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高昂
摘 要:“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要融入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各高校要積極探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效路徑,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深化“中國夢”的宣傳教育。
關鍵詞:中國夢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徑
中圖分類號:G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a)-0127-01
當前各高校正在開展“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抓住這一契機,并有效利用好這一載體,要把“中國夢”的宣傳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之中,融入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做到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由此可見,“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將大大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 高職高專院校開展“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的重要意義
第一,“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有利于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
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要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爸袊鴫簟庇兄S富的內涵和本質,深入了解“中國夢”的提出過程及深刻內涵,將有助于高職高專院校學生了解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百年奮斗的偉大歷程,感受中國共產黨為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懈努力的崇高精神。通過“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豐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可以使學生更加堅定社會主義信念。
第二,“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有利于堅定“三個自信”。
“三個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三個自信”源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是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精神狀態(tài)的新要求。當前我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更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借助“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不僅有助于加強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助于高職高專學生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堅定“三個自信”。
第三,“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有利于樹立遠大理想。
崇高的理想是青年大學生勇往直前的風向標,只有樹立遠大理想,才能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爸袊鴫簟钡膶崿F(xiàn)和國家命運、社會發(fā)展、個人奮斗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并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愿意為實現(xiàn)理想而付諸努力。對于那些沒有遠大理想或理想不夠崇高的大學生,可以通過“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調整自己的理想,重樹自己的目標,使自己的理想符合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總體要求。
2 “中國夢”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有效路徑
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的作用。因此,“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也要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與實踐教學。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這三門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要按章節(jié)融入相關“中國夢”的內容進行講授,以達到把“中國夢”的教育做到“三進”效果。
例如在高職高專學生接觸的第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中,思政課教師可以結合《適應人生新階段》、《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做忠誠的愛國者》等章節(jié)內容,融入講授“中國夢”與個人夢;也可以可結合社會理想與個人理想的關系的話題,讓學生懂得:中國夢也是一種理想信念,它既是中華民族的一種集體理想,也是中華民族每一個成員奮斗的最終歸宿,每個中國人都應以“中國夢”統(tǒng)領個人夢。通過這些講述和討論,可以讓學生明白:實現(xiàn)個人的理想和信念與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目標而奮斗之間并不矛盾。
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的教學內容中,可以嘗試著闡述幾代領導人的“中國夢”思想;在講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時,也融入“中國夢”的本質內涵、實現(xiàn)的三大路徑和“兩個百年”目標,以此豐富和拓展課程相關內容,從而真正懂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高職高專學生撐起了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機會。
由于《形勢與政策》課具有較強的時代感,在融入“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方面,主要講述有許多有關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習總書記關于“中國夢”的講話精神,可以將“中國夢”作為一個專題進行講述和討論。
在實踐教學方面,三門課均有一定的實踐教學學時,可以根據(jù)實踐教學內容,設計《踐行“中國夢”》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走出校門進行社會調查,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與生態(tài)的全面發(fā)展,來印證中國夢既是民族夢,也是每個人的夢。
3 “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
在“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中,除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之外,還要將“中國夢”融入高職高專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實現(xiàn)“全方位”育人、全員育人。
(1)通過民族精神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高職高專院校要整合學生處、團委、學生社團等資源,深入開展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民族精神教育,不斷強化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還要要把民族精神教育與時代精神教育結合起來,引導大學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偉大實踐中,培養(yǎng)愛國情懷、改革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2)通過學生黨團、社團活動宣傳“中國夢”。在學生黨團、社團活動中,通過舉辦各種“中國夢”理論講座、晚會、征文、辯論、演講、朗誦等形式,提高“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的效果。
(3)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宣傳“中國夢”。在當前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網絡已經與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緊密相連,通過網絡進行“中國夢”的宣傳和教育,能夠有效發(fā)展網絡教育的便捷、高效等作用。所以,要積極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積極運用網絡手段開展“中國夢”方面的學習和宣傳,通過微博、論壇、飛信、QQ群等方式加強和大學生交流,促進“中國夢”的宣傳教育。
(4)通過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營造“中國夢”教育氛圍。每一所高校都具有自己特定的精神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這種氛圍對于高職高專學生而言,可以起到陶冶情操、美化心靈、規(guī)范行為、完善個性、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等作用。這種文化氛圍以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對學生產生著潛在的教育,并使他們不斷地調節(jié)行為規(guī)范,進行自我完善。良好的校園物質文化氛圍對“中國夢”的宣傳和教育具有重要促進作用。這就需要在學校宣傳櫥窗、教室板報、建筑物室內外墻畫等一切校內媒介物上,宣傳“中國夢”的相關內容,從而營造出“中國夢”教育的濃厚校園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 何菲.將“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3(8).
[2] 蔣桂芳.中國夢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著力點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7).
[3] 唐姍姍.用中國夢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武夷學院學報,2013(3).
[4] 秦記洪.論“中國夢”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廣西社會科學,2013(6).
[5] 胡古月.以“中國夢”為契機抓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