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哲吟
摘要:人性是人類最原始的良知,當人性在壓迫下不斷地被扭曲后,
復仇是其最激烈的爆發形式,這種巨大的破壞性力量,夾帶著復仇者所有的愛與恨,其結局要么是成功復仇后的快感與滿足,要么是無盡的失望與惆悵,當然也會有人性最后的復蘇。本文以《呼嘯山莊》中主人公的復仇始末為研究點,探討人性的扭曲和復蘇。
關鍵詞:人性;《呼嘯山莊》;扭曲和復蘇
引言
在人類的所有交往活動中,有春風化雨的友善,也有口蜜腹劍的中傷,有十年磨一劍的苦心孤詣,也有血債血還的快意恩仇。在冷兵器時代,人們的恩怨可以通過戰場上的廝殺與決斗來實現。在文明不斷進步的今天,我們發現復仇所使用的手段和工具已經跨越了原有的冷兵器范疇,所有的陰謀與伎倆,所有的狡詐與瘋狂,所有的手段與工具已經越過仇人的肉體,直接指向仇人的心靈最深處。有的時候,讓仇人痛苦的活著要比死去更會得到復仇的快感。在這充滿暴力的背后是人性的扭曲與泯滅。可是當所有的恩怨已經煙消云散,人類內心的良知也開始復蘇,迎接人類的應該是另一番命運。作為文學史上具有代表意義的《呼嘯山莊》便是這種人性演變的真實寫照。
一 艾米莉·勃朗特與《呼嘯山莊》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她們姐妹三人可以說是創造了一個世界文學史上的神話,姐妹三人都有著名的文學作品問世。大姐夏洛蒂·勃朗特創作了舉世聞名的《簡愛》,妹妹安恩·勃朗特也創作了《艾格尼斯·格雷》。無獨有偶的是,三部作品都在同一時間問世,在當時的英國文壇,掀起了一股“勃朗特熱”。 艾米莉·勃朗特才華橫溢,一生也創作了很多詩歌,但是《呼嘯山莊》是其唯一公開發表的小說。在小說發表后的第二年,這位多才多藝的才女便去世了,給世人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作品《呼嘯山莊》是作者根據當時的工人運動以及資本主義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所出現的人性的扭曲為背景創作的。故事的主角是一個被遺棄的小男孩,在幼年的成長經歷中遭受了常人難以想象和體會的虐待與侮辱,但是讓他唯一可以活下來的理由或者說是希望,就是他擁有一個完美的愛情。他和凱瑟琳彼此真誠相愛,就是愛情讓男主人公在成長的路上充滿了新生的希望。可是就在男主人公希思克歷夫沉浸在自己所幻想的幸福美好的未來時,他最心愛的女人卻選擇了背叛,選擇了嫁給一個比他有錢,有地位的林頓。于是,所有曾經的苦難與折磨,就像壓倒駱駝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讓希思克歷夫差點進入自殺的深淵。可是,感謝仇恨,讓他學會了堅韌與逆風飛翔。在之后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希思克歷夫徹底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若干年后,一個英俊瀟灑的有錢人重新回到了他曾經生長過的地方。復仇的火焰如秋天的螞蚱一樣開始爬滿了曾經所有對他不好的人身上,甚至這種仇恨還延續到了下一代。最后,自己曾經心愛的女人凱瑟琳終于含著無比的悔恨離開了人世,然而希思克歷夫卻突然失去了所有的復仇的熱情。當面對下一代那似曾相識的眼睛時,希思克歷夫那顆為復仇而無比堅硬的心開始融化,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里,他選擇了去追隨凱瑟琳的亡魂,去尋找曾經失去的幸福與美好。
二《呼嘯山莊》中的人性的扭曲與復蘇
這部小說的主人公希思克歷夫一方面是無情的復仇者,是魔鬼撒旦的代言人,是人性中最為險惡、扭曲的集大成者。另一方面,也是一個無辜的受害者,他內心的良知一直像一把尖刀一樣,在他復仇的過程中,吞噬著他的靈魂,吞噬著他最后僅存的人性的良知。他的良知,他的人性,曾經被仇恨和自己所遭受的不公平的待遇所蒙蔽。但是,在內心人性的呼喚下,他最終走上了親手結束這一切罪惡的道路,可以說這是一種人性復蘇的表現。那么,希思克歷夫人性的扭曲與復蘇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強烈的復仇動機中蘊含著扭曲的人性。
