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維湘
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法經系 石家莊 050000
網絡與青少年犯罪之我見
宋維湘
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法經系 石家莊 050000
本文從青少年上網的現狀入手,分析了網絡與青少年犯罪的關系,闡述了網絡誘發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點、類型以及原因。
網絡;青少年犯罪
人們在網上工作、學習、查詢、購物、旅游、聊天、游戲,互聯網用虛擬手段為人類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價值觀以及青少年的教育等都受到來自網絡的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刻的影響。但是,網絡世界并非一方凈土,現實文明的陰影同樣在網上折射,各種現實世界的社會問題與網絡的種種關聯日益顯現,特別是網絡與青少年犯罪的關系問題,尤其需要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和重視。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發展中心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05年底,我國已有網民1.11億,其中24歲以下的網民占51.7%。且青少年網民的特點有:一是中學生所占比例最高,占24歲以下網民的32.4%,人數達3045萬。在用戶總體中,初中生所占比例最高為42%。教育部門對我國部分地區的青少年上網情況做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28176名受訪者中上過網的有19256人,比例達66%,經常上網的學生3209人,占11%,從未上網的學生9045人,占31%,其中中學生中未上網的比例為20.78%。二是男生多于女生,且年級越高,用戶比例越高。三是上網地點主要在網吧(58%),其次是在家中(25.5%)和父母或他人的辦公室(10%),再次是在學校(6%)。四是很少使用專門的兒童或青少年門戶網站,查看不健康網站的占20.1%。五是上網目的以網絡游戲為主的(72%),其次為聊天(20%),約50%的青少年用戶有保持電子郵件聯系的朋友,37.6%的用戶使用ICQ與認識或不認識的“網友”聯系,25.2%的青少年用戶在聊天室或BBS上經常發言。
據我國某地警方統計,2005年網絡犯罪案件中,青少年所占比例高達50%以上,不僅有非法截獲、篡改、刪除他人電子郵件或者其他數據資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還有利用互聯網進行盜竊、詐騙、敲詐勒索等罪行。整體來講,網絡與青少年犯罪的關系分兩種情況:一是青少年利用網絡進行犯罪。二是由網絡引發的青少年犯罪,涉及搶劫、盜竊、殺人、強奸等刑事案件。據某市少年教養所統計,在押的500余名少年犯中,案發前經常上網的占43.6%,偶爾上網的占25.5%。這些人員絕大部分人都瀏覽過色情內容。在經常上網的人中,因為沒錢上網去偷東西的占62.5%,因玩游戲導致犯搶劫罪的占63.9%,因瀏覽色情網站犯強奸罪的占23%。
(一)網絡引發青少年犯罪的類型
1、為錢偷搶型。此類犯罪數量頗大,是青少年犯罪的最重要的類型。他們上網成癮,卻沒有足夠的網費作支撐,為錢所迫,或者對家長撒謊要錢,或者從家里偷錢,或者甚至鋌而走險,走上犯罪道路,而“弄錢上網”則是他們的犯罪動機。
2、游戲模仿型。此種類型的犯罪主要由網絡游戲引發,因為游戲的內容多有暴力情節,使某些少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仿效而導致犯罪。網絡暴力文化對正處于早期社會化過程中的青少年行為產生嚴重誤導,使他們認為暴力并不是非法行為,而是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把使用暴力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3、涉黃中毒型。此類犯罪日益攀升,成為游戲之外的第二主要犯罪類型。淫穢色情制品通過網絡嚴重摧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將他們引入歧途。我國近年青少年因有意無意訪問色情網點,遭受“黃毒”侵害,甚至走上墮落和犯罪道路的案例時有披露。青少年網民正值青春期,對于異性的好奇促使他們或涉足黃色網站,或通過聊天結交異性朋友,無法自控時便走向犯罪。
4、網吧結伙型。一些青少年因長期在同一網吧上網而結成相對固定的犯罪團伙。
5、“智能黑客型”。與前面幾種類型相比,此類青少年都有過人的天賦和嫻熟的網絡技術。據美國FBI統計,美國每年因網絡信息安全問題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75億美元。我國近年也屢屢發生黑客入侵事件,更改網絡主頁者有之,破壞系統者有之,竊取經濟利益者有之。
(二)網絡引發青少年犯罪的特點
1、網吧成為滋生犯罪的溫室。近年來青少年犯罪很大部分和網吧有關,導火索多與網絡游戲、色情有關。
2、暴力與侵財性犯罪突出。某刑警隊統計,2003~2005年破獲的網絡未成年犯罪案,無論是犯案件數、人數,前4名犯案類型依序是竊盜55%、搶劫30%、性犯罪8%,其它5%,且都有明顯使用暴力的痕跡和傾向性。
3、低齡化與低素質化。據河北高院統計,2003年未成年罪犯平均年齡為17歲,2004年為16.5歲,2005年為15歲。另外,還有一部分未成年人在作案時僅有十一、二歲,呈現出年齡小、文化素養低的趨勢。
4、兇殘化與情緒化。從犯罪手段看,未成年人犯罪越來越趨于兇殘。有些甚至模仿電影、網絡中的犯罪手段,在實施搶劫、綁架、勒索等惡性犯罪時,稍遇被害人反抗,便揮刀相向,手段殘忍,對社會危害極大,但作案動機單純幼稚,基本上是情緒沖動所致,明顯不同于成年人的預謀作案。
