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杭州 310018
生源危機下高職院校提升招生競爭力對策研究
陳可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杭州 310018
本文分析了當前高職生源危機的現狀,圍繞如何提升招生競爭力的對策,提出了可從建立招生咨詢新機制、自主招生選拔機制、招生宣傳機制、專業動態調整機制以及提升院校品牌形象五方面著手全面提升高職招生競爭力的觀點。
高職;招生;競爭力;對策
2013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僅為912萬人,較2012年又減少了3萬人,這是自2008年達到歷史高峰時的1050萬以來連續下降的第五個年頭。五年來,報考人數已經下降143萬。可見,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了生源危機的時代。與此同時,錄取人數持續增長,高考錄取比例也呈現大幅度的上升趨勢,2011年為72.3%,2012年為74.86%,2013年達到了75%。高校,特別是高職院校,如何化解生源危機、提升招生競爭力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一)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招生咨詢新機制,解決考生的就業后顧之憂,提高招生專業的吸引力。
實行平行志愿后考生志愿填報時院校選擇的關注度已經大幅轉向專業選擇。招生咨詢新機制的建立,應基于“以就業為導向”原則,首先應對一切學校能吸引考生的所有資源進行深度挖掘,提煉出院校優勢點;然后對招生咨詢工作人員進行系統培訓,包括各省市、各批次的招生政策、高職院校的特色、各專業介紹、基本禮儀、問詢應對訓練等;再者,結合已經開展的咨詢工作進行及時歸納總結,開展工作考核,并針對不同的咨詢方式如電話、網絡、咨詢會等進行細化培訓;最后,將咨詢工作人員的范圍擴大,發動全校師生、校友乃至合作伙伴,讓這股隱形宣傳力量發展壯大。
(二)建立“三位一體”的自主招生選拔機制,充分發揮其集宣傳、選拔、錄取為一體的展示作用。
建立“三位一體”的自主招生選拔機制,從三方面抓:1、考生應掌握高中階段的基本知識,并通過由高中學校命題的語數英文化課考試。通過高中階段學校推薦有突出特長的,在同等條件下可優先錄取。考生基本素質應滿足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的基本素質需求,如形象氣質、語言表達能力、英語口語水平等。2、自主招生綜合素質測試中,企事業單位人力資源主管參與綜合評價,選擇能較快適應專業學習、具有較強職業適應能力和具有就業優勢的考生。3、實施優質生源工程,獲得體育、音樂、舞蹈等方面獲得獎項的人才,可獲得相應加分,在某些方面表現特別突出的給予免試錄取,吸引更多的優秀考生報考。
(三)建立“五方聯動”招生宣傳機制,開辟宣傳新渠道新方法,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優勢。
校內聯動:以就業導向促專業優化,創宣傳渠道全面展示。建立和落實學校層面、二級學院、專業教師、班主任的人才培養、招生及就業獎懲責任制。激發全體教職員工提高生源質量、人人參與宣傳高校的熱情。充分利用統一的宣傳平臺,整合現有的人力資源,科學合理地利用媒體來宣傳自我、促進工作、服務社會,增強信息傳播的法律意識,自覺抵制消極媒體信息。
校際聯動:高校的招生的工作時間和每一階段的工作有很多相同相近之處,同一區域的高校或同類高校,均需打破各自為戰、相互排斥的模式,建立競爭模式,充分發揮互補、互惠、互利作用,利用可共享的教學資源、畢業生就業資源、招生宣傳資源、科研資源、校友資源謀求“共贏”,如共同組織同一區域的招生咨詢會等。
校企聯動:與企事業單位進行深度合作,時常站在企事業單位的角度想問題,企業深度介入教學、招生、就業、科研等環節,如、企業參與自主招生新生選拔、專業設置、實訓基地建設、企業專業人員參與教學、合作研究開發項目等,校企互動使教學質量得到實質性的提高,讓學生的技能最大程度切合社會需求。
社會聯動:加強與政府、教育行政單位的溝通聯系,充分利用公共資源和官方渠道宣傳展示高校所取得的各項榮譽和各類工作成果;加強與科研院所、教育培訓機構等社會各界的交流與合作;加強與各類社會媒體的溝通與合作,利用媒體的公眾平臺發布官方招生資訊。
家庭聯動:建立校友與中學老師、中學生家庭的聯系制度,可以借鑒在港澳臺地區的“家校聯系”制度,可以組織高校教師和在校生利用寒暑假等時間走訪親友、母校、母校中學生家庭,或給家長的一封信等形式,以受訪家庭為原點,不斷輻射當地家庭,為招生宣傳工作提供良好的社會輿論基礎。建立健全考生自愿聯系制度,通過招生網站、微博、QQ等方式收集考生聯系方式,為考生發送及時的自主招生、高考、錄取等重要資訊信息,為考生提供全面的答疑解惑服務。
(四)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充分運用招生策略,調整計劃重心,優化專業設置,突出專業優勢,取長補短。
建立和健全專業預警、退出和動態調整機制,使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相匹配。每年都應對在某地、設何種招考科類、招何專業、招多少人進行動態調整,應結合以下因素進行綜合考慮:每年招生政策的變化,全國各地生源數量的變化,各省市、科類、各批次的往年招生情況,各招生專業近三年的基本情況、就業特點、未來趨勢等,各地區招生宣傳效果。優化設置各生源類型的招生計劃,突出院校優勢、專業優勢、地域優勢,揚長避短。
(五)提升院校內涵建設,綜合提升品牌形象。
多載體豐富傳播途徑,選用新媒體加大招生宣傳力度。充分挖掘學校教職員工、在校生、廣大校友、合作企事業單位等主體的宣傳價值,激發師生自豪感和責任感的“校榮我榮、校損我損”的愛校教育,鼓勵師生參與到招生咨詢會、中學訪談活動中去,充分發揮“人人為宣傳”的作用。此外,也可嘗試通過高校服務社會的科研成果轉化、各類考試、短期培訓、繼續教育等項目宣傳學校。
生源危機下高職院校挑戰與機遇并存,只有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招生機制,五方聯動,綜合提升院校品牌與專業品牌建設,充分應用招生策略,才能有效提升高職院校招生工作的核心競爭力。
[1]韋路,丁方舟.論新媒體時代的傳播研究轉型[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4).
[2]王國華,裴學進.地方高校“三位一體”招生制度及其完善策略——基于浙江省探索的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3).
[3]梁藝瀕.高職院校單獨招生選拔機制初探[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1(7).
2012年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研究課題“生源危機下高職院校提升招生競爭力對策研究”(SCG309)。
陳可(1980—),女,浙江永康人,講師,單位: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處,主要從事招生就業及軟件工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