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燦



坐落在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的華爾道夫酒店,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因兩家中國企業而備受關注。
9月8日,中國電商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在紐約華爾道夫酒店開啟了阿里巴巴IPO路演,上千投資者涌入該酒店,在星光屋頂餐廳參加阿里巴巴的路演。十天后,阿里巴巴在美國成功上市。
10月6日,中國安邦保險公司斥資19.5億美元從酒店業巨頭希爾頓集團手中收購紐約地標建筑華爾道夫酒店,創下了美國單個酒店出售的最高紀錄。這一交易傳出后,美國輿論嘩然,希爾頓酒店股票也順勢上漲。
這一交易不由讓一些美國人想起1980年代日本人在美國掀起的購樓風潮。1989年,日本三菱地產以8.46億美元收購紐約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權,刺激了美國人的神經,促使美國媒體發出“日本收購美國”的警告。在安邦保險收購華爾道夫酒店一個星期后,美國政府官員表示,他們在審查購買華爾道夫酒店的安邦保險集團,以及這起交易是否存在違規問題。
美國政府為何如此敏感?和當年的洛克菲勒中心相似,華爾道夫酒店是紐約乃至整個美國的地標性建筑之一,具有莫大的象征意義,而且,它與美國政府有著太深的歷史淵源,也被業界視為與政治外交圈走得最近的酒店。
“為富人服務”的酒店
1896年8月28日,大清帝國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乘“圣路易斯”號抵達美國紐約,下榻的就是華爾道夫酒店。那時的華爾道夫酒店還只是一座13層高的建筑,落成只有3年。
美國富商威廉姆·華爾道夫·阿斯特遵從父親的遺囑——建一座“為富人服務”的酒店,邀請設計師亨利·哈登伯格設計了位于第五大道和第33街拐角處的華爾道夫酒店,1893年3月開業。4年后,威廉姆·華爾道夫的堂弟約翰·雅各布·阿斯特四世在華爾道夫酒店相鄰的地方也建起一座高17層的酒店。兩兄弟打起了擂臺。后來威廉姆·華爾道夫邀請喬治·博爾特來紐約管理華爾道夫酒店,約翰·阿斯特也將酒店交給博爾特打理。
在博爾特的建議下,兩座酒店通過一個空中回廊連接起來,合并成華爾道夫-阿斯托利亞酒店。這里成為紐約社交名流的鐘愛之地。1912年4月美國參議院就在這座酒店調查處理“泰坦尼克”號沉沒事件。
不過,到了20世紀20年代,華爾道夫酒店就已顯得過時,紐約名流的社交活動場所轉移到了比34街更遠的北邊。經濟大蕭條期間,阿斯特家族將酒店賣給帝國大廈開發商伯利恒工程公司,1929年5月酒店關閉,不久之后被拆,為帝國大廈騰出位置。
現今人們看到的華爾道夫酒店是1931年新建成的47層高建筑,橫跨第49街到第50街,在相當長時間都是世界樓層最高(190.5米)、規模最大的酒店。新華爾道夫酒店的開業讓時任美國總統胡佛高興不已,他在白宮發表祝賀演講,稱在美國史無前例的大蕭條中開業的這座酒店展現了整個國家的勇氣與信心。
華爾道夫酒店總共有1413間客房,從27樓到42樓的“塔樓”有181個套間,其中121套有歷史意義。這些套間有約三分之一允許出租作為私人住宅。1949年10月,康拉德·希爾頓出資300萬美元買下了酒店68%的股權,從而取得酒店的經營權(1972年希爾頓集團徹底買下這座酒店)。此后,康拉德就將自己的人生劃分成“購買華爾道夫酒店前”和“購買華爾道夫酒店后”。
專用鐵路直達酒店底層
華爾道夫酒店之所以讓美國政府和美國人如此惦念,是因為它的歷史就猶如一部美國政治外交文化史。自1931年開業起,每一任美國總統都曾在此下榻,甚至有的總統在離任后將這里當做自己的家,也因此,《紐約時報》稱它是“非官方的紐約宮殿”。
