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永新縣史志辦公室
永新縣位于湘贛邊界,江西省西部,羅霄山脈中段,素有“吳頭楚尾”之稱,建縣已有1800年歷史?,F轄25 個鄉、鎮、場,238 個行政村,總人口52萬人,總面積2195 平方公里。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8年5月9日,毛澤東親自宣布成立永新縣工農兵政府,全縣各區、鄉都建立過基層蘇維埃政府,并堅持到三年游擊戰爭結束。全縣百分之百的區域屬于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及之后的贛西南革命根據地和中央蘇區江西省的管轄區域。
永新是舉世聞名的“三灣改編”發生地。1927年9月29日至10月2日,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在永新縣三灣村進行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和在軍內實行民主制度,鑄就了人民軍隊的軍魂,中國革命從此走上了勝利的道路。
在永新為核心區域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中央革命根據地正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贛西南革命根據基礎上形成、鞏固和發展起來的。
永新這塊紅土地,經歷了中央蘇區從奠基、形成、鞏固、發展及游擊戰爭的全過程,永新人民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其光輝革命業績永遠彪炳史冊。
1927年9月29日 至10月2日,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在永新縣三灣村進行改編,將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稱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轄第一、三營和特務連、軍官隊、衛生隊、輜重隊、軍官隊。將支部建在連上,班、排設黨小組,營、團建立黨委,連以下設立黨代表;連以上設立士兵委員會,讓士兵群眾參加軍隊的民主管理。“三灣改編”從組織上、體制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原則和在軍內實行民主制度,鑄就了人民軍隊的軍魂,開創了新型人民軍隊的新紀元,中國革命從此走上了勝利的道路。從中國工農革命軍到中國工農紅軍,再到其后的八路軍、新四軍、中國人民解放軍,其政治建軍的“根”,深植在永新這塊紅土地上。三灣,永遠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軍隊的軍魂圣地。

三灣改編紀念館
毛澤東說“我們看永新一縣要比一國還重要”、“用大力經營永新”。永新在整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都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在中央蘇區奠基時期的井岡山斗爭時期,永新是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是紅四軍、紅五軍兵源、糧食等重要生活物質保障的最大供給縣,又是紅軍“三占永新”、“龍源口大捷”、“永新聯席會議”、“永新困敵”的主戰場。在中央蘇區形成時期的贛西南革命根據地時期,永新縣是贛西南特委西路行委中心,作為全紅縣,永新先后組織10萬地方革命武裝和革命群眾參加九打吉安戰斗,并配合中央紅軍取得了第一、二次反“圍剿”的勝利。在中央蘇區鞏固和發展時期,永新是中央蘇區的重要側翼和屏障,永新人民與湘、贛敵軍進行了幾十次戰斗,取得了棠市、九渡沖、沙市、利田等戰役的重大勝利,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第三、四、五次反“圍剿”戰爭。
為了解決井岡山根據地最根本的土地分配問題,1928年2月下旬,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第一團部分干部戰士來到永新南鄉龍源口、秋溪一帶進行活動,深入農家訪貧問苦,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1928年5月上旬,毛澤東又率領紅四軍三十一團一營和永新縣委一道來到永新西鄉塘邊村,著手進行湘贛邊界土地革命的試點工作。后來,毛澤東又先后三次來到塘邊調查研究,領導分田。毛澤東在塘邊先后工作了40 多天。期間,毛澤東經常與永新縣委領導人劉真、王懷等深入到群眾中,對塘邊、夏幽、厚田、南城、大屋、三房等村的階級狀況、土地占有等情況進行調查。經過廣泛的調查研究,毛澤東在塘邊親自草擬了17 條臨時分田綱領,確定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并在塘邊楓臺里草坪上召開的各鄉貧苦農民代表大會上,公布了17 條臨時分田綱領,號召農民群眾起來打土豪分田地。