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12日,北京迎來了舉世矚目的APEC會議,北京市民迎來了企盼已久的“APEC藍”。
李然和“APEC藍”
11月7日前,李然(化名)已經40多天沒有回到位于北京市區的家里了。他所就職的北京某環境科技公司9月中下旬就派出了大量工作人員駐守燕山,為當地一家大型化工企業做工業VOC(揮發性有機物)處理。
直到11月7日,APEC正式召開,燕山工廠停產6天,李然和部分同事才得以短暫的休整。李然調侃,“為了北京的藍天,我們在所不惜。”這段時間,本來體重不到140斤的李然,已經降到了120斤,他也明顯感到自己的健康發生了一些變化。在燕山工廠及周邊若干化工廠的灰暗空氣和有毒氣體籠罩下,李然的“京咳”和咽炎已經愈發嚴重,身上皮膚變得干燥、粗糙,身體變得虛弱。
跟李然有同樣感受的,還有不少他的同事。但是沒有人因為條件艱苦而臨陣退出,大家都知道,這個項目很重要,說大了是治理空氣污染,為藍天重現做貢獻;往小了說,對于一家規模不大的民營公司而言,是一個1億元的大項目——公司承包了燕山工廠的廢氣排放治理,這個項目要求在APEC前完工。
李然和同事們的堅持,或多或少為“APEC藍”做出了貢獻。APEC會議6天,在京津冀實施道路限行和污染企業停工等措施來保證空氣質量的基礎上,人為努力和冷空氣幫忙,“APEC藍”從11月3日出現在北京上空。但是好景不長,11月19日,這片藍又被霧霾取代;11月20日,北京發出霾黃色和空氣中污染藍色預警……
1億元用于某個工廠治理其廢氣排放的項目資金,在這幾年全社會對霧霾治理的投入中僅僅是其中一小部分,效果還不得而知。
全社會投入“不可計數”
近兩年來,國家已經累計宣布多筆資金投入到大氣治理中。2013年9月,國務院頒發被稱為史上最嚴“治霾”藍圖:《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被簡稱為“大氣十條”或“國十條”。為了配合“大氣十條”,中央財政從2013年開始設立大氣污染防治資金,當年投入為50億元,用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2014年,中央財政又安排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100億元,5月份已下撥80億元,剩下的20億元決定在下半年擇機下撥。
中央這一政策直接帶動了大批城市緊跟著表態要投入巨額資金治理霧霾。
根據北京市財政預算報告,2013年投入節能減排及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資金27.9億元。在今年的支出預算中,北京市財政局副局長韓杰對媒體表示,安排了節能減排及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資金為30億元,新增安排20億元支持北京市的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另外調整了原用于科技、文化、旅游等產業的專項資金12.4億元也用于空氣污染治理。以此計算,2014年財政預算共將支出62.4億元。
北京力度如此之大,其他省市也不示弱。河北省去年治霾資金達28億多元,除從中央爭取的26.2億元,還整合了省內資金2億元。今年則安排治霾專項資金達8億元,此外,還準備安排43.8億元重點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16億元優勢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等。山東省表示今年設立了11.85億元用于環保和大氣污染防治資金。黑龍江省年初表態將啟動25個治霾項目,總投資達7.66億元;深圳則明確今年投13億元用于大氣防治。
《經濟》記者致電多省市環保機構了解到,陜西省截止到今年10月份,用于大氣污染的治理資金實際支出66億元,2014年治污降霾專項補貼資金10.54億元;天津從中央補助資金中獲得16.6億元,其中2013年6.6億元,2014年10億元。成都市從2014年起,每年將投資5億元用于改善大氣污染;河北省唐山市今年花費2087萬元用于清潔能源改造燃煤鍋爐,這只是治理大氣污染的一部分支出。
除了大氣治理專項資金外,各地針對大氣污染的罰款數也不少。按照國家《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規定,環保部門每年征收的排污費,也應當全部專項用于環境污染防治。2013年全國排污費征收開單216.05億元,比2012年增長10.73億元,增幅為5.2%。而北京市今年第一季度的排污費開單金額已達8800萬元,是去年同期的10倍多。除了這一塊,《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2014年制定并實施,最高罰款可達50萬元。3月起連續7個“大氣專項執法周”,立案處罰783起,處罰金額1790.03萬元。
以上僅僅是可查證的部分大氣治理專項資金,還有眾多若干地方財政用于環保支出中的大氣整治費用、若干相關罰款,更有無法統計的社會支出。可以說,近兩年無論是政府的重視,還是民眾覺悟提高,直接或間接用于治理霧霾的經費不可計數,粗略一統計則是數百億元。既然治理成效還無可考證,那么,這些錢在各相關部門各有多少?他們分別是怎么花費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