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晨
白城師范學院
對完善我國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思考
邵晨
白城師范學院
隨著住房制度改革的推進,中國的住房政策實現了從福利分房向市場供應的轉變,隨之而來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日益凸顯,中國政府為此逐步提出了住房保障政策。但是,我國保障性住房政策實施的過程中,存在著大量問題,如何解決保障性住房政策實施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從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的監管、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完善保障性住房的管理體系及其他的相關制度、積極引導民營資本的介入等方面提出了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對策。
保障性住房政策;對策
隨著住房制度改革的推進,中國的住房政策實現了從福利分房向市場供應的轉變,隨之而來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日益凸顯,成為政府必須面對的主要社會問題之一。中國政府為此逐步提出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它是指“政府提供土地、財稅和金融支持興建的,并對其供應對象、建設標準、銷售價格或租金、產權形式和市場交換進行限定的,具有社會保障性質的住房”,[1]主要包括住房公積金、安居工程、經濟適用住房、廉租房、公共租賃房等政策。近些年,我國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建設,在各種利益的絞合中卻進展緩慢,在政策實施的過程中,存在著大量問題,使住房問題依然成為制約民生改善的重要問題。如何解決保障性住房政策實施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從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的監管、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完善保障性住房的管理體系及其他的相關制度、積極引導民營資本的介入等方面提出了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對策。
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分配的過程中,存在著監管不到位的問題。首先,應加強建設過程中的監管。在保障房建設的過程中,存在著工程建設不規范、部門項目建設不符合基本建設程序、違規轉包或發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的施工企業或個人影響建設質量等問題;另外,一些開發商為了獲取更高的經濟利潤,故意提高經濟適用房建設面積、建設標準,這些情況之所以頻繁發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建設過程中缺乏政府的監督。其次,應加強審核過程中的監管。我國保障性住房政策實施的過程中尤其是經濟適用房,問題不斷出現,在審核過程中出現了許多腐敗現象,有的地方甚至出現騙購、倒賣經濟適用房的現象,使得真正應該享受保障性住房政策的中等偏低收入階層排斥在受益范圍之外,因此,要加強審核過程中的監管,減少腐敗現象,以使更多的中低收入者受益。最后,應加強保障性住房退出過程中的監管。由于缺乏系統全面的住房信息登記系統,一些地方的保障對象重復享受保障待遇、存在著應退出未退出住房保障等問題,這就使得本就供不應求的保障性住房更加緊張,影響保障性住房體系的合理運轉,因此要完善住房信息登記體系,加強房屋退出過程中的監管。
目前,我國在建立保障性住房的法律法規方面的工作雖已有所進展,但對于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保障,我國政府還沒有制定全面、系統、長遠的規劃,也沒有制定針對住房保障的法律法規。誰來規劃、建設、管理、分配、消費保障性住房缺乏法律依據;怎樣建設、管理、分配、消費保障性住房缺乏法律規范。因此,隨著保障性住房改革的不斷深入,該領域越來越需要一部完善的法律來規范保障性住房政策的運行,為各地區進行政策的執行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文件中,應明確規定:住房保障的決策、執行和監督程序與機制;管理機構與開發模式;規劃選址、土地供給、財金支持;保障對象與保障房標準;準入、輪候與退出制度等相關問題。
在我國,由于歷史等各方面原因,保障性住房資源分別掌握在財政、稅務、金融、國土等部門手中,這就導致了保障房多頭管理的現象,既不利于保障房政策的執行,也不利于對管理部門的問責。因此,要明確各部門的縱向職能分工。中央負責相關政策的制定,負責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資金支持以及相關的稅收減免等工作;省級政府負責政策的總體落實;市(縣)政府負責政策的具體執行,負責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給等工作。只有各政府部門分工合理,步調一致,才能逐漸解決老百姓的住房問題,也才能不斷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同時,在大部制改革的過程中,要建立專門負責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分配、管理等問題的機構,實行住房保障問責制度,強化對相關職能部門的專業監督職能。
由于保障性住房的公益性,使得地方財政支出成為保障性住房建設的主要資金來源,這種單一的資金供應渠道難以支撐龐大的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費用,因此,應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參與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以緩解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解決保障性住房資金短缺的問題。政府可以以優惠的政策鼓勵民營企業進入租賃性住房市場,細化土地、金融和稅收等優惠政策,給予民間資本看得見的利益,以達到雙贏的局面;政府也可以與企業合作經營,由政府提供土地,民間資本開發建設和經營等方式來進行。但是,在民間資本介入的過程中,政府要制定嚴格的標準,防止企業借資金投入侵占保障性住房用地等現象的出現。
首先,在土地方面,廉價公租房、經濟公共房用地由政府無償劃撥,成本商品房應由政府協議出讓。地方政府制定住房保障用地的規模和空間規劃,一次或分次協議出讓、無償劃撥土地給住房委員會。其次,在財政方面,可以從土地經營收入中抽取一部分,建立中央和地方住房貸款貼息。中央財政及住房保障基金負責廉價公租房資金投入,對財力緊張地區的住房保障轉移支付;市縣財政和住房保障基金負責保障建設的補貼和消費補貼。政府一次或連續講這些補貼和基金,通過申請方式注入住房委員會。再次,在稅收方面,對保障房開發實行部分或全部減免,對商品房開征差額累進的物業稅和交易稅。最后,金融方面,健全公積金機構的治理機制,打通公積金與社保、養老、醫療保險基金的聯系。
[1]李慎明.《中國國情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第414頁
邵晨,女,白城師范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教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