一個人的人性需要經歷多少世俗的磨難,才會讓自己最終選擇了一條通向地獄的不歸路。希思克歷夫的強烈的復仇動機背后是他不幸的童年與愛人的背叛。在自己還在襁褓中的時候,自己就被親生母親所拋棄。雖然被人收留,可是在成長的經歷中卻是數不清的委屈與辛酸。肉體的侮辱并不能泯滅他內心的人性,可是當自己心愛的女人,最終依偎在別人的懷抱時,這種打擊,不,確切的說,應該是一種侮辱,讓希思克歷夫內心的野性與仇恨,像藤蔓一樣爬滿了他全身的每根血管、筋骨、神經。于是,在這種仇恨的催發下,他的人性最終走上了扭曲,甚至變態的道路。他后來對自己仇家的折磨與傷害,尤其是對自己曾經心愛的女人的卑劣行徑令人不齒,他甚至還要將仇恨復制,將罪惡的魔爪伸向無辜的下一代。無論是被奪走的美好未來,還是被侮辱的人格,都給主人公的心靈帶來了難以泯滅的創傷。這種創傷激發了內心的恨,這種恨驅動了主人公無窮的復仇車輪,碾壓過創傷,洗涮當年的悲傷。這些扭曲的人性背后是強烈復仇動機的驅使,而在這強烈的復仇動機的背后是自己對于人本性善良的不信任與失望。
其次,對于仇人的復仇手段所表現出來的人性的扭曲。
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時代,金錢不僅在促進人類物質文明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是一種商業競爭與報復的重要手段。在《呼嘯山莊》中,金錢就好像一把看不見的匕首,在仇人不注意的時候步步緊逼,直接刺到仇人的心間。所以,希思克歷夫運用自己掌握的高超的商業經營手段和策略,讓自己的仇人在經濟上陷入危機,甚至最后瀕臨破產。最關鍵的是,希思克歷夫用金錢讓仇人之間彼此反目,互相廝殺,自己搬著石頭砸自己的腳。希思克歷夫的復仇在金錢的基礎上,更多了一些人性的摧殘。他完全被仇恨蒙蔽了雙眼。他設計讓仇家在幾夜之間輸掉了所有的家產,他用暴力與恐嚇的手段讓仇人家的下一代像野草一樣地生長,從而去領略和感受自己曾經飽嘗過的辛涼。可以說,希思克歷夫的復仇已經進入了一個較高的境界,那就是讓自己的仇人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
最后,復仇的終結與主人公的死亡是人性最后復蘇的象征。
《呼嘯山莊》的主人公希思克歷夫,最后終于實現了自己的雄偉的復仇計劃,雖然他的復仇完全是一種荒唐而且殘忍的,或許是由于情感的背叛,希思克歷夫對于傷害和侮辱過自己的人的報復沒有任何人性的憐憫與同情,最后導致所有曾經愛過和害過他的人都離開了人間,只留下他一個人在世間獨孤求敗。希思克歷夫贏了,可是他真的贏了嗎?他失去了所有存在的價值,因為沒有了仇恨,對他來說,也就失去了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所以,最后他在失望的嘆息中選擇了自殺。這種最后的自殺,對于希思克歷夫來說是一種生命的解脫,更是自己人性復蘇下的良知的召喚。因為自己的沖動,讓自己身邊的人一個個離去;因為自己的罪惡,差點讓下一代重新陷入復仇的魔咒。所以,或許希思克歷夫最后也領略到了“冤冤相報何時了”的道理,選擇自己的了結,來實現所有罪惡的消除。其實這種人性的復蘇一直在希思克歷夫的內心深處不斷萌芽,只不過他一直用仇恨去壓制他。
結語
人性的扭曲與復蘇,或者說人的善與惡其實就在一線之間。其中邪惡下的仇恨是最有殺傷力的一種負能量。它可以讓一個謙謙君子最后為了復仇而變得冷酷而且無情,也可以讓曾經的甜蜜與幸福化作深秋的露水一樣寒透人的心扉。就好像一位老獵人對自己的孫子說過的一句話:人的內心會有兩頭狼,一頭代表著善良,另一頭代表著邪惡,最終占據上風的是你最后喂養的那一頭。而希思克歷夫在復仇歷程中,一直用仇恨喂養自己扭曲的人性,所以他變得越來越邪惡。在最后,當良知與人性開始如冬日暖陽一樣照亮他的內心的時候,人性最后終于復蘇了。但是,這種復仇的最后結局是不幸的,也為我們今天的社會中人際的交往敲響了警鐘:互相尊重,互相體諒,拒絕侮辱與傷害,才會讓仇恨離我們生活的世界越來越遠。
參考文獻
[1] 趙秦會,劉洪泉. 一顆備受煎熬的心——淺談《呼嘯山莊》中的人物希斯克利夫[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9(01)
[2] 趙穎.《呼嘯山莊》中希斯克里夫復仇之因[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09(02)
[3] 尹曉東. 論《呼嘯山莊》中希斯克厲夫扭曲性格的形成[J]. 河北北方學院學報. 2008(01)
[4] 馮玉娟. 畸形惡態中顯現凡人面目——《呼嘯山莊》中的希斯克利夫解讀[J]. 名作欣賞. 2008(14)
[5] 陳振峰. 淺談《呼嘯山莊》中希斯克列夫復仇的內因[J]. 才智. 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