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六花
(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水務局,青海西寧 810100)
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及對策淺析
張六花
(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水務局,青海西寧 810100)
農村飲水安全是保障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經濟發展的基本需求,本文闡述了我國農村飲水安全概況,從水體污染、水質檢測、資金投入三方面剖析了飲水安全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的對策,從而進一步加強農村飲水安全。
農村飲水 安全問題 對策
水是生命之源,發展農村飲水、保障飲水安全是改善居民生產生活環境、提高衛生健康水平、解放農村勞動生產力、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需求,是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全面發展民生水利的重要內容,更是關注民生、解除民憂、謀求民利的具體體現。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受自然和經濟、社會等條件制約,許多農村飲水安全問題長期存在。據了解,在我國9億多農村人口中,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3.23億,占農村人口的340/0。由此可見,農村飲水安全的形勢不容樂觀。一方面,大量的農村飲水工程是落后的、簡陋的、低標準的,解決農村飲水問題的周期趕不上老化破損的周期,許多地區總是處于低水平重復的狀態;另一方面,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血吸蟲病等嚴重危害群眾身體健康的飲水水質問題依然廣泛存在。評價一個地方的水源是否符合達到安全標準主要參考水利部和衛生部于2004年11月24日頒布《農村飲用水安全衛生評價指標體系》,把農村飲用水安全分為安全和基本安全兩個檔次,用水質、水量、用水的方便程度和供水的保證率四項指標來進行評價,其指標評價如表1。
一是隨著農村生活習俗、生活方式和季節變化差異,農村生產生活資源環境憂患意識較為淡薄,就將廚房、洗滌、沖廁等各種污水,畜禽糞便和垃圾廢棄物隨意排放,這些污水中的磷、氮、硫等細菌比較多,會使水受到富營養化和表層污染,垃圾中的有毒有害氣體、物質和固體廢棄物可隨雨水、地表徑流入河流湖泊,殺死水中生物,不僅污染地下水,而且還會釋放有毒有害氣體,造成二次污染;二是農業生產中過度使用的化肥、農藥,使土壤中大量殘留的化肥、農藥滲入到地下水層而造成水體污染;三是近年來興起的農村生態旅游業、畜禽養殖業發展所產生的垃圾、糞便污染,涉及面廣,污染分散,污染物濃度高,治理難度大,對農村飲水安全產生極大安全隱患。
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由于水源分散、規模小,水質水量不穩定,集中供水率低,大多采用從水源引水,不進行過濾和凈化處理程序,直接供給農戶。農村經濟狀況、衛生意識相對欠缺,根本無條件必備水質檢驗設備,也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管理人員去進行日常維護和檢驗管理,必要時僅憑主觀判斷,有很多農村的飲水工程在投入建設之后,就一直沒進行過水質檢驗,這樣一來,水質就無法得到基本安全保證。
(1)工程建設資金投入不足。農村人口居住分散,水源點偏遠,輸、供水管線長,施工難度大,工程造價大。地方財政投入困難不足,農村經濟效益較低,群眾籌資積極性不高,政策引導乏力和新的投資體制尚未完善,導致飲水工程覆蓋面小,投資設計標準低。導致農村很多飲水工程出現輸水管道容量小、蓄水池容量小、水源不足等安全隱患,甚至面臨工程安全癱瘓。(2)農村供水工程管理粗放。首先,村民對供水改造工程的認識和管理不到位。我國保護農村飲用水法律法規不健全,村民對水源的保護意識薄弱。其次,農村供水工程沒有健全的管理系統,比如沒有形成健全完整的管理體系,工程的運行機制過于呆板,工程產權不夠清晰,管理機構人員過于臃腫等。最后,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后續缺乏有效的監管,致使飲水安全存在隱患。

表1
各地政府及農村飲水管理機構要進一步提高農村飲水安全意識,結合實際,加大對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的宣傳力度,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網絡及傳單等多種途徑,積極倡導可持續發展安全民生水利,廣泛開展農村飲水安全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建立健全國家水利安全管理機制,確保農村居民的飲水需求和安全。
加強水源保護首先要防治水污染,要適當控制化肥、農藥的使用劑量;杜絕生產生活垃圾亂堆亂放;嚴格高污染企業的準入制度,從源頭上防止工業污染對飲用水水源的污染。各級水利部門要加強對水質安全的監測,對遇到的問題要及時和環保衛生等部門進行處理,將保護水源落到實處。
政府要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來確保農村飲水安全,并建立相關的監管體系。通過對供水工程水源水質監測和嚴格的取樣、檢測和化驗,加強水源、出廠水和管網末梢水的水質檢驗和監測,對檢測不合格的供水單位,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查處,并督促限期整改。通過水質狀況,指導農民安全飲水,發揮政府的服務作用。
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形式嚴峻,污染水源需要預防也需要治理。積極制定農村水污染防治的資金籌措。對于農村飲水工程用地、用電等進行優惠,對農村飲水工程建設質量進行管理控制和政策扶持。對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通過財政補貼、水費返還等方式對農村用水形式進行優化升級,從而促進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的解決。
農村飲用水安全是一個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關系到和諧社會的構建,更加關系到國家的穩定與團結的問題。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從政策、法律等多方面,采取不同措施,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才能保障 “讓全國人民喝上放心水”,確保農村飲水安全任重道遠。
[1]水利部,衛生部.農村飲水安全衛生評價指標體系.水農[2004]547號.
[2]李仰斌,張國華,謝崇寶.我國農村飲用水源現狀及相關保護對策建議[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7(12).
[3]陳忠蘭.依托機制.保障農村飲水安全[J].內蒙古水利,2010(3).
[4]王進.郯城縣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水利發展研究,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