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秀秀 孫進
摘要 :當代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存在:培育機制不夠健全;內容空泛平淡,時代感缺失的問題。面對這二個方面的問題文章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健全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機制;創新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方法,拓寬途徑。從而培養大學生的民族精神。
關鍵字 :民族精神; 培育; 問題; 對策
民族精神是學術界一個永不褪色的熱門話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領域也是重中之重。在高等教育中,針對大學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無論是在素質教育的提升、健康成長和成才的培育、民族凝聚力的匯集、綜合國力的提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都有著重大意義。
一、民族精神的概述
(一)民族精神的內涵
對于民族精神的概念,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大多數學者認為:“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為民族大多數成員所認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價值取向和道德規范,是一個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傳統、思想情感等的綜合反映。”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夢的論述中曾說過,“實現中國夢就要大力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些精神是凝聚人心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這就告訴我們民族精神在什么時候對我們都非常重要。
(二)民族精神的特點
1.歷史性
任何民族的民族精神都是在歷史發展的積淀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要經過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長期的實踐、總結和傳承。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一種歷史傳統。雖然民族精神伴隨著文化而不斷發展、更新,但是其主流不會改變,不會隨風云變幻而消逝,會以巨大的歷史震撼力和時空穿透力在民族危難時刻,顯示出巨大的精神力量。
2.變動性
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必然隨著民族文化、歷史、時代特點及社會環境的發展而發展。民族精神的發展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認識、接受和繼承,并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補充它的內涵、擴大它的外延,面向世界去吸收其他民族的合理成分為本民族所用,并融入新的內容。
二、當代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發揚
文化是一個國家體現綜合實力的軟實力。有著重要的地位。今天在弘揚民族精神的同時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就目前來講,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相互競爭,不再是以各國的武裝為主,而已經轉化為以經濟水平和科技力量為主,輔之以文化發展的競爭格局,未來的日子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的大學生有義務用文化修養和民族素養武裝自己,為我國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有利與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在世界格局、國際面貌的大發展之下。大學生成思想不成熟的階段,西方文化的流入,易誘發個人主義、自由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和利己主義的出現,造成大學生價值觀的偏差。面對當代大學生出現的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過程中幫助他們理清思緒,認清本質,引導他們樹立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從而培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三、當代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健全的培育機制
就目前來看,雖然一些學校認識到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性,成立相關民族精神培育的機構,但由于缺乏人員保障和經費保障,使工作開展缺乏系統性和長效性。并且沒有相應的培育機制和系統的培育體系,他們欠缺這方面的相關理論知識。
(二)內容空泛平淡,時代感缺失
民族精神教育的內容空泛,缺乏時代性?,F在的大學生年紀較輕,社會閱歷不豐富,思想不完善,缺乏一定的歷史知識和文化底蘊。面對世界各種文化的的相互影響,大學生在思想上往往會出現困擾,民族精神的培育要具有時代感,貼近學生。目前,高大學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內容比較陳舊,更新速度比較慢,教育者往往只是照搬照抄以前知識歷史 ,不結合實際,缺乏時代感。
四、當代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對策
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伴隨著問題的出現,如果只單純的看到問題,就會阻礙食物的發展。面對當代大學生出現的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過程中幫助他們理清思緒,認清本質,引導他們樹立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從而培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啟動有效的培育對策成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健全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機制
第一,要建立健全領導機制。領導機制是指在培育大學生民族精神的過程,區分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地位、職責及職能的劃分,促使民族精神培育的渠道暢通,明確分工協作,達到科學培育與管理的目的。
第二,要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激勵機制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學校要對工作積極上進的人進行相應的物質獎勵或是精神獎勵。精神獎勵例如,晉升職位、發放獎狀等。通過這些激勵方法來促進大家積極工作。
第三,要建立健全反饋機制。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是一個相互交流的過程。建立健全的反饋機制,保障工作運行的暢通無阻,通過反饋來的信息,及時的作出相應的分析、研究,形成有效的運行方案,來保障大學生民族精神的培養有效開展。
(二)創新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方法,拓寬途徑
首先,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課堂教學是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途徑。在教育內容上可以從歷史和現實相結合的角度來為學生講解,讓學生了解本國的國情,歷史,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其次,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通過一些紅色網站、紅色電影、紅色電視劇,這些新的方式,讓同學們深入了解,思考,強國之路。通過這一方式拓展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途徑。最后,優化校園環境,開展相關的主題活動。在校園里開展相關的主題活動,開展相關的知識競賽、辯論賽、歌唱比賽等等。通過形式多種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來培育大學生的民族精神,將相關的精神、知識,融入其中,讓同學們身臨其中。
參考文獻:
[1]劉敬超.馬克思的民族觀及其當代價值[D].河北師范大學,2011.
[2]馬晨.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時代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2.
[3]邵華澤.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