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 林
奉 賢:深度“把脈” 跟蹤“問診”
文/夏 林
奉賢區下轄8個鎮,共計177個行政村,總農戶數15余萬戶、涉及人口40余萬人。奉賢區四屆人大常委會始終高度關注“三農”工作,重點聚焦區委重點關切、區府著力推進、社會普遍關注、群眾反映強烈的涉農問題,堅持將此列為常委會的重要議題,有的放矢開展監督工作。
農村集體“三資”(資金、資源、資產)的管理使用,是當前全區廣大農村干部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也是容易滋生腐敗的重點領域。近年來,涉及奉賢區農村“三資”違法犯罪案件數量有所增加,因涉農資金問題而受到刑事處罰的村干部多達20余名。不僅侵犯到人民群眾財產權益,更影響整個農村社會的穩定和諧。2013年,市委巡視組來奉巡視時,也將農村“三資”管理作為一個重要的整改項目提出了明確的整改要求。如何有效回應這一社會民生問題,積極助推農村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成為擺在區人大常委會面前一道亟需破解的課題。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2013年3月,奉賢區人大常委會成立了以常委會分管領導為總牽頭,常委會農業與農村工委成員、政府相關部門分管領導及部分區人大代表組成的專題調研組。4月份以來,緊扣主題開展了多層次的調研活動。專題聽取區政府相關部門有關情況匯報,初步掌握面上工作概況;召開由各鎮分管鎮長參加的調研座談會,重點聽取鎮級層面“三資”管理現狀及盤活“三資”的思考性建議;先后深入7個鎮、42個行政村,主要了解村級“三資”運作情況及存在問題;實地走訪部分社區、人大代表,廣泛征求意見建議。期間,共收集到相關意見建議百余條,為調研組找準問題癥結、正確“對癥下藥”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歷經近3個月的密集調研、4個月的反復研討論證及長期的學習積累后,區人大常委會于2013年11月正式向區委、區政府提交了《關于加強農村“三資”管理的調研報告》。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將此列為一項重要的課題進行深入研究。2014年年初,區政府即出臺了關于規范農村“三資”管理的一攬子政策,在理順監管體制機制、完善監管制度、規范日常運作、加強監管載體建設等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趁熱打鐵,區人大常委會又于2014年5月29日,專題聽取了區農委關于農村“三資”管理推進情況的報告,了解政策出臺以來的落實情況。會上,部分基層代表就監管機制的實效性和執行力等方面進行了專題詢問,區政府部門負責人予以積極回應。形成了“你有所問、我有所答”的友好互動。代表在交流互動中增加和提升了對政府工作的知情度和支持度,政府部門也在思想碰撞中拓寬了視野、打開了思路。
奉賢區由于歷史遺留問題較多,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長期滯后于全市水平。產權制度改革遲遲不推進,農民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也制約了農村集體經濟的健康發展。區人大常委會領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深入基層“接地氣”,于今年4月份、8月份先后赴我區兩個改革試點村——南橋鎮廟涇村、奉城鎮高橋村了解改革推進情況及下一步打算,并圍繞全面摸清家底、界定社員范圍、合理設置股份、明確組織架構等關鍵環節提出實質性建議,得到了基層的好評。與此同時“接天線”,積極向區委、區政府提出加快推進改革的若干建議。區政府高度重視,專題研究并迅速部署落實,將于今年年底前出臺《奉賢區關于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全區改革推進的具體時間節點,形成了促進改革的倒逼機制,也為我區農村“三資”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內生動力。
“監督工作永遠在路上”,奉賢區人大常委會將一如既往密切關注“三農”重點工作,不斷創新和改進監督方式,切實將監督工作的成果轉化為政府工作的發展和社會民生的改善,在具體實踐中有效體現人大工作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