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艷
湖北省漢江河道管理局
淺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決算報表問題及對策
——由企業報表粉飾所想到的
陳紅艷
湖北省漢江河道管理局
企業的主要財務報表有三套,一是資產負債表,反映某個時點的企業財務狀況;二是損益表,反映某個時期企業經營成果;三是現金流量表,反映某個時期企業現金流量。企業可以通過設置收入陷阱、費用陷阱、資產陷阱、現金流陷阱等各種財務偽裝手段,粉飾企業財務報表和經營業績,給投資者或監管部門提供虛假信息。
相對而言,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報表比較簡單,預算報表主要反映財政財務收支狀況,決算報表則主要反映財政財務收支和資產負債狀況。但實際工作中,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決算報表也同樣存在一些問題,對單位財務收支和財務狀況進行不實反映。
如果說企業是核算和管理并重的話,行政事業單位則更側重于管理。隨著財政財務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和監管加強,行政事業單位也出現了類似粉飾報表的情況。
第一,隱瞞或者虛報收支,調節單位收支規模。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于單位創收部分,雖然其納入預算,但不納入國庫支付系統,少部分單位對此項收支保留反映,按照收付實現制、通過往來款科目對收支進行調節;二是對于財政撥款,通過國庫集中支付系統辦理款項支付,在會計核算時一般是“以支定收”,少部分單位異化為“以付定收”,將國庫系統付出去的往來性款項也列收列支。
第二,轉移“三公”經費、會議費等,規避監控。目前,“三公”經費、會議費是政府監控重點,為規避監控,有些單位擅自轉移調節,比如,將公務車輛運行維護費調節至其他交通工具運行維護費,將公務招待費轉入會議費,將出國費轉嫁其他單位列支等等。
第三,濫用折舊政策,虛增費用支出,虧損不實。按照制度規定,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一般不計提折舊。但少數行政事業單位利用例外政策,超范圍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導致出現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虛增費用支出,單位成本增加,出現較大幅度虧損;二是部分固定資產很快計提折舊完畢,賬面資產為零,實際資產仍可使用,單位對資產進行報廢處置,導致國有資產流失。
當然,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決算報表粉飾問題還有其他表現形式,但總的來說,都與單位日常管理不善有很大關系,識別比較容易,改進是必然要求,也有切實可行辦法。
行政事業單位決算報表粉飾出現的問題,大致有以下主要原因:
第一、對財務決算工作重視不夠,重預算輕決算的思想客觀存在。在許多人認識中,預算是“分錢”,決算是“報賬”。大家對“分錢”的事高度重視,但對“報賬”卻關注不夠,因為決算時資金已經使用完畢,該發生的已經發生了,資金使用效果優劣基本上對來年經費安排沒有太大影響。所以,財務決算工作基本上都是財務人員在“單打獨斗”,重視程度不同,工作效果也就大相徑庭。
第二、財務決算和預算有脫節之嫌,預算、決算各成體系,各有側重。一是財務決算和預算由不同的內設處室負責,決算工作由國庫處負責,預算工作由預算處負責,由于工作各有側重點,銜接溝通尚顯不足;二是決算和預算軟件由不同的軟件公司開發,結構模式不同、填報方法也不同。預算軟件采用的是數據庫模式,通俗易懂,較為容易操作,決算軟件更加注重勾稽關系,表間關聯度高,操作稍顯復雜;三是決算和預算管理制度、辦法規定各成體系,各有側重;預算重在資金分配,更側重于宏觀,按大項目、劃大框框;決算重在總結反饋,更側重于微觀,注重細節、反映實際,二者銜接不夠。
第三、財務決算和預算報表要素、口徑不一致,預算、決算對比難度大。一是預算重點反映本級財政撥款經費收支,同時籠統的計入“其他收入”的收支,不能反映非本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收支和本級基本建設撥款收支,而財務決算則是全面反映單位收支情況,造成了預算、決算不一致;二是預算報表對支出經濟科目是有選擇性的重點列示,比如“三公經費”和涉及政府采購的支出經濟科目,預算報表項目支出經濟科目大部分都籠統列示在“其他商品服務支出”科目,而決算報表則是全面詳細的反映支出經濟分類;三是預算編報和決算編報在時間點上相隔較長,預算編制在今年,預算執行在明年,決算編報在后年,跨三個會計年度,政府收支科目、財務管理制度上都有可能發生了變化。
第四、財務決算工作受會計基礎工作影響大,決算報表質量提高難度大。由于種種原因,基層單位會計人員素質普遍不高,會計基礎工作薄弱,財務管理水平低下,會計核算不規范。財務決算數據要來源于、忠實于會計賬簿。沒有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沒有規范的會計核算基礎,加之又受領導意志影響,“賬表一致”這一基本原則都難以實現。
如何剔除行政事業單位報表粉飾問題,提高財務數據真實性,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第一、將財務決算和單位預算有機結合。一是把好預算入口關。預算編制的精細化和科學化程度,直接影響到預算的執行,從而影響決算編報工作;二是在單位內部,預算和決算工作最好由同一組財務人員做,便于溝通銜接,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工作質量。三是建立決算工作檢查考核體系,把決算工作考核結果和決算數據分析利用成果與預算掛鉤,作為下年度安排預算的重要參考依據。
第二、要加強財務管理、會計核算等基礎工作。財政部門應在行政事業單位賬套設置、國庫集中支付、銀行賬戶年審備案等方面制定切實可行的辦法和制度,為規范財務決算工作奠定制度基礎,提供制度保障。
第三,要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增強保障力度。實際工作中,省級單位經費是充裕的,而基層單位經費不足,人員工資能基本滿足,但公用經費沒有來源,需要單位自行創收。對于創收資金,財政難于監管,也未完全納入國庫集中支付,對財務決算編報工作造成了影響。
第四、通過決算核查、決算公開、決算批復等促進決算工作。決算核查工作應該堅持,同時要深入開展。對省級一級單位應該采取普查制,對基層單位可以委托主管部門進行核查,財政部門對重點單位進行抽查。也可以在保證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在省級一級部門實行決算互查,互相學習借鑒,督促提高。要加強核查結果的利用,表彰先進、促進后進,對核查中發現的問題,要采取得力措施,切實改進。
第五,要加強業務指導,加大培訓力度。財政部門應該加強業務指導,加大培訓力度,對新制度新辦法要專門講解,對報表填報口徑、審核公式、查詢模版的使用要做詳盡說明。要提前介入,及早布置,預留相對多時間,以便年終清算和賬務調整處理,有利于保證報表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