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士榮
蒙城縣2012年被安徽省委省政府列為省級重點貧困縣,全縣人口132萬,其中貧困人口86300人,占全縣總人口的6.5%。近幾年,蒙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提高精準性、有效性、持續性,在精準扶貧中做到建檔立卡四項精準,整村推進五項機制,六大結合增強貧困村的造血功能。
安徽省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會議召開后,蒙城縣迅速成立機構,制定方案,及時召開了全縣19個鄉鎮和縣直有關部門參加的全縣建檔立卡工作專題會議,采取了四項舉措保障精準。一是“精準”識別,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戶、不漏一人”;二是“精準”流程,做到程序規范、數據準確,嚴把“兩公開一公示”,切準時間節點,層層把關;三是“精準”督查、通報,有效保障了建檔立卡質量,縣政府督查室、扶貧辦等多部門配合及時跟進督查,對相對落后的鄉鎮、政府督查室及時發出通報;四是“精準”施策,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領導掛點、單位包村、干部聯戶”實施意見,推進“一村一策、一家一策”,力爭把扶貧政策、措施、方法和路子精準到貧困對象每一戶、每一人。
五項機制確保“整村推進”。完善領導決策機制,保障項目落實的精準度。“整村推進”項目嚴格按照民主決策、科學布局的原則,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公示、鄉鎮申報、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實地調查論證,并經省扶貧辦審批。
建立整合機制,確保扶貧資金效益最大化。2013年,蒙城縣共投入1518萬元對重點貧困村進行整村推進扶貧開發。
落實“四項制度”。扶貧項目公示制、扶貧項目招投標制、扶貧項目分級審核負責制、扶貧資金報賬制。確保了扶貧項目的規劃合理,公開透明,保障了工程建設進度、工程質量和資金使用規范合理。
創新扶貧項目監管機制,規范扶貧專項資金運行。實行資金專戶管理,封閉運行,保證資金專款專用。縣政府專門出臺了《蒙城縣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暫行)》,對到村到戶項目,在項目受益村進行公示,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確保扶貧資金分配和項目安排的公正、公平、公開。
建立了有效的聯動機制。對扶貧項目的建設進度、工程質量和資金使用情況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防止和杜絕了扶貧資金的虛報、冒領、擠占、挪用、滯留等違規違紀使用現象。
蒙城縣將產業扶貧與縣域經濟發展相結合、與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美好鄉村建設相結合、與土地流轉相結合、與貧困村地域優勢資源相結合、與生態保護相結合增加貧困村的造血功能,選擇示范帶動作用較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發展壯大經營規模、提高產品品牌和市場競爭力方面予以重點扶持,帶動當地貧困農民加快了增收致富的步伐。
2013年,蒙城縣產業發展共投入財政扶貧專項資金405萬元,實施產業發展項目15個,其中扶持專業合作社6個、高標準花卉苗木基地2個、標準化蔬菜基地2個,扶持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貼息項目5個。吸納近1600戶貧困家庭進園區務工,增加工資性收入40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