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an
鄂爾多斯:煤都神話的破滅
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內蒙古三線城市,創造了一系列的經濟神話,GDP一度趕超香港,房價直逼“北上廣”。鄂爾多斯的煤炭產業占經濟總量近70%,占財政總收入近50%。擁有“黑金資源”的鄂爾多斯,在煤炭產業的黃金十年里,風頭一時無兩。可惜,煤炭帶來的巨額財富,被這座城市揮霍在房地產市場里。
北神木:煤炭王國風光不再
“因煤而興,因煤而富”,神木構建了一個讓人艷羨的優質煤炭王國,擁有免費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該縣煤炭探明儲量500多億噸。但同樣患有煤炭資源“依賴癥”的神木,在煤炭市場低迷、資金鏈短缺背景下,出現大額非法集資案件。而且,多年對煤炭的過度開發使用,也導致當地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海口:房地產泡沫破滅
1993年6月之前的海南出現一股淘金熱潮。房價高漲的背后,海口市地價由1991年的幾十萬元/畝,一路狂飆至六百多萬元/畝。憑借房地產發跡的海口,直至今天,房地產在海南稅收、固定投資中仍占有較高的比例。僅靠房地產業的支撐,海口有可能會遭遇第二次的泡沫經濟。
湖北黃石:礦竭城衰
另一個擁有豐富礦源,卻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名單的是湖北黃石。據公開資料顯示,黃石的金礦保有儲量占全省的88%,鐵礦石保有儲量雖只占全省儲量的23.7%,但產量居全省第一,還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江南聚寶盆”黃石市里,企業大多有“戀礦情結”:“反正我們有礦,我們的經濟總量在全省依然排在前列。”這座資源城市,試圖依靠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援助機制,減少資源開發產值,提高制造業和農業的比重,完成經濟轉型。可是,鑒于第三產業的落后、技術生產能力不足、對資源的依賴性,城市未來的發展仍然充滿隱患。
云南東川:資源枯竭
資源枯竭城市名單上還有云南的東川。雖然經兩千多年的開采冶煉,東川仍是中國六大產銅基地之一,銅的地質儲量仍占全國第二位,精礦含銅量占全國第三位,在我國有色金屬及經濟發展中,東川銅業仍具有其重要地位,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可是,畢竟經過上千年的開采,礦產資源已瀕臨枯竭,加上東川以銅資源采選為主,其他產業服務于銅礦開采。這種單一的產業結構讓東川經濟發展后繼無力,一損俱損。
景德鎮:千年瓷都的失落
景德鎮曾以自己“千年瓷都”的身份為傲,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座依靠一種產業維系生存十個世紀而沒有中斷的城市,景德鎮的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人從事著和陶瓷相關的工作。作為歷代官窯所在,景德鎮陶瓷在建國后曾一度占據全國產量的20%,并且成為好質量的代名詞。直到現在,一提到中國陶瓷,不少人腦子里出現的第一個地理名詞,仍然是“景德鎮”。而在中國,能以一個地方作為整個產業品牌的并不多。然而,靠一種產業支撐的景德鎮,在銷售渠道的分崩離析、南方企業的激烈競爭下,已經走上衰落之路。
長春:中國的底特律
汽車產業占全市經濟總量70%的中國汽車城長春,以生產汽車零部件為主,一直試圖復制底特律的輝煌。金融危機讓這個“一業獨大”的汽車城遭遇寒冬,也暴露高速增長背后產業結構單一、產業鏈短等種種問題。
廣州:汽車制造負增長
廣州汽車產業以日系為主導,許多日本汽車品牌選擇廣州作為它們在中國的生產基地。據報道,自中日釣魚島問題爆發以來,以日系汽車為主的廣州汽車產業產值受到很大影響,呈現明顯下降。繼日系車銷售“滑鐵盧”,廣州實施的汽車限牌政策,也使其年汽車銷售總量銳減一半。另外,廣州還遭遇汽車產值的增長困境。自去年8月起,廣州汽車制造業總產值已連續七個月當月負增長。
甘肅玉門:聚散皆因油
1939年玉門老君廟第一口油井出油,建國前十年間,石油產量占同期全國總量的90%以上,奠定中國石油工業的基礎。新中國成立后,國家為玉門輸送大量人才和技術。這里繁華興盛,擁有近11萬人口,經濟發達。然而,由于過度開采,石油產量開始下滑,由1959年最高的140.62萬噸降至1998年的38萬噸,而且環境破壞嚴重。這個國內最早開發的油田,如今成了企業規模最小、發展困難最多的石油企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