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慶富
把“群眾監督”落到實處
文/謝慶富
在公眾對官員財產公開普遍、強烈期待的現實語境下,陜西省這一規定具有積極意義和作用,但也存在局限性,一是申報對象范圍較小,二是規定強調“申報”,并非“公開”。
實際上,我國早有官員財產申報制度,但是由于申報只是在內部進行,并不向社會、群眾公開,就連問題官員也無所畏懼。尤其是申報內容是真是假、全面不全面,也沒人來核查,官員只要把相關表格填寫完整上交,就算過關了。
毫無疑問,如果止步于官員財產申報,無法實現信息公開,那只是耽誤了官員一點“填表時間”而已,起不到實質性作用,收不到實質性效果。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官員財產向社會公開,假的,群眾能辨別出來,漏的、冒的,群眾都能“補齊”。官員財產公開,讓群眾監督,符合民意,符合時代潮流,符合國際慣例,勢在必行。
只有問題官員才對財產公開有所畏懼。對正直、清廉、能干的官員而言,財產公開既是約束,更是保護——只要自身清白,盡管甩開膀子為民做事、為民服務。盡可能早地實行官員財產公開、將所有官員都納入財產公開范圍,讓群眾監督官員落到實處,是民意的期盼,更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