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志+李捍平+王艷紅+王貴
摘要:分析了刺老芽的生物學特征,并從苗木繁育、采收、反季節水生生產等方面,探討了刺老芽的人工栽培技術。
關鍵詞:刺老芽;種子繁殖;栽植;管理;采收
中圖分類號:S6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1009902
1引言
刺老芽是龍芽木蔥木的別名,也叫刺嫩芽、樹頭菜、樹龍芽等,五加科,多分布在我國東北地區,生長于雜木林、次生林及針闊葉混交林、林間空地、林緣、灌叢或火燒跡地上,適合在我國北方栽培。刺老芽為落葉小喬木,樹干和樹枝上長有皮刺,葉為2~3回奇數羽狀復葉,傘形花序頂生,淡黃白色,果實球形,黑色,皮與根部可入藥,春季4月末5月初在喬木的頂端抽芽發育,在生長到5~15cm時采集。刺老芽的營養豐富,且藥用價值很高,深受消費者青睞。由于人們長期采用掠奪式的采芽方式,導致其野生資源遭受嚴重破壞。因此,人工栽培刺老芽有著非常好的前景,既平衡了供需關系,又為農民致富增收開拓了新途徑。
2苗木繁育
刺老芽苗木繁育主要采用種子繁殖、插根育苗和組織培養育苗。為了保護野生資源,刺老芽繁育最好用種子進行繁殖。這樣可以促使人們通過人工栽培,獲得大量種子。下面主要介紹種子繁殖。
2.1種子繁殖
秋季,刺老芽果實成熟時采下,放入水中搓洗,除去果皮、果肉、秕粒及雜物后,篩出種子備用。11月中旬,將種子用30~50℃的水浸泡4~6h,撈出晾干,按1∶5的比例裝拌入于濕沙中裝入木箱或編織袋中,保持在濕度60%~70%溫度0~5℃的條件下,每隔15d翻動檢查一次,到1月上、中旬,移到-5~0℃的地方冷凍處理,直到播種為止。
2.2育苗
2.2.1整地
育苗地一般選擇在向陽、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透氣性好的酸性和微酸性沙土,忌粘重土壤及低溫易澇地塊。先把選好的地塊深翻一遍,深度15cm,然后靶平,除去地內雜物,每畝施基肥磷酸二銨40kg,硫酸鉀美8kg按5∶1比例混合拌勻,再耙細,趟成60cm的壟,將兩條60cm的壟作成1.2m左右,高15~25cm左右的苗床,坡地苗床要順坡向,以免積水沖壞床面。整完地后,要求立即播種,確保育苗地有較好的土壤墑情。
2.2.2播種
刺老芽播種時間一般在春天進行,可選在5月中上旬,因為刺老芽種子細小,一般采用條播育苗,便于管理,也可采用拌沙散播。播后鎮壓,將種子壓入土中,然后均勻覆蓋細土,覆土厚度保持在2cm左右,播種后產即用干樹葉覆蓋床面,遮陰,保持床面濕潤,防止干芽。
2.2.3苗期管理
出苗前的管理:主要是注意觀察,澆水,保持床土濕潤。苗期的管理:播種后,當氣溫在18~25℃時,大概15~30d既可出苗。幼苗出土后,逐步撤去覆蓋物,并且保持土壤濕潤,不板結。苗期管理關鍵是控制雜草和防止干旱和澇害,及時除草、防止病蟲害。苗高3~4cm時進行第一次除草,除草時采取人工除草的方式不能用除草劑。在除草過程中,人員不要進入苗床踐踏。苗高6~8cm時實行一次人工間苗。間苗時,去小留大、去弱留強,苗間距保持4~5cm形成交錯留苗,這樣交錯留苗既控制了密度又不影響生長。間苗后要及時除草,除草后,追肥一次,用磷酸二銨,每畝撒施10kg,追肥后要立即澆透水,在育苗期間,要預防白紋羽病和蚜蟲。方法:在發病初期,用200g 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和5g苯醚甲環唑加水25kg均勻噴施葉片,每隔10d噴1次,連續3次,就可達到防治效果。
2.3栽植
刺老芽苗木根莖粗1~3cm,苗高10~30cm的狀苗即可上山栽植。未達此標準的,可在苗圃再育一年。
(1)栽植時間。在春季4月中、上旬,土壤解凍超過20cm即可進行栽植。
(2)栽植地的選擇。刺老芽苗木根部肉質,喜富含腐殖質、土壤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松軟土層,以棕色森林土為宜。
(3)栽植方法。栽植前,要選擇1~2年生長健壯,根系發達,無病蟲害或無損失的苗木,然后蘸泥漿或保濕劑,以提高栽植成活率,并采用“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方法進行栽植。株行距1m×1m,每畝栽植650株左右。 栽后如果有春旱跡象發生,要及時灌水。
2.4栽后管理
刺老芽栽后管理分為2~3年管理和4~5年管理2個階段。2~3年,是指栽植后的第2年,第3年的管理,栽植成活后,要在6月上旬進行除草、追肥,主要以磷酸二銨為主,不要把肥撒在樹苗上,要在遠離樹苗根系3cm處撒施,每畝10kg。追肥后用土覆蓋。刺老芽第3年,為了不影響芽菜和種子的質量,最好系紅繩標記,把采完的樹苗和采種的樹苗區分開。為了促進多發枝條和根系發育,提高產量,可在每年封地后或生長期的采收后進行修枝。清除弱枝和過密枝,創造適宜刺嫩芽生長的光照、通風條件,促進地上枝條粗壯,芽飽滿,地下根系發達,當植株生長第5年時,要進行老樹更新。方法是在春季化凍后,用鐵鍬在老樹周圍切斷部分樹根,從而促進發出新芽長出新的植株,待新株發出后可以采收嫩芽時,再將老枝從基部切除挖掉。
3采收
栽植3年后可采收。一般在4月未到5月初,樹體發芽不久,葉片尚未展開為宜,采集5~15cm長的嫩芽,但要留一定的側芽,以便于形成枝條,供樹體生長和來年采集嫩芽。采摘下來的嫩芽要挑選整理,捆成小捆上市銷售。
4反季節水生生產
為了使刺老芽能在新年春節期間上市,增加經濟效益,可在塑料大棚中用水生干材的方法收獲刺老芽。
4.1干材的采集
大地封凍后,是采集干材的最佳時期。刺老芽落葉前,采到的干材生產能力低下,甚至易引起樹體傷流,芽苞不膨大。在采收干材時,結合樹型修剪和有利于長久利用的原則,進行枝條的采集。
4.2水生方法
刺嫩芽的反季節生產。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可進行刺嫩芽的反季節生產,利用溫室條件水生干枝的方法生產刺嫩芽嫩芽。11月份,在溫室內采取用磚壘或挖溝槽的形式進行水生槽的準備,高度為30cm,寬度100cm,長度根據干枝的多少和溫室的長短決定,內襯塑料布,保持不漏水,放水深10cm,將收集的干材進行分類,根據高度、粗細,以10~20個為1捆,插放于水槽中,溫度控制在16℃左右,結合上市時間進行溫度和光照的調整,一般情況下1個月左右可上市。這樣,與市場需求及最佳效益相期而遇。
參考文獻:
[1] 郭桂玉.刺老芽栽培技術[J].現代化農業,2012(3).
[2] 葉博,駱玉岐.刺龍芽人工栽培技術[J].新農業,201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