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的第一周,一場罕見的大范圍霧霾籠罩全國。據環境保護部的數據顯示,全國20個省份104個城市空氣質量達到重度污染,遼寧省環保廳還首次給8個城市開出了“霧霾罰單”。嚴重霧霾籠罩下的這段日子,不僅生出許多幽默段子,也引發輿論廣泛討論。
網民“李光金”:一地無法獨善其身,區域必須聯防聯控。鑒于目前的治理困境,應建立區域聯防聯控機制,超越行政區劃去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并形成大氣環境監測、預警與應急體系。當然,這需要從機構設置、財力支撐、權責劃分等方面謀劃、落地。
網民“朱昌俊”:治理霧霾確實需要真金白銀投入,但卻遠不是罰單模式這么簡單。比如對于不符標準的企業的整頓和關停,重新規劃城市的功能分區,乃至重新出臺汽車排放和燃油標準,限制高耗能產業的發展,這些都關系到地方實實在在的GDP。
網民“李忠卿”:抗擊霧霾,民間的力量畢竟有限。眼下最要緊的是,政府必須正視現實,在防治霧霾上勇于擔當、有所作為,加大對PM2.5的檢查考核力度,在民間焚燒秸稈、機動車尾氣排放等方面,拿出強有力的治理辦法。大家都意識到了霧霾的成因與危害,就一定能戰勝霧霾這個惡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