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6月23日報道:外媒稱,在對英國進行了短暫的訪問后,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開始了對希臘為期3天的訪問。他沒有空手而來……隨著總額超過34億歐元(1歐元約合8.37元人民幣)的合作協議的簽訂,中國已表現出了想在希臘立足的愿望。
法國《觀點》周刊網站6月21日報道稱,在2008年中遠集團獲得比雷埃夫斯港兩個集裝箱碼頭的特許經營權之后,如今,中國又對希臘的機場建設表現出了特別的興趣。
法國國際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經濟研究所負責人瑪麗·弗朗索瓦絲·勒納爾認為,“北京希望擴大其在世界各地的影響力”。
報道稱,中國想用對歐洲困難國家的幫助換取政治上的支持,尤其是共同抵制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法國《歐洲時報》6月20日援引評論稱,3個月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法國、德國等歐洲陸地國家進行了國事訪問;3個月后,李克強又對歐洲的海洋大國英國和希臘進行訪問,而希臘恰是2014年上半年的歐盟輪值主席國。
文章稱,兩次歐洲行各有側重,又相互補充、高度統一,即在中國領導人的平衡外交戰略下,歐洲、歐盟的力量正越來越得到北京的倚重。
分析表示,中國不僅要與歐洲單個國家發展良好關系,還要與推動歐洲一體化的歐盟組織尋找共同語言,不僅要與歐洲人做好各個領域的生意,還要在此基礎上創新歐亞大陸合作模式,令彼此成為更親密的朋友,最終成為經濟上乃至政治上名副其實的“戰略伙伴”,以緩解來自東邊的壓力。這正是中國領導人“深耕”歐洲的戰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