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英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就業形式多元化的格局已逐步形成。人才和勞動力已打破了以往地域的局限,出現了合理有序的流動,因此“流動黨員”也應運而生。如何讓這支隊伍在經濟建設的大潮中既發揮中流砥柱作用,又確保自己的黨組生活無后顧之憂,已成為黨建工作迫在眉睫的話題。
關鍵詞:市場經濟;流動黨員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我國的勞動力流動日趨頻繁,流動黨員的數量也逐漸增多。作為管理部門的人才交流服務中心黨支部的職能也格外凸顯。在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的同時,又能實現有效的管理,讓他們有個“家”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1 著眼現實,針對流動黨員現狀合理分析。
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從人口比較集中的縣城到偏辟的鄉村,從企業職工到普通的村民,從黨員干部到一般的群眾,跑碼頭,闖都市,搞供銷,做買賣,承包、勞務、運輸、第三產業,已成為人們的熱門話題。作為黨員更需要迎接市場經濟的挑戰,成為發展經濟的帶頭人,更需要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流動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人才服務中心黨支部主要管理尚未落實工作單位或已落實但由于工作單位沒有黨組織使得組織關系無法掛靠的黨員。該支部自2003年11月成立以來,截止目前已累計流入黨員100余人,其中正式黨員91人,預備黨員9人。這些黨員中90%是近年來在非公有制企業就業或自主擇業的大中專畢業生,8%是退伍軍人,2%是社會閑散辭職人員。與傳統體制中的黨員相比,流動黨員的特殊性表現在人員差異性大、個體流動性強和缺乏組織認同感。另外,流動黨員中存在大批“隱型黨員”、“口袋黨員”、“三無黨員”。這些都對我中心流動黨員支部管理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近年來,流動黨員的數量呈逐年上升之勢。流動黨員的年齡逐漸降低,以中青年黨員為主,文化水平相對較高,外出黨員的流動范圍已從市內、省內流動為主轉向全國范圍內流動,少數在國外,流向集中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從業的單位主要以私營企業為主,分布的行業主要以商業、服務業、工業為主。流動黨員變化趨勢的準確把握是中心流動黨支部各項工作的基礎。
流動黨員的自身特性也決定了黨組織的教育、管理、活動、作用等都難以發揮。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⑴組織活動無法開展。人才中心流動黨員分布廣、成份復雜、流動松散,不能正常參加黨組織生活。這些流動黨員大部分是高校畢業生,他們畢業后將黨組織關系轉移至人才中心后到外地就業,根據市直工委的要求,每年要評選“五星級黨支部”,做筆記、寫心得就難以實施,開民主生活會更是花架子,預備黨員轉正投票時一個一個打電話通知,他們不是關機就是不接電話,無法對這部分黨員進行有效管理,信息流動不順暢,造成流動黨員“流出地黨組織管不了、流入地黨組織無人管”的結果。
⑵黨費無法按標準按時收繳。黨費難收繳主要體現在:一是標準難核定。流動黨員工作不固定,收入不穩定,若按照政策規定與工資收入掛鉤,則難以核定工資收入水平與黨費收繳標準;為便于操作,在實際工作中按統一的黨費標準收取,造成一部分高收入的流動黨員黨費標準不合理;二是時間難保證。流動黨員工作變化快,聯系渠道不暢通,致使黨費難以按時收取。有的流動黨員是半年交一次,有的甚至一年交一次。
2 提高認識,積極探討流動黨員管理思路
經過我支部在流動黨員管理工作中地不斷探索和實踐,我們對進一步加強流動黨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如下思路:
第一,加強流動黨員管理的內驅力。如何積極推進流動黨員管理工作,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黨支部組織的重視與推動。創新工作思路,加強硬件建設,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二是黨支部組織的自覺性。加強對流動黨員管理工作的監督落實工作,確保廣大流動黨員能在黨的大政方針之下積極地為社會做貢獻。
第二,加強流動黨員管理的外動力。一是制度力。即應盡快把各種現行的流動黨員管理政策提升到剛性的制度層面,而后,使制度成為一種剛性的推動力。二是責任力。把管理流動黨員的責任落實具體,明確具體責任人。三是考核力。即加強流動黨員管理引入中心的績效考核指標內,制定年度工作安排與計劃、年終總結。
