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振文

塔克希拉古城由大塊石頭和碎石拼成的墻壁
2013年11月11日,北京八家名人故居聯盟又一次集結在首都國際機場,這次的目的地是和中國最鐵的國家巴基斯坦。
北京八家名人故居包括宋慶齡故居、李大釗故居、魯迅故居、郭沫若故居、茅盾故居、老舍故居、徐悲鴻故居、梅蘭芳故居。北京的名人故居很多,這幾家名人故居從十幾年前糾集在一起,是因為他們曾經的主人都是20世紀中國的名人,在20世紀即將結束和21世紀就要來臨的時候,幾家故居單位自然而然的聯合在一起,通過這些名人的業績回顧和展示對于中國人來說感覺很是波瀾壯闊的20世紀。
這些個人物對于中國人來說的確都是耳熟能詳的大人物,但是對于外國人就很難說了。前幾年到國外展覽,在和當地觀眾交流的時候,老外們能說上來的中國名人往往是孫悟空,最多再加上個毛澤東。
飛機到達伊斯蘭堡的時候已經是深夜,伊斯蘭堡華僑華人協會主席陳宗東先生早已在此等候。飛機晚到了差不多一個多小時,陳先生肯定在這兒等了很長時間。看我們老是感到不好意思,陳先生解釋說,飛機晚到在巴基斯坦是家常便飯,更絕的是還有飛機早走的時候,有一次他準點到機場趕飛機,結果飛機提前在1小時前飛走了,他說,這種事情也只有在巴基斯坦才會發生。
我們第二天要舉辦展覽的地方是巴基斯坦自然歷史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在伊斯蘭堡城邊上挺偏僻的一個地方,中間路過一個很寬闊的廣場,廣場上有一座很氣派的建筑,我們的車子走近了的時候,大家都看到了很親切的中文“巴中友誼中心”。陳先生說,這個文化中心是前幾年溫家寶總理訪問巴基斯坦時決定的中國援建項目,早就建好交給巴基斯坦了,但平時并不怎么開放,因為運營起來費用太高,巴基斯坦承受不起。
巴基斯坦自然歷史博物館收藏和展覽的都是各種動物的標本,很類似北京的自然博物館,一個20多米長的藍鯨骨骼標本就橫架在博物館大門口旁邊的墻頭上,而這個藍鯨標本也就是這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從內容上說,我們的展覽和自然歷史博物館簡直是南轅北轍,因此,中國駐巴大使館又給我們聯系好了和我們的展覽內容更搭調的藝術博物館,但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館長堅持展覽在他們館舉辦,因為他們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工作,而且已經把展覽通知了伊斯蘭堡所有的大學和所有的中學。

上午布展的時候這種想象中的別扭就變得非常具體。因為沒有空閑的臨時展廳,我們的展覽只能在展廳進口兩邊很有限的墻壁上布置,然后順著樓梯到地下的常規展廳,利用這里的墻壁懸掛我們的展板,而展板下邊就可能是一只巴基斯坦沙貓或者袋鼠的標本。在工作人員布置展板的時候,我們被邀請到會議室喝茶,接待我們的是博物館副館長阿卡?穆罕默德。阿卡先生滔滔不絕的講述他們和中國同行過去有過的交流和進一步加大交流的渴望,中間幾次說到“Because we are brothers(因為我們是兄弟)”。在以后的幾天里,在見到形形色色的巴基斯坦人時,我們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這個“we are brothers”。在座談過程中,陳主席不停的向阿卡先生了解博物館館長什么時候能到,因為郭沫若紀念館的趙笑潔副館長特意帶來了一幅國畫作品,想送給此前為我們展覽的成行做了很多工作的館長先生。到最后館長先生也沒有來,我們只得把這件禮物送給阿卡副館長,讓他轉交給館長。但到下午展覽就要開幕的時候,我們才知道,阿卡先生現在就是館長,原來的館長在四天前退休了。
雖然是國家級的博物館,但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參觀人數并不多,據阿卡館長說每年只有2萬多人。就在我們布置展覽的時候,就看見有成群結隊的學生來館參觀,據說這種參觀是他們的自然課程的一部分。在我們準備進行開幕式的另一個大會議室的墻壁上,貼滿了小學生們的美術作品,主題顯然是和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內容相關的“人和地球”。可見這里的確是巴基斯坦孩子們進行科學教育的第二課堂。
開幕式定了下午三點開始。幾個干起活兒來慢慢悠悠的巴基斯坦人幫我們布展,我們一直擔心到開幕的時候能不能完工,但到2點多的時候居然也真的弄好了。
開幕式的程序很特別,先在室外由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孫衛東大使、巴基斯坦科學技術部部長扎哈德?哈馬德等剪彩,然后轉移到展廳參觀展覽,最后到收拾好的大會議室進行開幕式。據說之所以如此安排,是考慮到安全問題。的確,在我們的儀式還沒有開始的時候,就有不少荷槍實彈的武裝人員到博物館安裝安檢設施和執行安保任務。對這些背槍的警察我們已經并不陌生,就在我們下榻的酒店大門口和門口對面的崗樓里就有不計其數的持槍警察。大街上也到處可以看到端著槍溜達的警察,尤其是在首飾店和高級飯店等店鋪的門口,經常可以看到一個抱著槍就要睡著了的年歲看起來很不小的老警察。
參觀展覽時最精彩的一幕是中國駐巴大使孫衛東親自擔任講解員,為巴基斯坦科學技術部部長扎哈德?哈馬德和其它觀眾所做的精彩講解。本來我們各個單位都準備好了講解,但我們的講解肯定都是漢語,遠不如孫大使直接用英語講解流暢和到位。參觀展覽后是開幕式,孫衛東大使在致辭時又一次比較詳細地介紹了宋慶齡、魯迅、老舍、徐悲鴻、梅蘭芳等中國名人的事跡,這些對每個名人的個人介紹是孫大使的即興發揮而并沒有寫進他所用的講話稿。
開幕式后的第二天,巴方為我們安排的是參觀距離首都35公里的塔克希拉佛教博物館。雖然是首都郊區,但公路并不好走。好在一路上到處都是吸引眼球的奇異的風景,所以也并不覺得多么遠。剛出城的時候公路還比較寬闊,從我們的中巴車旁經過的巴基斯坦人總是能夠很輕易的認出我們是中國人,這時候他們就會一邊開車一邊向我們很友好的招手示意,有的年輕人騎著摩托車會一直跟著我們走出很遠。公路上最吸引我們的景致是那些裝飾得花里胡哨的貨運卡車,有些載人的三輪車也有同樣的裝飾,這大概是巴基斯坦最獨特的“風景”了。這天,伊斯蘭堡的陽光非常燦爛,據說這個季節正是這里的旱季,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雨水了,因此到處看起來非常干燥,路邊的草地也顯得一半是綠的一半是黃的。走不多遠,就會看到一棵沒了樹皮和枝葉的枯樹,白花花的戳在周圍的綠色中,很是顯眼。而那些沒死的樹也因為缺水而顯出萎靡不振的樣子,樹身子東倒西歪的,幾乎沒有一棵是直溜的。

