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生
西北民族大學法學院 甘肅蘭州 730030
能源地方立法問題研究
——以甘肅省為例
胡明生
西北民族大學法學院 甘肅蘭州 730030
能源是我國經濟發展支撐,沒有能源就沒有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國家層面的能源法律法規調整著能源法律關系的絕大多數,然而,具體到每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尚有未能調整的地方,再者,有的領域尚未制定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這就需要制定能源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加以調整。作為能源大省的甘肅省,水能、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能源地方立法的任務任重道遠。
能源;地方立法;甘肅省
地方立法,指“特定的地方國家政權機關,依法制定和變動效力不超出本行政區域范圍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活動的總稱”1。我國學術界對能源地方立法含義尚未有標準表述,研究此命題旨在厘清能源地方立法與其他種類地方立法的區別,強調能源地方立法在地方立法當中的特殊作用,為我國地方能源產業發展提供強力支持,同時支撐國家能源戰略更好落實。筆者認為,能源地方立法是指具有地方立法權的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行政機關,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廢止地方性能源法規和規章的活動。
自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發以來,甘肅地方能源立法工作從無到有,從摸索、起步到逐步發展,不斷提高,不斷完善,立法的數量愈來愈多,法規質量也逐步提高,在地方的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過程發揮了重要作用。甘肅省能源地方立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20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是甘肅省能源地方立法的初創、探索階段。這一時期,國家改革開放戰略正式提出,各省各地區先后將工作轉移到經濟發展上來,甘肅省作為能源資源大省,承擔著為其他地區輸送能源資源的任務。伴隨地方立法的興起,能源地方立法也開始起步,主要體現在其他地方性法規以及地方政府規章中,沒有單獨的能源地方立法。第二階段,為20世紀90年代到2010年,是甘肅省能源地方立法的發展、提升時期。這一階段,國家經濟發展進入一個快速期,對能源資源需求量大幅上升,能源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個別能源(如石油,1995年我國石油已經成為凈進口國)已經主要依賴進口。為了適應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國家層面的能源立法出現《節約能源法》《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電力法》《礦山安全法》等法律以及若干行政法規,地方層面甘肅省除了制定了《甘肅省礦產資源管理條例》,其他主要是為了配合施行這些法律法規,結合甘肅省的能源省情制定了相應的辦法,如:《甘肅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辦法》《甘肅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辦法》《甘肅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辦法》。第三階段,為2010年——至今,是甘肅省能源地方立法的提高和全面發展時期。這一階段,以《甘肅省農村能源條例》頒布實施為標志。該條例內容全面,對于加強甘肅省農村能源建設和管理具有重要意義,能夠促進甘肅省農村能源合理開發、科學利用。
總體來看,目前甘肅省能源地方立法,從立法形式看,包括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數量以一般規范性文件居多;從立法內容上看,涉及水能、風能、太陽能等能源,同時,也涉及能源開發利用的各個環節,包括勘探、開采、運輸以及使用。
分析研究甘肅省能源地方立法,我們發現甘肅省能源地方立法存在以下問題:第一,能源地方立法的目的不明確。第二,能源地方立法文件以一般規范性文件為主,法律位階低,權威性不夠,不能有效地保證能源戰略的切實執行,法律的實施得不到有效保證。第三,地方性法規缺乏鮮明的地方特色,甘肅是能源大省,能源開發和管理的問題也比其他省份更為復雜,但是能源方面的地方性法規沒有結合本地實際,更多的是對法律或行政法規的轉抄、模仿,而且地方性法規、規章中對于能源開發利用的規定過于原則,缺乏操作性的內容,量化指標更少,相關的配套立法也沒有跟上。第四,從法律規定看,倡導性規范多、強制性規范少。
能源是我國經濟發展支撐,沒有能源就沒有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為了保障甘肅省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甘肅省的能源產業必須能夠保證能源供應。為此,必須完善甘肅省能源地方立法。
(一)明確立法目的。現有的甘肅省能源地方立法立法目標不明確,根據甘肅省的實際情況,必須完善以推動甘肅省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增加能源供應,改善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目的。
(二)制定修訂現有地方性法規、規章,保障國家法律的貫徹落實
甘肅省對國家能源法律的貫徹落實主要依靠制定相應的實施辦法,這些實施辦法普遍法律位階低,權威性不夠,不能有效地保證法律的實施,更不能保證國家能源戰略的切實執行。因此,第一,將位階低的地方規范性文件上升為地方性法規或是地方政府規章;及時修訂現有的地方法規、規章中已經過時的規定。第二,減少倡導性規范,增加強制性規范,能源地方立法切實起到保障甘肅省能源戰略貫徹實施的補充作用;第三,制定形式多樣的地方立法,完善地方立法體系。
(三)能源地方立法過程中充分考慮甘肅省地方特色
現有的能源地方立法缺乏鮮明的地方特色,因此,在制定能源地方性法規或者政府規章以及其他規范性文件時,應結合甘肅省實際情況,制定具有地方甘肅省地方特色的法規、規章以及其他規范性文件。第一,充分考慮甘肅省能源地方特色,不能是簡單地對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轉抄,甚至是模仿。第二,做好與能源上位法(如《煤炭法》《節約能源法》)及其他地方性法規的銜接,合理吸納國家能源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等規范性文件中的規定。第三,在制定有關能源開發管理的地方性法規、規章時,不應過于原則,而應具體可行,操作性強,量化指標多,同時,相關的配套立法實時跟上。
從分析研究甘肅省能源地方立法中得出,我國現階段能源地方立法還尚處在起步階段,能源地方立法數量少、形式單一、效力低,適用范圍小,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作用有限。為適應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急需在完善能源地方立法,從數量上,必須制定并頒布相當數量的能源地方性法規;從形式上,必須從多種立法形式著手;從效力上,必須制定出與本行政區域具體情況相符合的地方性法規;從適用范圍上,制定出適用范圍較廣的能源地方性法規。
[1]李高協,李亮.《甘肅省地方立法30年回顧》,載《人大研究》,2009(08).
[2]李高協.《地方立法與公眾參與》.甘肅文化出版社。
[3]劉光華等.《甘肅地方經濟立法研究》,蘭州大學出版社,2008年.
注釋
1周旺生著《立法學》.法律出版.2004-11-1出版,第151頁
本文為中央高校科研專項資金資助西北民族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能源地方立法問題研究——以甘肅省為例”(項目編號:YCX13043)”研究成果。
胡明生,男,漢族,(1988年8月生),貴州遵義人,現為西北民族大學法學院2012級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能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