5、犯罪形式團伙化。未成年人作案時往往是結成團伙,有些甚至組織嚴密、分工詳細;有的還與外地團伙勾結,跨地區實施犯罪,主觀惡性和社會危害性較大。
分析與網絡相關的青少年犯罪原因,可從主客觀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包括網吧、網絡內容和家庭教養方式等在內的外部誘因;二是青少年自身原因。這兩個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導致了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形成和犯罪行為的發生。
(一)外部誘因。一是網吧經營者受利益驅使,嚴重違反《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大量接納未成年人上網。據04年統計資料顯示:某高校周邊500米內的路邊聚集了19個網吧,占所在區網吧總數的38%。這19個網吧總面積超過4000平方米,約有計算機2300臺,平均每個網吧120臺左右,各網吧上座率在70%以上,規模較小的網吧上座率50%以上。各網吧電腦性能較好,硬盤一般在40G~80G,上網速度快。網吧可提供視頻攝像頭電腦。各網吧均售有快餐、飲料等。網吧為網民提供一條龍服務,能滿足網民的各項需求,因此比較吸引人。原因之二,來者不拒。《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明確規定,營業性網吧不能接納未成年人上網,但相當數量的網吧不僅不拒絕未成年人進入,反而熱情歡迎他們進入。二是家庭教養失當,將子女推入網吧,導致惡果。如果說網吧為了盈利公然違背國家的有關規定,還能得到人們某種程度上的“理解”,而有些家長的糊涂做法則實在令人瞠目。成都某記者2005年8月暗訪某網吧時,驚訝地發現不少家長送子女來網吧過暑假。一位送小孩來網吧的李姓家長對記者說:“由于小孩放假,我們又上班,無暇照顧小孩,而小孩又愿意上網聊天,我們對這里感到也比較安全,而且,到下班時候正好過來接上小孩?!边@種現象在成都出現,在全國其它地方也是存在的。由于青少年人生閱歷淺,是非觀念不清,加之自我控能力差,因而極容易通過網絡傳媒接受各種不良影響,而導致違法犯罪。家長在采取上述做法時,沒有充分意識到網吧或網絡會對下一代構成的威脅。為了自己省事,不去考慮孩子可能受到的不良影響,這是典型的家長失職行為。三是網絡內容低濫。青少年上網的目的無外乎玩游戲、聊天與色情三大類,真正用于學習的微乎其微。中國青年政
()()治學院教授、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陸士禎認為,經常接觸暴力游戲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影響青少年的價值觀。它會模糊青少年對好壞對錯的價值判斷,從而導致青少年的價值偏離。其次,影響青少年的行為模式。青少年游戲迷可能會在游戲過程中形成一種相應的道德觀念和思維習慣,從而在現實社會中與他人相處時習慣用暴力解決沖突。其三,影響青少年的情感。長期接觸暴力游戲容易使青少年習慣于血腥和暴力場面,進而可能會形成一種麻木的生命觀。網絡上的網頁、游戲內容有不少涉及色情,對這些內容,網吧中既無人監督又無人對此進行篩選,青少年正處于心理、生理發育期,不健康的內容,容導致其行為發生偏差。網絡聊天也是青少年上網的一大目的。青少年處于社會化的關鍵時期,結交朋友是實現社會化的重要途徑,這個時期很多人把友誼看得高于一切,一旦結交不良分子,卻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難以擺脫他人的控制而誤入歧途。
(二)青少年自身因素。一是生理與心理因素。青少年時期是人生一個很重要也是很特殊的時期,也就是這個年齡段特殊的心理和生理因素。他們渴望獨立,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希望擺脫家庭和學校的束縛,天馬行空闖世界,這種心理如果引導得當,孩子就會積極向上,心理健康。反之,則有可能與社會對立,與他人對立,最終走向犯罪;在青年期初期身體的迅速發育打亂了原有的心理平衡,所以這個時期的未成年人自控能力比較差,最容易有超常行為;情感強烈又不穩定,易激動、缺乏自制力,極易采用非法手段來實現自己的目的,從而導致犯罪;性意識逐漸成熟,青春期的性成熟必然使少年關注異性、愛慕異性,但如果不加強科學引導,就可能在神秘感、好奇心的驅使下實施性犯罪行為。二是文化素養因素。青少年犯罪的年齡趨于低齡化,意味著自身文化素養的相對貧乏,導致缺乏法制觀念、思想上貪圖享受、行為上好逸惡勞。2000~2002年中,有41%的未成年人犯罪是因好逸惡勞、貪圖享受而犯罪。文化素質的低下和法制觀念的淡薄以及消費需求與經濟實力的巨大差異,是未成年人涉罪比例明顯偏高的重要原因。由于文化素質較低,這些青少年分辨事非能力較差,其涉世的無知性、盲目性就很難應付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經不起他人誘惑,很容易被別人拉攏、利用,做事不計后果,從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總之,在網絡犯罪中,青少年處在以網絡環境為主要背景的各種要素包圍之中,時刻接觸感知網絡信息,加上特殊的成長階段,當誘發犯罪的信息達到一定規模和程度時,就會驅使未成年潛在犯罪人做出決定,實施犯罪行為:或因游戲而沉溺于網吧,或因費用短缺而敲詐、偷竊、搶劫;或因聊天交友而結識閑雜人員,而誤入歧途;或因志同道合而拉幫結伙,而尋釁滋事。如此種種令人嘆息。網絡引發的青少年犯罪是擺在我們全社會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新問題,也是全社會需要共同關注和認真加以解決的問題。唯有如此,青少年網絡犯罪才有希望得到有效預防和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