孫衛東大使向巴基斯坦科技部長介紹魯迅
走過一段越來越窄的鄉村公路,就到了佛教博物館。博物館的陳列非常豐富,包括佛祖頭像、寺廟建筑構件、珠寶首飾、古代器皿等等,這些藏品都是從就在附近的古代都城遺址發掘的。看完展廳的藏品,博物館在一所別墅建筑中招待我們喝茶。喝茶在巴基斯坦是比吃飯還重要的生活內容,前一天我們的展覽開幕式結束后就在一個臨時搭建的巨大帳篷中喝茶和吃糕點。估計,這里的喝茶習慣是英國人殖民統治時期的遺產,而英國著名的“下午茶”又是來源于中國。一個本來是中國人的生活習慣輾轉傳遞到巴基斯坦后,卻讓我們來自中國的人們覺得很是陌生。
吃完簡單的茶點,我們乘車到更想看的就在博物館附近的古城遺址。
古城遺址的確距離博物館很近。一個在大學學習考古學的小伙子給我們當導游。他說現在的首都伊斯蘭堡就是參考了這個古城規劃設計的。我們在中國看到的古城遺址往往就是一片其實什么都看不到的平地,如河北平山的古中山國遺址,其實就是林山前的一大片耕地,古代的城垣早已風化成能生長莊稼的黃土。但這里的古城遺址卻還保留著差不多一米高的半截建筑,因此,建筑物的上半截雖然沒有了,但古城的城市格局還是能夠很明白的看得出來。
導游帶領我們沿著正對大門的一條大道往前一路走過去,曾經,這是一條很寬闊的街道,街道兩邊殘存的建筑物墻壁很有特色,都是用大塊石頭夾雜小塊碎石壘砌起來的,導游介紹說,在大塊石頭中夾雜的小塊石頭是為了減震,提高抗震能力,塔克希拉這個名字就是“用碎石筑成的城市”的意思。但即使如此,這個城市最后還是毀滅于三次大的地震。街道兩邊是各種公共建筑,如太陽廟、墓塔,也時而會有一棵巨大的古樹,其中的一棵還是傳說中的菩提樹。年輕的大學生導游一個個給我們介紹經過的這些殘存的建筑。他很有興致的帶我們到一個圓形半地下的像是水池的地方,這個池子上方曾經是一個木質的建筑,導游說這里就曾經是中國唐朝和尚玄奘修行的地方,而緊挨著這個圓形建筑的那個長方形的建筑物就是玄奘居住和休息的地方。現在,還經常有來自中國的和尚們在這里朝拜。經他這么一說,我們一行人頓時來了興致,都聚攏到這個玄奘修行過的地方合影留念。
我們沿著這條古城的中心大道向前走出很遠,前邊不遠的地方可以看到一列并不很高的山峰環繞著古城。如果沒有頻繁發生的地震,這里真的是一片藏風聚水的好地方。導游介紹說古城有四點五平方公里,我們走過的只是其中的一段街道而已。
往回走的時候沒有再看什么了,只是簡單的感覺腳下踩著的衰草和呼吸混合著塵土的其實很純凈的空氣。午后的陽光依然很燦爛,照在身上讓人暖暖的。一個賣假文物但也許是真文物的當地人一直跟著我,嘴里念叨著那些東西的價錢和勸我購買的簡單的話語。那個給我們當導游的大學生也在向陳宗東主席推薦他手里的幾件文物,說是當年參加考古挖掘的時候留下的。這讓我想起了剛下飛機在機場的事情,一個海關的小伙子借口開箱檢查我們的行李,向我敲詐了一筆在我們看來并不是很大的錢財。
如果沒有那個一直跟著我甩都甩不掉的小販,我在塔克希拉古城的感覺就會舒服很多。但這就是巴基斯坦。陽光燦爛,空氣新鮮,人和自然風景一樣自然而然。但是動亂和貧困就像陽光下的陰影,影影綽綽、似有若無的活躍在人們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