第三,增強流動黨員管理工作的靈活性。一是在形式上要實現“五個結合”。即通過灌輸式與探討式、理論與實踐、經常性與集中式、個人與群體、專家輔導與外出參觀相結合,充分激發流動黨員的學習熱情。二是在教育手段上,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實踐活動和職業技能培訓,切實提高流動黨員的綜合素質。三是在管理措施上,要實行分類管理。
第四,挖掘流動黨員內部力量,樹立全局觀念。加強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大局觀觀念建設,將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與全國政治、經濟、社會的改革同步變遷。
3 對策研究,積極完善流動黨員管理措施
在提高認識、理清思路的基礎上,進一步借鑒國內其他地區人才服務中心的優秀做法、先進經驗,對我支部的流動黨員管理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以下幾點措施:
⑴全力做好流動黨員信息排查統計。根據流動黨員高度分散、難以集中、聯系方式經常改變的特點,派出專人逐個電話聯系,并對沒有聯系上的黨員分類處理。對關機和未接聽的黨員,利用短信平臺,短信通知;對沒有聯系方式或聯系方式的變更的,利用網絡途徑發出通知,通過其他認識的黨員互相轉告,并利用代理部相關材料登記查找聯系方式。
依托中心黨支部《全國黨員管理信息系統》建立“流動黨員信息庫”,將所有流動黨員的信息輸入系統統一管理。
對流動黨員參照人事代理部檔案代理人員持有《代理憑證》的做法,每人頒發一本《流動黨員管理冊》,對流動人員基礎信息、思想匯報上交情況、黨費繳納情況、參加組織活動情況、黨關系流轉情況等做到實時登記,每年年底查驗一次,并作為民主評議、獎懲黨員的依據。
⑵優化組織設置、完善組織構架。根據中心流動黨員的分布特點,以人性化關懷流動黨員為指導,在開展各項工作的基礎上,建立黨小組。轉變流動黨員管理模式,變由中心黨支部同時對100余人為對若干個黨小組進行管理。
對本地區的流動黨員,本著便于聯系的原則,自由組合,成立若干個靈活的黨小組開展工作。對流入外地的、地點相對固定的流動黨員以地區劃分黨小組。可優先選擇一到兩個地區作為試點,如北京或上海等,從中總結經驗再推廣至全國。在黨小組組成成員中挑選或選舉出各方面能力和素質較強的同志擔任黨小組組長,對小組成員的日常聯絡、思想匯報、黨費繳納、組織活動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等日常業務組織聯系,直接對中心黨支部負責。
對經常性流動或不便于就近參加黨組織活動的流動黨員,中心黨支部可出具黨員證明信,介紹其進入流入地人才中心流動黨員支部就近參加組織活動。
⑶構建流動黨員管理平臺。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實現流動黨員管理網絡化。根據情況設立流動黨員的電子檔案,實現聯網,流入地與流出地黨組織可通過網絡及時溝通。無論黨員流動到哪里都能及時與組織聯系。一是充分利用QQ群、短信平臺等渠道推進管理教育工作。二是加強網站建設。中心黨支部依托“人才信息網”開設理論學習、黨建動態、支部公告、視頻展播等模塊及信息,使流動黨員隨時隨地能夠學習黨的理論知識,了解黨建動態和支部建設情況。
⑷積極開展積極分子入黨工作。中心流動黨支部不僅要對已掛靠的流動黨員進行有效管理,還要積極發展入黨積極分子。對懷有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擁護中國共產黨的優秀的社會流動人員提供幫助,對想要加入中國共產黨又投報無門的入黨積極分子重點培養,接收入黨申請書及思想匯報等。
⑸將黨支部管理工作與中心其他部門業務有機結合。黨支部管理工作與人事代理部工作緊密結合,兩者互為補充。檔案代理人員可在黨支部掛靠組織關系。黨支部發展的入黨積極分子,人事代理部門也可為其提供人事關系掛靠。
黨支部管理工作與培訓部工作緊密結合,兩者互利共贏。培訓部為流動黨員提供創業、就業、再就業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等。流動黨員為培訓部的培訓對象除提供黨的教育實踐活動講座、黨性修養等黨課之外,還可以與培訓對象交流在創業就業、職業技能方面的經驗與教訓,共同進步。
從長遠來看,社會的流動在今后將是一種常態,流動黨員的精英聚集將越來越成為一種重要的政治現象和社會現象。加強對流動黨員的管理,探索為流動黨員營造一個溫馨的“家”是個長遠的課題,人才服務中心要不斷適應流動黨員到各地就業的新形勢,緊緊抓住黨員黨組織生活和黨員就業這一突出問題,探索富有實效的就業指導模式。對流動黨員開設“信箱”,廣泛征求全市、全局有關黨建工作者的合理建議,為中心黨支部出謀劃策,進一步完善制度建設和服務管理,使他們更好地為經濟建設做貢獻。
[參考文獻]
[1]周忠祥.關于加強畢業生流動黨員管理的思考[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04期.
[2]段雪輝.對加強高校畢業生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06年第23期.
[3]喻懷杯,楊海明.加強高校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探索[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