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秋
云南師范大學歷史與行政學院 云南昆明 650500
地方政府職能的城市交通擁堵治理研究
楊明秋
云南師范大學歷史與行政學院 云南昆明 650500
隨著現代工業發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交通堵塞已逐漸變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尤其是在大城市,交通擁擠堵塞以及由此導致的交通能耗、環境污染的加劇,是我國城市面臨的極其嚴重的“城市病”之一。本文主要基于政府職能的城市交通擁堵治理對策研究,進而解決目前我國大中型城市之中愈演愈烈的城市交通擁堵問題。
交通擁堵治理;地方政府職能;治理對策
(一)現代城市發展與交通發展之間的矛盾
交通擁堵既是現代城市多元化發展不可避免的現象,又成為城市繼續快速發展的障礙,已經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瓶頸。而需要意識到的是,如果交通擁堵繼續發展下去,不僅城市交通會出現無可救藥的惡性循環,還很有可能使整個城市都癱瘓。綜上所述,目前伴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升以及城市的大發展使得我國交通擁堵現象越來越明顯,目前我國城市交通擁堵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可以溯源至現代城市發展與交通發展緩慢之間的矛盾。城市的發展需要便捷的交通與之相適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促進城市與國家整體實力的提升。
(二)城市交通規劃不科學
我國城市交通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而步入了新的時期。城市化進程的重要表現之一即是使人口大量聚焦于城市之中。各種交通便捷方式的產生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直接造成了巨大的交通壓力。城市交通擁堵治理的好壞將直接反映出政府職能在城市交通管理層面發揮。
但是,需要我們注意的是,城市交通規劃需要基于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分析,進而才能夠科學的提出與實踐。不科學的城市交通規劃其危害嚴重。目前,在許多大城市之中由于對于本地區的了解不足,而常常是由決策者主觀臆斷,導致了大量的資金、人力、物力的浪費。例如,許多城市之中因為城市交通擁堵過于嚴重,于是開始開辟新路,當車輛增加時,則會再度擁堵。由此可見,對于大中城市,以及為數眾多的縣城交通規劃的重視程度將直接影響到目前以及將來的城市交通狀況。
(三)城市交通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創新不足
交通資源的配置、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管理者的管理模式、交通參與者直接關系到城市道路通行的順暢度。但是,從目前城市交通管理者的管理模式層面來看,存在著諸多問題。
第一,城市交通管理者的管理模式創新程度不足。即在具體的交通管理過程之中,城市交通管理者缺少對于管理模式創新型的學習與研究。
第二,城市交通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之中,仍然存在著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較為突出的問題。從目前來看我國的各項交通法律法規較為完善,但是,城市交通管理者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之中,存在著在城市交通中,車輛和行人的違規現象較為普遍。
第三,交通管理的技術含量需要進一步提高。近年來,雖然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來提高我國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但是由于底子薄,與國外的先進系統相比,我國的交通管理系統科技含量還普遍較低。
(一)基于政府職能的城市交通需要進行宏觀調控
首先,對于城市公共交通進行大力發展與改善。對于現代城市交通擁堵問題而言,大力發展與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現狀無疑是一項重要之舉措。其中完善城市換乘體系、優化路網結構、構建新型的高科技道路信息發布系統等等,這樣就可以大大的促進人們在考慮出行時所選擇的交通工具,進而更好的促進城市公共交通現狀的改善。
其次,對于目前城市進行合理的規劃,進而更好的促進公共服務的均等化。目前,從一些城市的整體規劃來看,很多新區在規劃過程之中往往因為教育、行政等等優質公共資源仍然位于老城區,城市商業中心的過分集中直接導致了交通的擁堵。城市之中各個部門之間規劃的不協調也是產生現代城市交通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我們經常看到,在一些醫院門口、大些商業區門口我們經常發現長時間的堵車現象。因此,對現有城市的規劃以及城市的不斷擴展之中進行合理的規劃,進而實現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這樣才能夠更好的解決交通擁堵問題。
第三,政府可以通過相關政策對于人們的購買私家車等進行調控。例如,從企業角度來看,由于企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員工進行支撐,而每個企業員工的下班時間相對集中,于是政府可以通過相應的政策傾斜鼓勵企業租賃或購買相應的公共交通工具。這樣企業一方面可以大大減少私家車上路的頻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企業自身的形象,進而更好的促進公共交通問題的解決。
(二)打造立體交通網
對于目前我國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的解決的探索,可以采用網絡縱橫立體化交通才是解決當下及未來很長一段時期的社會交通發展需求。建設快速軌道交通也是解決目前我國都市交通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對于快速軌道交通的經驗,可以從日本的快速軌道交通建設發展中得到更好的啟示。日本從自己的實際國情出發,大力發展快速軌道交通,在1950年開始建設快速干道時,由于城市土地很快被高架橋占有,日本不得不利用平和大道這樣寬路基路面道路,以及上善道區遺留下來的河道和運河空間進行城市高速公路的建設,形成了高架道路的新格局。在這之后的城市高速公路又以此為范本,解決了中等和長旅途的交通問題。這種縱橫交錯的立體交通,有效解決了城市交通擁擠的矛盾。我國的城市立體交通應當充分的參考其他國家優秀的設計和建設經驗,進而更好的促進我國城市立體交通網的建設。
(三)引導民眾綠色出行
在城市交通總體規劃中要明確提高自行車出行比例。北京市《建設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綠色交通行動計劃(2009~2015)》中,提出到2015年北京市交通總體的出行格局將變為:公共交通出行占45%,小汽車占22%,出租車占8%,而自行車要達到23%,建議各地政府借鑒這種規劃引導模式。而要達到這一目標,政府除了制定推進規劃,還需要在全社會倡導一種自行車出行是時尚而非落后的文化觀和價值觀。美國參議院通過法案,利用稅收優惠,鼓勵雇主給騎車上班的雇員每月40美元到100美元補貼。荷蘭也有一系列鼓勵政策,如公司員工購買新自行車,3年可報銷一次,騎車人平時在交納稅收時也有一定減免。建議政府或是一些有環保意識的企業帶頭,出臺一些獎勵辦法,鼓勵人們自行車出行。
[1]汪光煮.城市交通與可持續發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2]趙玉肖,李現者.我國城市交通擁堵原因及對策[J].河北交通科技,2006,(03) .
[3]戴東昌,蔡建華.國外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的對策[J].武漢建設,2010,(03) .
[4]劉曉.關于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研究的文獻綜述[J].經濟研究導刊,201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