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惠明 (山西煤炭運銷集團鴻泰煤業有限公司,山西 陽泉 045000)
長螺旋鉆孔鋼筋籠技術與我們接觸到的普通鉆孔樁不同,它采用專用長螺旋鉆孔機首先鉆至預定深度,通過鉆頭活門向孔內連續泵注超流態混凝土,直接注入到樁頂。然后插入鋼筋籠而形成的樁體,是一種新型的樁基礎施工手段。螺旋鉆孔的超流態混凝土灌注樁應用廣泛,不受地下水位限制,所用混凝土流動性強,骨料分散性好。
長螺旋鉆孔形成的新型的樁基礎參數如表1所示[1-2]。

長螺旋鉆孔形成的新型的樁基礎參數 表1
為了在有限元分析中使問題既得以簡化又能反映問題的主要特征,本文只考慮豎向受荷情況下的基本假定[3]:
①模型采用空間軸對稱進行分析;
②土層為均質、各向同性;
③樁與土體的變形相協調,即交界面無滑移,為考慮樁土接觸面單元特性,樁土界面設置接觸面單元;
④由于土體自重產生的變形在成樁前已基本完成,故計算中不計入土體自重引起的應變[4]。
因為電腦配置所限,所以我們需要對模型進行簡化,簡化以后將鋼筋簡化為截面為正多邊形的結構,同時因為機器內存所限,我們截取5m長的樁的部分進行研究。
主要參數有彈性模量E、泊松比μ、粘聚力c 和摩擦角φ。樁身材料由混凝土澆筑制成,其受荷變形遠小于土體,在荷載作用下基本處于彈性工作狀態,故其材料定義為彈性材料。其各參數數據選擇如表2所示。

材料性能參數 表2
我們劃分網格的類型為部件中Tetra4,整體的單元總數量17402;在整個部件中的單元總數量17402;部件中節點總數量8533。其劃好的網格如圖1所示[5]。

圖1 有限元網格劃分

圖2 約束及載荷加載圖

各方向位移匯總 表3

圖3 Y方向位移圖
在樁體表面施加面載,考慮土體的自重。荷載直接施加于實體模型上,在NASTRAN程序中,求解時程序自動將所加荷載轉換到節點和單元上。加載過程中模擬樁靜載試驗逐級加載,一般每級加載量為最大試驗荷載的1/10到1/15,根據試算結果,取最大試算荷載(5MN)的1/10,每級加載量為0.5MN。最終加載后如圖2所示。
單樁的P-S曲線特征是樁體受力特征宏觀外在的表現。研究樁體在不同荷載作用下的P-S曲線特征是揭示樁體受力機理的主要途徑。其位移匯總如表3所示[6]。
通過表3可以看出,分布曲線大致可以分為3個階段:第1階段基本持平還會略有增加;第2階段出現下降的趨勢,下降較緩慢;第3個階段急劇下降階段。Y方向的有限元分析結果如圖3所示。最大軸力為121MPa,隨著樁深度的增加,樁底部軸力為3.997MPa。
①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從垂向方向的位移圖可以得出,造成這樣的結果的原因是側壁出現摩阻力的作用,在逐級荷載作用下,土質及鋼結構的沉降效果不一樣。從而導致最大應力是在樁身中部偏下的位置,并且在下部分位置是呈逐級跳躍的上升的。
②為進一步驗證,我們需要參考實際的沉降現象以及進行試驗。
[1]董天文,梁力,王明恕,等.極限荷載條件下螺旋樁的螺距設計與承載力計算[J].巖土工程學報,2006(11).
[2]董天文,梁力,張成金.旋入式螺旋樁[J].世界橋梁,2004(4).
[3]孫鳴.鋼筋混凝土螺旋樁可行性分析[J].天津城市建學院學報,2001(9).
[4]賈志杰,梁力,董天文.預制混凝土螺旋樁樁頭力學特性數值分析[J].山西建筑,2006(2).
[5]董天文,李士偉,張亞軍,等.軟土地基螺旋樁豎向抗拔極限承載力計算方法[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9(5).
[6]呂有界,王玉興.基于ANSYS的螺旋樁葉片仿生曲面接觸有限元仿真[J].機電工程技術,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