之后,在17 條綱領指導下,分田運動在永新西鄉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此后,永新在全縣范圍內普遍開展分田運動。毛澤東在塘邊的試點和在毛澤東親自指導下的永新土地革命運動,為湘贛邊界土地革命的深入開展樹立了樣板。毛澤東根據在永新的調查實踐整理出的《永新調查》,為《井岡山土地法》的形成和制定積累了經驗,而《井岡山土地法》又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土地法》的制定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永新縣委、縣蘇維埃政府縣在領導農民進行土地革命的基礎上,積極組織農民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以服從革命戰爭的需要,應對國民黨的經濟封鎖。1928年5月永新第一次分田后,各級號召農民多種糧、種好糧,永新成為紅四軍糧食、布匹、棉被等生活物質的最大供給縣。1930年至1931年間,永新縣還先后創辦了兵工廠、石印廠、紡織廠、被服廠等,并開展商業等多種經營,形成區域性的自給自足經濟。永新人民積極為紅軍捐糧、捐物、捐款、交稅、購買公債,保證了紅軍的給養。1932年至1933年,臨時中央政府一共發行了三次公債,永新縣認購革命戰爭公債、經濟建設公債共27.9萬元,超額完成了任務。新中國成立后,王首道說:“江西在土地革命斗爭中,永新所起的作用最大,犧牲最大,貢獻最大;如果沒有永新,我們這些人沒法活下去;毛主席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實際上也是依靠永新吃飯的?!?/p>

塘邊毛澤東舊居
1927年10月 到1929年1月,永新人民都是參加紅四軍、紅五軍。1929年1月 到1931年6月,黨 中 央發布關于地方武裝全部升編紅軍的決定,永新縣赤衛大隊數次改編為紅軍,先后參加湘贛邊獨立第一團、紅五軍第六縱隊、黃公略領導的紅六軍第三縱隊、紅二十軍第三縱隊(后改為一七四團)、紅一軍團、湘贛獨立師獨立第九營、江西獨立第五團、紅三軍團、紅七軍。1931年7月到1933年9月,為響應中央發出“擴大百萬鐵的紅軍”的號召,永新進行了幾次大規模的擴紅運動。1933年10月到1934年7月,在第五次反“圍剿”最艱苦時期,全縣實行總動員,黨、團員帶頭當紅軍。1934年7月,在省級機關、團體、工廠工作的永新籍干部職工,大都編入了紅六軍團,踏上了西征的征途。土地革命戰爭期間,永新縣參軍參戰人數有10萬人,其中參加紅軍長征的逾萬人。從紅四軍、紅五軍到紅八軍到紅六軍團,一大批指戰員來自永新,他們一心革命,英勇善戰,其光輝事跡,可歌可泣。從永新這塊紅土地上,走出了建國后215 名長征干部,百余名省部級干部,41 名共和國將軍(中將4 名、少將37 名),其中有功垂天山的王恩茂,解放西藏的張國華,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犧牲的最高級指揮員李湘,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功勛卓著的張铚秀。
土地革命戰爭期間,每一次革命的反復,永新人民都遭到了國民黨反動派“房屋要過火、石頭要過刀、人要換種”的燒殺搶掠。特別是紅屬、蘇干,被吊打、被殺害、被罰款、坐牢,許多農戶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土地革命戰爭前,永新有30 多萬人口,到建國前夕只剩201091 人。土地革命戰爭期間,永新縣參加紅軍作戰犧牲、建國后追認為革命烈士的8000 余人,被害的蘇干和革命群眾共5171 人,加上無名烈士,永新共有革命烈士32547人;全縣被毀滅的大小村落80 多個,房屋被燒、被拆1992 棟,土地被奪11947 畝,被倒算的租谷、搶走的財物,不計其數。然而,永新人民并沒有為反動派的血腥殺戳所屈服,始終保持著昂揚的蘇區革命精神,前仆后繼,為悍衛蘇維埃政權堅持不懈地進行英勇頑強的戰斗。永新境內現存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遺址130 余處,這是永新蘇區人民光榮革命歷史的有力見證。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永新老區人民踏著革命先輩的光輝足跡,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建功立業,取得了全縣經濟社會的長足發展。今天,永新老區人民正進一步秉承和發揚蘇區革命精神,并不斷賦予蘇區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把它和落實貫徹科學發展觀結合起來,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結合起來,堅定信心,開拓進取,以實現永新老區經濟社會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