胡佛總統離任后,從1932年一直住到他1964年離開人世。他入住的套間客廳后來被打造成了胡佛總統圖書館和博物館。艾森豪威爾總統1967年至1969年間入住酒店7樓,因為他的妻子有恐高癥,酒店專門設計了直達7樓的電梯。麥克阿瑟將軍1952年入住酒店37A套房,在那里他一直生活到1964年去世,而他的遺孀繼續住在那里直到2000年離開人世。
1953年,肯尼迪總統與妻子杰奎琳在此度過了他們的新婚之夜。肯尼迪入住的房間后來還接待了他未來的對手、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肯尼迪的好朋友、好萊塢影星瑪麗蓮·夢露1955年在酒店住了好幾個月,后來由于經濟拮據搬離。1956年,摩納哥國王雷尼爾二世在酒店設宴,與好萊塢女星格蕾絲·凱莉舉行了訂婚典禮。1957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攜菲利普王子訪美,原本預定的總統套房因沙特王子稱病不愿走人,酒店情急之下重新整理了一個“王室套房”。
華爾道夫酒店42層長期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備有房間。在出席聯大會議期間,酒店兩層的房間都被來自華盛頓的政要們所占據,美國總統每次都會在這里住上幾晚。
許多外國元首和政要到紐約參加聯大會議,也會選擇入住華爾道夫酒店。1974年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出席聯大會議時也是下榻華爾道夫,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在此設宴招待了鄧小平與喬冠華。有人調侃說,如果想來紐約看國家領導人,那就來華爾道夫酒店吧。
華爾道夫酒店在紐約中央火車站有自己的專用月臺,火車可以通過專用鐵路通道——“61號軌道”直達酒店底層。二戰期間,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為隱瞞自己的小兒麻痹癥后遺癥,每次來紐約都是坐專列直達酒店底層,然后搭乘專門電梯到達所住房間。麥克阿瑟從朝鮮戰場回國之后,搭乘專列直達華爾道夫酒店,酒店特地在地下通道鋪上紅毯歡迎他的到來。2003年布什總統出席聯合國大會期間,為防恐怖襲擊,安保人員特意在61號軌道上停了一輛防彈列車隨時待命。
在國家元首們入住過的總統套房內,留有許多有歷史意義的“文物”,如約翰·肯尼迪最喜歡的搖椅、麥克阿瑟將軍捐贈的辦公桌、卡特總統捐贈的鷹雕像桌面飾品、林登·約翰遜總統捐贈的鷹雕像燈座壁燈等。
華爾道夫酒店不僅是政要們的下榻首選之處,還成為了很多典禮活動的熱門舉辦場所。1996年,“搖滾樂名人堂”慶典在華爾道夫酒店大廳舉行,同年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的50歲生日晚宴也在這里舉辦,當時每個席位標價1萬美元,相當于入住一晚王室套房。
或許,正是因為這份厚重的政治人物入住名單,讓美國政府和一些媒體擔憂,華爾道夫酒店被中國人買下后會不會在里面安裝監聽器和監視設備。他們可不愿意因為安全問題而離開這座酒店。
實際上,這種擔憂沒有必要。根據收購協議,在被安邦保險收購后,華爾道夫酒店仍由希爾頓集團經營,而這份經營合同長達100年。
華裔律師張晉蜀這樣描述他住過的華爾道夫酒店:“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內部裝修老舊不堪,洛可可裝潢到處開裂掉漆,地毯差不多已磨成光板,就像家道中落的貴族,皮鞋還穿著,襪底已滿是窟窿。”華爾道夫酒店就像一個沒落的美國貴族,見證了美國的崛起和鼎盛,如今隨著美國經濟的衰退,也變得有些落魄,不得不接受新鮮血液的輸入,期待重返榮光。
對安邦保險來說,更需要關心的是華爾道夫酒店的“錢途”。很多人都還記得,當年三菱收購洛克菲勒中心曾風光一時,但6年后,三菱虧損1500億日元,洛克菲勒中心重回美國人手中。20多年后的今天,安邦會重蹈三菱的覆轍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