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軍

11月1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等來了一個壞消息。日本2014年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換算成年化率下降1.6%;如果再加上第二季度GDP年化萎縮6.8%,連續兩個季度的經濟萎縮幾乎意味著日本經濟陷入衰退。
這樣糟糕的表現,使得曾經讓日本人感到無限希望的安倍經濟學似乎“原形畢現”,開始產生懷疑情緒的不只是普通人,或許還有安倍晉三本人。
原本,2015年10月再次上調銷售稅將是安倍經濟學組合拳中的另一道重拳,而且,已經是經過朝野各主要政黨磋商后寫入法律的一道重拳,如今,對于要不要以及何時打出這一拳,安倍明顯動搖了。這也是安倍第一次公開表現出對安倍經濟學的動搖。更令安倍政府擔憂的是,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已幾乎盡數射出,收獲的卻是GDP接連兩季度的萎縮,在這樣冰冷的數字面前,安倍又如何強自鎮定?
要想讓現在的眾議院推翻自己通過的法律并不現實;強行打出第二次增稅的重拳,恐怕會導致日本GDP更大幅度的萎縮,兩難之下,解散眾議院,從而借機在眾議院重新洗牌,推遲第二次增稅,成為安倍的較優選擇。
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近日表示:“我們因為承諾‘安倍經濟學能讓日本擺脫通縮才獲得政權。安倍經濟學是否完全失敗,這條路是否正確將成為最大的爭論點。”高村正彥的言論也說明,對于安倍經濟學,自民黨以及日本內部,爭論的聲音在變大。
對安倍來說,雖然目前的支持率已從最高時的超過7成跌至低于5成,但仍高于3成的警戒線,而且,反對派目前相對而言也似乎不成氣候。在這種時候,解散眾議院重新大選,對安倍更為有利。換句話說,在對“安倍經濟學”產生動搖的同時,對于贏得新大選,安倍仍很有信心。畢竟,雖說GDP連續兩季度萎縮,但日本經濟仍未到最糟糕的地步,安倍經濟學的成敗也仍未完全見出分曉,仍需要時間來檢驗其成色如何。
與此同時,如果確信可以贏得新大選,那么,此次解散眾議院也將是安倍政權的一次成功的政治“延壽”行動。本屆眾議院任期至明年12月結束,如果一切正常,到時候,包括安倍在內的所有人都得重新參加大選,可是,誰能保證到明年大選時,政治形勢還會像現在這樣有利于安倍呢?誰又知道明年的日本經濟態勢是否會明確判定安倍經濟學的生死呢?而如果現在大選,重新當選后的安倍將煥然新生,成為新一屆首相,開始新一屆任期。
不過,安倍的政治壽命究竟能延續多久,仍主要取決于安倍經濟學的成敗。第二次上臺執政的安倍幾乎是以日本拯救者的形象重返政治舞臺的,他的高人氣和自民黨同時控制參眾兩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們向民眾承諾,他們可以破解日本經濟的根本性難題,安倍經濟學可以實現日本經濟的增長。如果這種承諾遲遲未能兌現,甚至被冰冷的現實一一擊破,安倍的光環也將快速褪去,而他的政治壽命也將大打折扣。
而且,安倍不得不面對的另一個問題是,即使如愿贏得大選,推遲第二次增稅,他手上還有其他可以指望的經濟利劍或者重拳嗎?安倍經濟學的“錦囊里”還有其他沒有使出的大招嗎?政治“延壽”術的效果又能維持多久?抑或他只能默默祈禱日本經濟出現“神跡”,GDP止跌回升,為安倍經濟學注入新的生氣,也為他的政治壽命注入新的生機。
自安倍經濟學出臺以來,有人看好,有人質疑。在日本國內,看好的人很多,但兩年多來,懷疑的人卻在增加。一種政策收獲這樣的評判,其實也很正常。不論對日本人還是他國人來說,更重要的是用客觀的經濟數據而非情緒好惡來作為評判基礎,與此同時,要時刻保持耐心,不要急于做出判斷和結論。一種政策的對與錯,好與壞,都需要時間慢慢檢驗,而且,更可能的情況是,其效果既有好處也有壞處,需要綜合的權衡對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