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中石油蘭州寰球工程公司 甘肅 蘭州 730060)
在某煉油廠輕碳四選擇性加氫裝置中,加氫碳四從脫二甲醚塔釜底出來,進入加氫尾氣冷卻器冷卻到40℃,然后進入下游的烷基化裝置繼續換熱,被冷卻到13℃,最后混入冷劑后溫度降為7℃左右,進入烷基化反應器參加烷基化反應。
目前,加氫碳四冷卻后溫度較高,即使把溫控調節閥和副線閥門開到最大,讓循環冷卻水最大量通過,加氫碳四的溫度也僅冷卻到60~65℃,達不到40℃的工藝指標要求。加氫碳四的冷后溫度過高,導致進入烷基化反應器的混合碳四的溫度高于7℃,超過了烷基化反應的最佳溫度范圍,使烷基化副反應增多,硫酸消耗增加,降低了裝置的加工能力。同時,生成的烷基化油的辛烷值降低,質量下降。
1.設備因素
在裝置大檢修期間,對該加氫尾氣冷卻器的換熱管束進行了檢修清洗,清洗后加氫碳四冷卻后溫度仍未降下來,說明加氫碳四冷卻后溫度較高的原因不是冷卻水結垢嚴重造成的。原加氫尾氣冷卻器結構是4管程,換熱管為φ 19×2的光管,循環冷卻水走管程,管程多會使冷卻水的壓降較大,水量供應就不太充足,影響了冷卻效果。
2.工藝條件方面
根據車間技術人員提供的介質組成和操作條件,利用P R O/Ⅱ工藝軟件對加氫碳四的冷卻過程進行模擬計算,加氫碳四從85℃降到40℃,冷卻器的熱負荷為201.72×104KCa l/h,比原設計熱負荷高。究其原因,原設計利用技術專利商提供的工藝包中的操作參數和原料組成,加氫碳四在1.25 Mpa G、85℃時處于飽和液體狀態,從85℃冷卻到40℃,放出的熱量是液體的顯熱,所以熱負荷不太大。本次模擬計算發現,在原操作條件下,由于原料組成發生變化,輕組分含量增加,氣相量增加,使加氫碳四從85℃冷卻到40℃,放出的熱量主要是汽化潛熱,所以熱負荷變大。過高的熱負荷使原加氫尾氣冷卻器的換熱面積顯得偏小,不能滿足工藝冷卻要求。
根據計算結果分析和原料組成的對比,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是原料組成的變化。加氫碳四經過脫二甲醚塔釜底的液位調節閥后,閥后部分加氫碳四氣相量增加,而物料的潛熱遠大于顯熱,就使得熱負荷比原設計大。

圖1 加氫碳四冷卻部分工藝流程圖
從模擬計算結果來看,目前工況下冷卻器的熱負荷為201.72×104KCa l/h,需要循環冷卻水202 t/h,原冷卻器已不能滿足工藝要求,需重新選型更換。本次更換加氫尾氣冷卻器,仍采用浮頭式換熱器,單殼程,2管程,換熱管為φ 25×2.5的光管,循環冷卻水走管程。更換后的加氫尾氣冷卻器技術規格參數見表1。更換的加氫尾氣冷卻器設計消耗循環冷卻水202 t/h,加氫裝置消耗循環冷卻水總量為377 t/h。加氫裝置循環冷卻水總管為D N 250,最大輸送水量可達550 t/h,能滿足總水量377 t/h的供應要求,不用更換。考慮到加氫尾氣冷卻器循環冷卻水用量達到202 t/h,原有供水和回水支管的管徑需增大為D N 200。

表1 更換后加氫尾氣冷卻器技術規格表
1.降低加氫碳四的冷后溫度,可以使烷基化裝置的處理量提高2 t/h。按照74%的產品收率計算,可以增加烷基化油1.48t/h,全年可增加烷基化油11840 t/h。按照某公司提供的烷基化油的價格為9600元/噸計算,裝置年增效益11366.4萬元。按照某公司提供的原料單價為7000元/噸計算,裝置年增成本11200萬元。扣除原料成本,烷基化裝置年增毛利為166.4萬元,更換加氫尾氣冷卻器需要的總投資為73.82萬元,投資回收期不到半年,經濟效益較好。
2.為了確保輕碳四選擇性加氫裝置加氫碳四冷后溫度降到40℃,建議更換較大換熱面積的加氫尾氣冷卻器,這對于烷基化裝置意義很大。首先,可提高烷基化裝置的處理量;其次,可降低烷基化裝置濃硫酸的消耗,減少廢酸排放;最后,有利于減少烷基化反應的副反應,提高烷基化汽油的產品質量。
[1]劉巍,鄧方義.冷換設備工藝計算手冊(第二版)[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8.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浮頭式換熱器和冷凝器型式與基本參數》JB/T 47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