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月刊》
亞馬遜不是壟斷企業
亞馬遜是全美最有野心的大型科技公司,然而它卻盈利最少,這些事實讓人們感到十分困惑。
亞馬遜CEO杰夫·貝佐斯在網站上獲得大量利潤的同時,會把盈利的每分錢,甚至更多的資金花費在全球基礎設施項目的不斷建設上,這樣才能在殘酷的網絡零售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為了征服世界,亞馬遜以“野蠻人般殘暴”而聞名,它對所有人都嚴酷刻薄,除了它的顧客。
《新共和》雜志編輯富蘭克林·福爾認為亞馬遜就是一家壟斷公司。如果他拓展自己的視野,他會發現亞馬遜仍與其他世界商業巨頭進行著激烈的競爭:沃爾瑪的市場價值比亞馬遜高出1000億美元;阿里巴巴,作為一個中國版的易貝和亞馬遜的混合體,剛擁有了全球最高公開招募股份。因此并不能說亞馬遜是一個壟斷企業。
亞馬遜在出版領域占據統治地位。福爾說它支配了大約40%的圖書市場。
但是如果亞馬遜稱得上是一家零售壟斷企業的話,那么“壟斷”這個詞將毫無意義可言。盡管將天然氣、食品、飲品、建材零售商排除在外,電商零售市場也不及整個美國零售市場的10%,而亞馬遜又僅占美國電商零售市場不到20%的份額。
《經濟學人》
中國智能手機“攻占全球”
想了解中國人如何創新?最好的方法就是看看中國競爭白熱化的智能手機市場。縱然是稱霸全球的三星和蘋果,到了中國,也會因為本土制造商的圍攻而敗退。如今,中國的智能手機制造商正進軍海外,其國外銷量遠超以往,要打響一場將顛覆全球手機市場的戰役。
中國的這類制造商已經有了開戰的資本。由于推出了成本低卻特色豐富的產品,他們的國內銷量呈爆炸式增長。今年第二季度,這類制造商售出過億部智能手機,占全球總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使中國躍升全球頭號智能手機市場。
令人震驚的是,中國的十大智能手機品牌有八家都是本土公司。主打在線行銷的初創公司小米科技已超越三星,成為中國最暢銷的智能手機品牌。
平價智能手機的興起是中國消費者的福音,許多消費者都將首次嘗試網購智能手機。可中國的制造商不再滿足于為國內市場份額爭個你死我活。他們越來越多地將目光瞄準了利潤豐厚的國外市場。
中國制造商成為智能手機界正在興起的力量,但要是離開了庇護這些企業的本土市場,他們還會不會蓬勃發展?一些觀察家持懷疑態度,認為他們不具備創新的能力。
《彭博商業周刊》
中國人口紅利迎來拐點
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增長依靠的重要、寶貴財富是人口紅利,但現在人口的紅利已經消失,勞動年齡人口在急劇減少,去年中國勞動人口減少233萬,前年中國勞動人口減少345萬。
另一方面,老齡化也在迅速推進,中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統計數據稱,截至2013年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突破2億。顯然,中國經濟到了一個增長速度換擋期。
人口紅利的消失導致普通勞動者的短缺和工資持續上漲,制造業生產成本大幅度提高,傳統比較優勢趨于喪失。更重要的是,由于勞動力不再是無限供給,資本報酬遞減現象已經發生,投資回報率顯著降低。
隨著勞動力等成本大幅上漲,中國制造業的生產成本正接近美國。雖然中國仍將是一個制造業大都會和重要市場,但“中國制造”標簽無處不在的日子已成過去。
這些年來,中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工廠”,主要是因為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一旦勞動力減少,中國在世界市場上的優勢就會逐漸消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