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潮+劉慧鑫
她是一座千年古城,也是一方多情土地,她富有“聳峙巖疆”的雄威,也享有“塞北明珠”的美譽,因其為北京城西第一座府城,人稱“京西第一府”,她就是古老而神奇的宣府古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廢宣府衛所,取宣揚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宣化縣,府縣治所均在宣化城內,宣化由此得名。如今的宣化區為張家口市轄區,是京、津連接冀、晉、內蒙古的交通樞紐,宣化既是一個歷史久遠的軍政治所,又是中華民族南北文化交融匯聚的中心地帶,文化積淀十分豐富。
為了更好地承載與記錄這座古城的歷史與文明,宣化區檔案局借助中央出臺的《中西部地區縣級國家檔案建設規劃》有利時機,適時推出宣化區國家檔案館建設規劃,得到宣化區黨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2011年4月開始啟動宣化區檔案館新館建設,2013年10月正式交付使用。新檔案館達到國家縣(區)一級檔案館標準,成為具備“檔案安全保管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檔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利用查閱中心、電子文件利用中心”五位一體功能的綜合性檔案館。
功能完備的檔案新館
宣化區檔案館新館座落于宣化區行政辦公中心,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方便群眾利用。新館占地2334平方米,總建筑面積8153平方米,為8層框架結構。依據建設部、發改委、國家檔案局制定的《檔案館建設標準》,宣化區檔案新館設計綜合考量宣化區城市人口數量、城市規模、館藏數量以及今后30至50年檔案事業發展需要。新館建筑造型為緊湊L古幣造形,主體凝重大方,又不失現代韻姿。新館在功能分區上,將檔案保管、對外利用、數字化開發、愛國主義教育與業務培訓等多方面工作充分考量,使新館的布局結構更加合理。
為確保檔案安全,檔案庫房配備了先進的設備。1200組密集架整齊劃一,溫濕度控制裝置確保檔案庫房處于恒溫恒濕狀態,環保潔凈型自動滅火系統在無毒無害無污染方面效能卓越,確保檔案完好無損、雙重保障的防盜監視設備以及自動感應水淋式消防設備等等,在當前環境下盡己所能將庫房建設的更加安全化、先進化與便利化。新的檔案庫房在充分接收現有檔案的基礎上,留足至少50年檔案存貯空間,為今后的檔案接收墊下良好基礎。
為了方便檔案利用和更好地向社會宣傳檔案工作和古城悠久的歷史文化,新館將三層開辟成對外服務區,主要設置了檔案利用服務區和檔案展覽廳等對外宣傳服務區域。利用服務功能區設有接待室、閱覽室、自助服務柜臺,由檔案管理股和查閱接待室負責接待,根據利用者需要提供文檔查閱服務。在對外利用服務功能區專設了圖書地方志館,上架圖書資料,不僅為科研編纂工作者提供場所,而且也為利用者查檔之余休息,開辟瀏覽放松場所。
與服務區相配套的是檔案展覽廳。目前展廳主要布置有《宣化歷史沿革》、《世界農業文化遺產宣化城市葡萄園溯源》、《黨和國家領導人蒞臨關懷》、《抗日戰爭勝利圖展》、《聚集發展的宣化產業》、《古韻與新貌》六大板塊,充分展示宣府古城的歷史風貌與沿革。成為對市民進行愛國主義及傳統美德教育的重要場所。
日益豐盈的檔案資源體系
在下力做好新館建設的同時,宣化區檔案局秉承“為國守史”的歷史重任,不斷加強檔案資源建設力度,檔案館藏數量實現幾年一個跨越的成倍數增長。2002年,受庫房因素制約,宣化區館藏檔案只有15091卷。2005年館藏檔案達到了37200卷,圖書資料3966卷冊;截止2010年底,館藏檔案達到74800卷,與2005年相比實現了翻一番目標,以件為單位的檔案達到18938件,對比2005年,增幅達到307.68%。
在檔案資源建設中,區檔案局注重館藏結構的不斷優化,重點加強了“三重一特”檔案的接收征集力度,特別是與民生相關的檔案資源,成為檔案資源建設的重中之重。經過不懈的努力,涉民檔案數量大幅增加,改變了長期以來館藏結構單一化的狀況。截止目前,宣化區檔案館接收婚姻檔案6673卷、林權檔案1330卷,破產企業檔案15600卷,各項學習教育活動檔案2300卷。在優化館藏資源的同時,宣化區檔案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發揮了文化宣傳教育陣地作用,社會反響強烈。先后舉辦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大型圖片展,制作圖板52幅;舉辦宣化區改革開放30周年大型圖片展,反映宣化區各行各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制作各類圖片300余幅。同時依托檔案資源為宣化區博物館的建設提供大量圖片和歷史資料。
日趨合理、不斷豐滿的檔案館藏也為檔案的開發利用奠定了基礎,迎來了宣化區檔案開發和利用工作的收獲期,近年來先后完成《中共宣化區黨史》、《宣化區志》、《宣化區年鑒》、《宣化區大事記》,以及《宣化府志》和《宣化府志導讀》、《宣化方言》等的出版發行工作。其中《中共宣化區黨史》及《宣化區志》分別榮獲張家口市第五、第六屆社會科學專著二、三等獎。這些編研成果,為區委、區政府決策,為當地經濟發展,為營造人文環境,起到了助推作用。“十一五”期間提供檔案利用5340人(次)、檔案資料10000余卷(冊)。尤其在土地利用、婚姻登記、上山下鄉等涉及人民群眾自身利益的檔案的利用更加突出。
不斷創新的檔案數字化建設
隨著新館建設的推進,宣化區的檔案現代化進程也在大幅度前進。著眼于工作發展和未來需要,近年來他們大力實施的數字化工程,構筑起檔案形成接收、利用、發布檔案信息的綜合體系——檔案管理系統平臺。
檔案管理系統平臺的建設,將實現網上檔案收交和在線利用,解決現行電子檔案無法接收而增加歷史負擔問題,形成覆蓋區檔案館與全區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檔案網絡管理系統。2014年先行完成對區委、區政府辦公室等單位電子檔案管理系統的安裝調試,按照涉及檔案資源復雜程度和任務輕重實際,逐步完成對其余單位入接工作。這一系統的運行將為全區的檔案數字化工程建設提供更為廣闊、便捷的平臺。
宣化區連續七年入選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和連續六年入選中國最具區域帶動中小城市百強,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發展必然要求進一步加強檔案工作建設。近年來,宣化區檔案局、館先后榮獲了“全市檔案系統先進單位”、“全市檔案系統整體形象最佳局館”、“全市文明單位”、“全省檔案系統先進集體”、“全國檔案系統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稱號。2012年,宣化區檔案局館長韓鐵被授予河北省檔案事業“功勛杯”,這是河北省對全省檔案工作成績突出者的最高褒獎,也是對宣化區檔案局工作的充分肯定。著眼未來,宣化區的檔案事業必將伴隨著這座歷史悠久古城的發展而前進,書寫出宣化區檔案文化的新圖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