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贊皇縣氣象局,河北贊皇 051230)
贊皇歷年霧霾天氣變化分析
張麗
(贊皇縣氣象局,河北贊皇 051230)
霧霾一般是在近地層空氣流動性差,氣層穩定的天氣情況下形成的,出現時不利于污染物擴散,污染嚴重,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它所帶來的空氣污染以及衍生的其它次生危害,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和孩子,極其容易發病。現以我縣為例對近年來的霧霾天氣變化進行如下分析。
霧霾天氣 變化 分析
霧霾天氣是社會大眾對霧、輕霧和霾天氣現象的一個統稱。關于霧、輕霧和霾天氣現象,《地面氣象觀測規范》定義為:霧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km。輕霧是由微小水滴或已濕性質粒所構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霧幕,使水平能見度大于等于1.0km至小于10.0km。霾是由大量極細微的干塵粒等均勻地浮游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0km的空氣普遍混濁現象。霧的顏色特征:常為乳白色,工礦區為土黃灰色;輕霧的顏色特征是:常為灰白色;霾的顏色特征是:遠處光亮物體微帶黃、紅色,黑暗物體微帶藍色。
霧較為好判識,出現時能見度小于1.0km,相對濕度一般在85%以上,是一種水汽現象。輕霧和霾在2013年2月2日依據《霾的觀測和預報等級》(QX/T113-2010)行業標準,對輕霧和霾的判別標準做過一次修改,但是在2014年的2月24日開始又恢復與歷史觀測方法相一致,并對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記錄進行了修改。輕霧和霾一般由觀測員根據當時的能見度觀測以及大氣和物體的顏色特征加以判別是記錄輕霧,還是霾。在長期的實際工作中,漸漸形成了固有認識:即判別霾和輕霧的觀測與記錄標準之一是相對濕度,當相對濕度在60%及以上時記為一般記為輕霧,在60%以下時一般記錄為霾,但要結合當時的天氣特征最后下結論。

圖1

圖2
2.1 霧、輕霧、霾的年總日數變化曲線圖(如圖1)
2.2 霧、輕霧、霾的季節變化直方圖(如圖2)
霧霾天氣持續過程中無降水的1990年以前無超過5天以上,1997年以前無超過10天以上,尤其是2007年12月,2012年1月均有21天的霧霾天,2013年1月有28天霧霾天并4-16日持續12天。
根據以上數據顯示,我縣的霧霾天氣出現日數呈總體增多趨勢,因降水減少,霧的出現日數逐漸減少,輕霧和霾的日數是增長趨勢。由于我縣工業和沿路小煤廠的迅速發展以及汽車的數量的不斷增多,2002年、2006年出現霾天氣峰值,2003年、2006年出現輕霧天氣峰值。
三十年的歷史資料顯示,夏季輕霧天數較多,這主要是受降水的影響。冬季霧和霾出現天數較多,但主要的污染天氣是霾出現時,我縣冬季寒冷,人們乘車出行較多,汽車尾氣排放增加;再就是取暖燃煤的影響,煤燃燒也向空氣中釋放污染物;冬季也是煤炭流通量較大的季節,我縣小煤廠眾多,煤炭裝卸、運輸所造成的揚塵也不可忽視,且冬季的有效降水很少,雖然我局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縣的人工影響天氣得到了很大發展,在天氣條件符合的情況下適時開展了人工增雨、雪作業,但在空氣污染時仍不能得到及時的凈化,污染天氣仍持續存在。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礦企業排污污染,建筑工地施工和汽車行駛揚塵,以及汽車尾氣排放和冬季取暖燃煤等成為了霧霾天氣出現的主要淵源,因此加大環境污染治理,成為了減少霧霾天氣的主要手段,并提倡綠色出行,為減少污染出一份力。
[1]賈星燦,郭學良.人為大氣污染物對一次冬季濃霧形成發展的影響研究[J].大氣科學,2013,35-37.
[2]周濤,汝小龍.北京市霧霾天氣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12,24-26.
[3]董雪玲.大氣可吸入顆粒物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危害[J].資源產業,2004,7-8.
[4]周學華,王哲,郝明途等.濟南市春季大氣顆粒物污染研究[J].環境科學學報,2008,27-28.
[5]張小曳.中國大氣氣溶膠及其氣候效應的研究[J].地球科學進展,2007,21-22.
[6]郝明輝.淺談霧霾天氣形成的前期原因與防治對策[J].河南科技,2013,17-18.
張麗(1979-),女,漢族,河北贊皇縣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地面測報業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