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玉儒
“因為有你”活動主辦方在校園里問我一個問題:買手機是選“蘋果”還是選“華為”?聽到這,我不禁陷入思考,如果只是因為調查而選擇,強烈的愛國情懷讓我肯定選擇“華為”,因為“蘋果”太貴。如果我有足夠多的金錢,我會選擇“蘋果”。
相信在現實中,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很多人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蘋果”而不是“華為”。
為什么會這樣?我認為,原因有三。
第一,部分人存在媚外心理。國外的產品一般價格較高甚至虛高,很多人買“洋貨”為的不是產品而是產品帶給人的一種“有面子”、“有地位”的心理。
第二,質量問題。有些國貨在質量上不如國外品牌。我認為,現在的國貨都是以性價比在撐著,比如手機、汽車,從硬件配置方面上比很多洋貨要好得多,而且價位不高。但從整體的質量來說,感覺還是一些“洋貨”要好點。國貨缺點是小毛病多,高科技含量較低,且不耐用。前段時間蘋果6剛出來時,一群中國人,不遠萬里跑到國外,徹夜排隊甚至不惜拳腳相向也要買到“蘋果”,如果國產手機也能出一款能跟“蘋果”相比的,那還會有多少人癡迷于“蘋果”呢?
第三,企業文化。國貨和“洋貨”在企業文化方面上也有差距。比如手機里的“蘋果”和“三星”等國外品牌都有自己一種獨特的品牌文化,而我們的民族品牌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
世界進入品牌競爭時代,而我們國家的民族品牌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向世界,我想應從這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改進技術,增強核心競爭力。我很喜歡“格力”的廣告:掌握核心科技。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就是增強核心技術。有資料顯示,很多國有企業在科研的投入僅占營業額的1%左右,由于缺少核心技術,許多民族品牌的附加值較低,品牌的壽命短。所以,只有擁有核心技術的民族品牌,新產品才會不斷涌出,質量才會上去,這樣民族品牌才能真正具有核心競爭力,走向世界。
第二,加大宣傳,重新樹立民族品牌的形象。近年來,民族品牌問題的頻發導致國民對民族品牌的信任度大打折扣,這需要企業更加努力樹立好國貨的形象,才能重新獲得國民的信任,進而對民族品牌的忠誠度才能得到提升。
第三,加強立法,保護民族品牌。實施品牌強國戰略,培育民族品牌;采取優先采購等措施,支持民族品牌,等等。
民族品牌的振興,任重道遠,應從我做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