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靜
(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江蘇南京 210095)
農村居民點整理是運用工程技術及土地產權調整,通過村莊改造、歸并和再利用,使農村建設逐步集中、集約,提高農村居民點土地利用強度,促進土地有序、合理、科學化利用,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和農村生態環境,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措施[1-2]。然而從全國上下大力推進農村居民點整理以來,農民“被上樓”糾紛屢見不鮮,很多地方政府和土地部門在執行規劃任務時,沒有從農民角度出發,存在著不同程度侵害了農戶權益的情況[3]。農戶作為農村土地利用的基本決策單元,對農村居民點整理工作的開展將產生最直接的影響。因此,在推進農村居民整理過程中,政府及相關土地部門在尊重農戶意愿前提下對農戶進行意愿驅動是順利開展農村居民點整理工作,提高城鎮化質量的重要環節之一。
在已有對農戶意愿的研究中,國內學者多注意農村宅基地流轉、農地征用以及承包經營權入股等方面[4-6],關注農村居民點整理農戶意愿的研究較少,且研究方法多選用案例分析法,對農戶意愿影響因素的實證性研究不多[7]。基于此,作者以江蘇省南京市、徐州市334份調查問卷為樣本,以農戶意愿為切入點,結合整理現狀和相關政策,選擇影響農村居民點整理農戶意愿的相關指標,探究和分析影響農戶意愿的各因素,進而對南京、徐州兩市農戶意愿影響因素差異性進行對比,為政府決策的選擇和政策修訂提供借鑒。
對南京市江寧區橫溪街道、麒麟街道6個行政村,徐州市棲山鎮、沛城鎮、胡寨鎮6個行政村,共計356戶農戶進行了走訪調查和問卷調查,問卷回收334份,有效率為93.82%。被調查的是基層村干部和農戶,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對調查內容有一定的理解和認識能力,調查結果有較高的可靠性。
所調查的農戶中,戶主為男性比例占90.27%,戶主為女性比例占9.73%,戶主性別以男性為主;戶主年齡平均為47.9歲,以中老年為主;戶主務農為主占25.43%,其他職業占74.57%,戶主從業情況以非農就業為主;戶主平均受教育年限為8.47年,以初中為主;調查農戶平均家庭年收入為人均11 724元,每戶家庭平均人口數為4.79人,符合江蘇省實際情況。
從農戶特征情況、政府服務情況、收益補償情況、住房安置情況、社會保障情況等方面遴選了17個對農戶參與意愿有直接影響的因素[8-9]。采用Probit回歸模型分析各影響因素對農戶意愿的作用。
按Probit回歸模型分析的結果如表1,模型I為第1次估計的結果。模型II為剔除與被解釋變量之間相關性很小的解釋變量后再次估計的結果,標準化后的估計結果如表2。模型I、模型II的擬合優度均達到0.05的顯著性水平,說明選擇的自變量可以解釋因變量結果,模型擬合度良好。戶主職業、家庭人均年收入、戶籍政策滿意度、原宅基地面積、承包地利用方式、承包地收益等7個因素對農戶的意愿影響極顯著。

表1 各農戶意愿影響因素變量定義及模型I評估結果
表3表明,南京、徐州兩地農戶整理意愿的影響因素存在一定的差異。共同點是,這兩個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影響農戶整理意愿的顯著因素中都有安置補償滿意度、宅基地產權、戶主職業、家庭年收入、社會保障等5個因素。不同點是,在影響農戶整理意愿顯著因素的影響程度之間存在著差別,在農戶整理意愿顯著影響因素按標準回歸系數的絕對值大于0.1的降序排列中,南京市模型是安置補償滿意度、宅基地產權、戶主職業、家庭年收入、社會保障,而徐州市模型是家庭年收入、安置補償滿意度、戶籍政策滿意度、戶主職業、政府再就業服務、宅基地產權。

表3 顯著影響南京、徐州兩市農戶意愿的影響因素
從模型分析結果得知,相對于經濟較為發達的南京,徐州市被整理農戶考慮得更多的是家庭收入問題,這可能是因為徐州農戶家庭收入來源以農業為主的居多,對土地依賴性強,被整理意味著有耕作不便或耕作成本提高、家庭生活成本提高,甚至是失地的風險,農戶生活方式的改變對家庭收入帶來較大影響,這是農戶是否愿意參與整理所顧及的一大原因。此外,徐州農戶對于政府的戶籍政策、再就業服務兩方面尤為重視,原因在于改變生活環境及方式后,身份的轉變、就業的延續性都對今后的生活帶來重要影響。在南京市,除了安置補償程度之外,被整理農戶考慮更多的還有宅基地產權問題,主要因為宅基地產權的清晰程度直接關系到安置房的補償程度,宅基地兩證齊全是保障農民宅基地財產權的重要因素。此外,社會保障在兩地的模型中均為顯著因素,說明在中國城鄉二元社會保障制度下,農民對于社會保障問題的重視逐漸增強,在城市化步伐朝更好、更新方向邁進的同時,逐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對于保障農民基本權益,統籌城鄉發展有重要意義。
通過對南京、徐州兩市農村居民點整理影響農戶意愿的因素調查及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在農村居民點整理過程中,對農戶意愿影響最大的是安置補償情況,對此政府應積極、靈活出臺農村居民點整理的補償政策和優惠政策,發揮好補償政策的引導作用,促進農村居民點整理工作合理有序進行;家庭收入對于農戶意愿作用有著顯著正影響,政府在推進農村居民點整理工作時,應充分考慮不同經濟發展地區農戶不同的家庭狀況,做好農民的再就業服務工作,做好住房安置,切實保證整理前后農民生活水平不下降;應完善農村宅基地現有產權體系和土地登記制度,明確農村宅基地所有權主體,做好產權界定工作可有效減輕農民抵觸心理,有利于推進整理工作合理有序開展;在制定整理政策時應多考慮對本地區有顯著影響的因素,制定針對性的整理政策,以對農戶起到更好的激勵、引導作用,在充分考慮農戶意愿的情況下,實現農村居民點整理的高效率推進。
結合本調研結果與已有研究,從政府調控角度來說,對于補償措施合理制定的微觀實證,公眾參與機制的深度探討是今后需要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1] 宋偉,張鳳榮,孔祥斌,等.自然經濟限制下天津市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估算 [J].自然資源學報,2006,1(6):888-899.
[2] 王琪,張仁涉,陳英.成縣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測算[J].浙江農業學報,2012,24(6):459-463.
[3] 黃學賢,齊建東.農民“被上樓”是喜還是憂:以農村城鎮化進程中的依法規劃為視角 [J].東方法學,2011,(3):76-82.
[4] 趙國玲,楊鋼橋.農戶宅基地流轉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湖北二縣市的農戶調查研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9,18(12):1121-1124.
[5] 穆向麗,孫國興,張安錄.農戶農用地征用意愿的影響因素實證分析:基于湖北省302個農戶的調查[J].中國農村經濟,2009(8):43-52.
[6] 張笑寒.農戶土地入股決策行為及其區域差異:基于江蘇省的農戶調查 [J].中國土地科學,2008,22(4):67-72.
[7] 劉洋,趙海章,包倩.農村居民點整理模式及其選擇[J].浙江農業科學,2003(9):1207-1210.
[8] 陳艷華.被征地農戶意愿受償價格影響因素及其差異性的實證分析:基于福建省16個縣1 436戶入戶調查數據[J].中國農村經濟,2011,4:37-38.
[9] 唐宏,張新煥,楊德剛.農戶生態移民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新疆三工河流域的農戶調查 [J].自然資源學報,2011,26(10):1658-1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