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言網評
新華網:為權力編織堅實、致密、合體的制度籠子。這是對權力與制度關系的形象概括,也是回歸權力本質的必然要求。首先要有“制度籠子”;其次要把權力“關住”。當務之急是要編織更為堅實、致密、合體的“制度籠子”。一方面要盡快對現有的籠子查漏補缺、修繕鞏固,確保已經暴露出來的漏洞被徹底封死,斷了某些掌權者繼續鉆空子的企圖。另一方面,要打造腐敗的“終結籠”——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要想讓權力在制度的籠子里安分守己,需請出“常”“長”二劍“護法”——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變警鐘“長”鳴。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是束縛,也是保護。“關”不是要讓權力在籠子里僵死或“睡大覺”,而是要讓權力恰如其分地發揮作用,實現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的價值;是要讓掌權之人不專權、不越權、不謀私,不淪為“蒼蠅”“老虎”。這是實現廉潔政治的根本,也是取信于民的關鍵。
人民網:讓制度力量為廉潔政治鋪路。
2013年以來,中央紀委對懲治腐敗始終保持高壓態勢,有案必查、有腐必懲。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成為勢不可擋的反腐正能量。事實最有說服力,行動提振公信力,在一系列反腐重拳的出擊下,曾經失望者開始觀望,觀望者開始抱有希望。“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不斷向前推進,為反腐常態化、制度化提供了越來越堅實的基礎。
中國新聞網:根治官場作風之弊不能搞運動式整治。如果轉作風陷入“來去一陣風”的窠臼,那些不良的官場習氣,恐怕會因為慣性而迅速復原,甚至出現報復性反彈。根治官場作風之弊,不能搞運動式整治,必須將轉作風當作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并以制度落實到政府工作的每個環節、每個人、每一天。
為政者說:權進“籠子”錢進“筐”。市場經濟條件下,錢和錢打交道會生出更多的錢,這是資本魅力。然而,當錢和權攪和到一起時,腐敗必然發生。權錢如不分你我,市場機制也肯定失靈。為杜絕權腐錢濫,必須把權關進制度的籠子,把錢裝進市場的筐里。權不許出籠子尋租,錢只許在筐里折騰,權錢沒有交易,市場就會健康,政治才能清明。
新華時評:反“四風”容不得作秀和變通。在一些干部長期養成的“本能”思維里,認為上面的規定動作就是要做給上級看,其出發點還是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帽子、位子,這是干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出了問題,對于反“四風”沒有入腦入心。以形式主義反“四風”更讓社會反感。旗幟鮮明反對“四風”,容不得任何作秀和變通。
人民日報:包子、炒肝、青菜,包子店標準配置;排隊、交錢、開吃,市民標準流程;偶遇、拍照、發微博,網民標準動作。習近平排隊吃包子令人感慨,也是在提醒:官員本是百姓一員,何來高高在上?官不覺官,民自為民,才是應有的政治生態。這樣的遇見,現在還是新聞;這樣的遇見,以后可成常態。
新華視點:中辦國辦印發通知要求領導干部不得在禁止吸煙的公共場所吸煙,引起關注。領導干部以身作則在公共場所禁煙,是自覺遵守社會秩序的莊嚴承諾。欲約人,先束己。領導干部比一般公眾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才能有法治社會的良好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