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月
南京政治學院 江蘇泰州 210003
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是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申月
南京政治學院 江蘇泰州 210003
經過30多年的摸索,我們基本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首先要適合中國國情,另一方面不能脫離市場經濟的普遍規律。只有進一步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規范政府職能,讓市場發揮應有的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才能繼續推動經濟發展。
改革;市場;資源配置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成為我國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有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才能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
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演變貫穿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過程。但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還沒有調整到位,市場規律在一些領域存在著扭曲的現象,市場體系還不完善等,這些都制約了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一)政府主導經濟發展的方式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政府主導著經濟發展,這種發展方式在當時是必要的,而且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雖然這種經濟發展的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但是由強勢政府推動經濟發展的思維卻仍在發揮作用,經濟資源經常按照政府的偏好而非市場的要求進行配置。
(二)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過多
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市場不能充分發揮資源配置作用密切相關。現代市場體系仍需完善,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需要的規則、制度還不健全,政府不遵守市場規則,不按照市場規律辦事的現象時有發生,一些地方甚至出現政府隨意侵害企業、非法剝奪企業的財產、企業家投訴無門的現象。
(三)政府職能的缺位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政府的經濟職能一般有以下四種: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由于政府職能缺位導致出現的問題不容忽視,比如市場監管職能的弱化導致市場充斥著各種假冒偽劣產品,食品、藥品犯罪層出不窮,政府在公共衛生、基本醫療服務的提供中沒有起到應有的主導作用等。
我國政府與市場關系存在問題的原因,既有我們仍處于市場經濟探索階段、市場經濟模式仍未定型,不科學的政績觀和不完善的干部考核制度導致的政府職能定位不清的原因,也和我國法治建設滯后于經濟發展的客觀現實有著必然的聯系。
(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模式還沒有定型
關于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模式,實踐中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是,我國政府對經濟發展的干預程度不夠,應該繼續深入,通過強勢手段介入市場,向市場延伸自己的觸角,建立一種強勢政府主導市場的經濟模式。另一種觀點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管得太多太死,嚴重影響了經濟發展的效益和質量。
(二)不科學的政績觀和不完善的干部考核任命制度的錯誤導向
政府部門及其官員都視發展經濟為政府第一要務,能否提高當地的GDP和經濟增長速度成為他們最關心的事情。根據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有的地方政府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直接進入市場去參與競爭,有的地方政府通過手中的行政審批權和行政執法權去干預微觀經濟行為。這些政府行為的本意是想推動經濟發展,但是結果卻造成了投資過度、重復建設和無序競爭等問題。
(三)我國的法治建設滯后于市場經濟的發展
市場經濟首先是法治經濟,完善的市場經濟必須靠法治來保障。雖然我國的法治建設取得了巨大進展,但與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還有著不小的差距。首先,規范市場經濟的法律制度體系還不完整,無法可依或法律依據不足的現象仍然相當普遍。其次,行政執法者執法不嚴、知法犯法的現象嚴重。最后,監督機制不健全,行政機構缺乏有效的監督。目前的行政監督主要還是內部監督,外部監督流于形式,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需要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職能的轉變需從以下三方面進行:
(一)規范政府干預市場的范圍
要從以往管得過多、過細的思維慣性中走出來。要著力推進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和下放投資、生產經營活動等審批事項,逐步取消對微觀經濟事務的管理。
(二)加強解決政府缺位、錯位的問題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的過程中,政府一方面要加強頂層設計,制定改革時間表,另一方面要培育市場力量,制定健康市場所需的制度和規則。政府要成為公共產品的提供者,克服市場失靈和負面外部性問題。要加大公共產品的投入,有效補充市場的不足,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教育、醫療等基本的權益。政府要加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調控要更多地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等經濟手段,保障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
(三)建設法治政府
要建設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理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要依靠憲法和法律。要把憲法和法律作為政府的工作準則,政府部門要帶頭維護法律權威,用法治思維和方式去解決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要加快行政立法,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確保法律、行政法規有效執行。要建立健全各項監督制度,讓人民監督權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只有把政府置于人民的監督之下,才能形成真正的法治政府。
[1]《資本論》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3-11-16(1).
[6]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申月(1991.3),女,漢族,江蘇蘇泰州人,碩士學歷,南京政治學院研究生管理一大隊學員14隊,研究方向:政治經濟學,國防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