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 張雷
中共沈陽市蘇家屯區委黨校 110100
增發新股對公司績效的影響
王藝 張雷
中共沈陽市蘇家屯區委黨校 110100
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選擇定向增發,本文研究增發新股后對公司績效的影響。增發新股后績效改善不顯著原因和定向增發狂熱原因進行的分析,提出相關政策建議。提供多元化的融資途徑,上市公司必須根據公司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同時,政府部門應通過資本市場的完善為企業提供多種可以選擇的融資方式;減少盲目投資的行為,提高對于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發展前景等分析能力將有效的減少非理性的投資行為;應加強對上市公司增發新股再融資的監管,證券監管部門應加強對上市公司定向增發新股的行為監督同時應當延長對大股東或其關聯股東資產認購股份的鎖定期。
公開增發;定向增發;公司績效
中國證券市場在九十年代成立,在我國經過了二十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成為我國企業融資的重要地方。我國上市公司對于再融資的途徑上一直有著規律,從一開始流行配股到后來流行公開增發新股再到近幾年青睞于定向增發。上市公司成功實施增發新股后績效的表現不僅關系到公司自身,也關系到廣大的投資者,更關系著我國市場資源配置的效率。隨著我國政策的不斷改革深入,越來越多上市公司選擇增發新股途徑進行再融資。面對著上市公司的增發狂潮,我國學者把目光投向增發新股與公司績效之上。
(一)增發后公司績效較增發前有所改善,但是改善不大
當前上市公司的再融資機制不健全存在著多多少少的缺陷;一方面上市公司本身的社會信用不到位;另一方面普通股民甚至小股東都沒有參與監督的機制,更沒有集體訴訟的機制。上市公司本身在增發新股融資后沒有有效的進行利用融資資金,隨意更改融資資金的投向,大量的手握現金流,盈余管理等現象導致公司績效沒有很好的改善趨勢,只是增發當年由于大量的現金流經營績效能有所好轉,但是增發后三年較增發前一年有績效明顯績效改善,但對于增發新股再融資當年卻有所下將趨勢。
(二)定向增發后的公司績效優于公開增發后的公司績效
增發新股包括定向增發新股和公開增發新股,它們對于公司績效的影響也是不相同的。實施公開增發后的我國上市公司的公司績效只在增發后第一年得到提升,其余年份都出現了下滑,而實施定向增發的我國上市公司的績效在增發當年第二年都有提升,只是在增發后一年有一點下降。表明定向增發比公開增發更有利于我國上市公司的績效,正因如此,定向增發新股更容易得到上市公司以及投資者的青睞和追捧。
(三)定向增發有產業的傾向性
近幾年實施定向增發的企業大多數都是第二產業,但是第二產業實施定向增發后績效沒有明顯改善,只有在增發當年時績效有明顯的改善,但是在增發后一年出現了績效下滑的現象,但是這種下滑現象也不具備顯著性。第二產業企業實施增發后績效沒有顯著的變化。這三個產業中第三產業實施增發后績效有改善的趨勢,但也不是十分顯著。
(一)沒有注入優質的資產
在增發過程中大股東很愿意用資產換得股份,在置換的過程中我們難易保證資產的優質性,這就使大股東看到了利益點,于是很可能注入一些變現能力差甚至是劣質的資產,用這些不好的資產換取股份,大股東在這期間降低了成本,有利可圖,但是這部分資產對于公司本身卻沒有更好的價值,由于不是優質的資產很難發揮資產的作用,不是公司期望的所需要的,更不能提高公司的價值,于是問題出現了,這可能會影響公司正常的經營,最終導致公司績效下降。
(二)沒有合理利用再融資的資金
有些公司管理層在得到大量的現金流后,沒有利用好資金,常常會把籌集的資金投資到虧損的項目,往往凈資產為負的項目被注入自由現金流,因此形成過度投資,從而公司的價值被降低了,股東利益受到損害,更談不上改善公司績效了。
(三)投資者不理性投資,沒有進行有效監督
從1998年開始增發新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隨著政策的逐步出臺,增發新股也越來越規范,定向增發是越來越受到上市公司的歡迎了。投資者對上市公司實施新股后進行有效監督,會形成監督效應,績效也會隨之改善,但如果投資者沒有進行有效的監督,上市公司績效不會得到改善甚至下滑。所以在進行新股認購后一定要進行行之有效的監督。
(一)融資方式多元化
定向增發并不是萬能的,也不是所有企業都適用這種融資方式,上市公司必須根據公司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避免盲目跟風選擇定向增發,同時,政府部門應通過資本市場的完善為企業提供多種可以選擇的融資方式。
(二)減少盲目投資的行為
通過本文的實證研究,得到的結論是增發新股后公司績效沒有明顯的改善。增發新股后公司績效不能得到明顯改善的趨勢,但是上市公司紛紛選擇定向增發,增發熱潮沒有降溫。上市公司應該全面的考察公司情況,不能盲目跟風的選擇定向增發,要從企業實際出發。定向增發能吸引到企業是因為定向增發門檻比較低,但是定向增發往往不能夠對于公司績效有所幫助,不能進行很好的改善績效。
(三)加強對上市公司增發新股進行監管
定向增發是從我國股權分置改革后出現的,所以起步比較晚,由于定向增發本身的優勢,所以上市公司還是再融資時選擇定向增發,但是這問題出現了,小股東的利益沒辦法得到保障。上市公司在實施增發新股時大股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實施定向增發有一部分是為了收購集團公司的資產,上市公司與集團公司進行關聯交易,此過程中上市公司的中小股東沒辦法參與,這時大股東就會只考慮自己的經濟利益,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這就會導致這次的交易中小股東的利益沒法受到保障甚至小股東利益受損。正因如此,我們看到定向增發的弊端,所以在有關部門降低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的門檻時,更應該重視對于上市公司實施增發程序上的審核與操作過程,至今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這應該引起證監會的注意,應該及時有效的再次出臺一些政策法規,使定向增發更具有規范性,使不管是公司本身還是大股東或是小股東都應該達到共贏的效果。證券監管部門應加強對上市公司定向增發新股的行為監督同時應當延長對大股東或其關聯股東資產認購股份的鎖定期。
[1]高麗萍.論企業籌資效益[J].經濟視角,2011,(29).
[2]楊柏.上市公司增發新股機制的經濟學分析[J].商業研究,2005,(12).
[3]耿慶芳.股權分置改革對企業績效的影響[J].江蘇科技信息,2012,(08).
[4]章衛東.上市公司股權分置與股權再融資績效[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5]鄧路.控制權結構、信息不對稱與定向增發[J].財貿經濟,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