業開發。
龍頭基地帶動。該縣根據土壤氣候條件、農民傳統生產習慣和市場需求,分片劃區引導農民發展特色農業,葡萄、樹莓、麻雞、油茶、黃花菜等特色產品基地連片發展,形成基地化、規模化、特色化、產業化生產模式。為提高農產品質量,崇仁縣還制定了無公害農產品發展規劃。崇仁麻雞是中國十大名雞之一,該縣制定無公害麻雞養殖操作規程,按照國際標準養殖無殘留、無污染的“綠色”麻雞。在六家橋鄉洪家村、巴山鎮財源村、河上鎮東來草場的6000 余畝紅壤崗上選擇散養基區。麻雞真正成為崇仁農民脫貧致富的“金雞”。同時建成各類無公害農產品基地25萬畝,并擁有“山鳳”無公害麻雞、“白露”果蔗、“躍鳴”烏魚塊、“寶水”大米等一批有較高知名度的綠色農產品。通過龍頭基地的示范引領,全縣扶貧麻雞發展到6000萬羽,蔬菜大棚發展到2000個,油茶2萬畝,黃花菜1000 畝,葡萄3000 畝。為農民開辟了脫貧致富新途徑。
龍頭組織觸動。針對貧困戶大多沒有營銷理念,縣扶貧部門將扶貧項目、資金交給專業合作社和種養大戶,讓專業合作社和種養大戶“手把手”指導貧困戶脫貧致富,直到被扶持的貧困戶具備了致富能力。目前,該縣先后成立建輝紫薯專業合作社、緣鳳麻雞營銷合作社、建平農機專業合作社三個扶貧經濟合作組織,并建立“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組織模式,輻射帶動貧困農民發展生產、增加收入,同時積極推進貧困村“一村一品”扶貧工程,分別發展了馬安村紫紅薯、游坊村草紙、白路村立體果園、航埠村棉花、梅坊源村和王鐵村的麻雞等5個特色產業。全縣已幫扶1200 戶貧困戶發展種養業,形成扶貧產業基地60個,引導組建農業專業合作社16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