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佳

近幾年,內地媽媽去香港給孩子買保險成為一種熱潮。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布的統計數據,香港保險公司向內地訪客銷售的新保單近三年來每年以保持超過50%以上的速度在增長,2014年一季度,來自內地訪客的新單保費達49億港元,同比增長75%,占首季香港個人新單保費的18.2%。而隨著單獨二胎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父母為小孩購買香港保險。那么,赴港買保險真的劃算么?
費率低、收益高、覆蓋廣
記者在廣州的幾個媽媽論壇網上關注到,不少媽媽都在討論去香港買保險是否劃算的問題,打算給小孩和家人買相關的保險產品。一位媽媽就表示,她看到香港保險的費率低收益高,有些心動,但兩地的法律法規不盡相同,而匯率又時常在變動,一時拿不定主意究竟要不要赴港買保險。
通常來說,吸引內地人到香港買保險,主要是香港保險具備有費率低、收益高和覆蓋廣這三個特點。資料顯示,目前進駐香港的保險公司有150多家,保險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加上人民幣和港幣之間存在匯率計算,所以價格相對便宜。目前這種特點在保障型險種中表現明顯,在同等投保條件下,香港的費率低于內地20%~50%。此外,香港的分紅保單平均回報率為每年4%~5%,內地的為3%左右,而且免責條款比較少。
那么,對于那些想要赴港買保險的內地人來說,去香港買哪些保險更劃算呢?招商銀行私人銀行投資顧問李婷對記者表示,內地居民赴港購買重大疾病險、高端醫療險和大額壽險比較劃算,而意外險則是在內地買更為劃算。
理賠不便、匯率風險大
不過,赴港買保險也并非就如看上去的這般美好,當中仍然存在隱藏的風險,如理賠難、匯率風險等都是投資者需要面對的。
赴港買保險,最大的風險來自于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因為購買香港保險必須用港幣或美金,隨著這兩種錢幣的貶值,匯率存在相當大的風險。同時,也存在法律風險,李婷向記者舉例稱,如中國法律失蹤2年可宣告死亡,香港卻規定,失蹤7年才能宣告死亡,如果在大陸長期生活,則在香港需要重新請律師準備賠付法律證明,而在香港買的保險在中國不具備避稅避債功能。
此外,由于保險期限長,需要長期服務,而保險在香港,生活在內地會造成服務上的不便利,例如變更受益人,變更年金的領取方式都不如在內地買保險操作便利。讀到這大家對港險有了初步的認識,下面給大家推薦幾個靠譜的險種。
重疾險
就重大疾病險來說,香港的重疾險保障范圍更廣、保費低且保障時限長。以同樣是35歲的非吸煙男性客戶投保為例,按照10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保額,分10年繳納,在內地每年所需要繳納的保費為9.2萬,保障到80歲,而香港某公司的保險僅需每年繳納4.4萬,僅為境內保費的一半左右,且最高保障年限能達到100歲。李婷表示,內地規定重疾至少包含6種,共有25種重疾全國適用統一條款,而香港多數險種包含30多種重疾,有部分甚至50種以上重疾種類。另一方面,內地保險公司對疾病的定義更嚴格,例如“遺傳性疾病、先天染色體異常”、“被保險人2年內自殺”等許多情況均不在內地保險公司承保之列,而香港則只有“被保險人1年內自殺”和“觸犯法律”兩項“不保”。
高端醫療險
對于高端醫療險而言,李婷認為,香港保險的覆蓋范圍雖不如內地廣,但針對性更強。以投保客戶30歲為例,內地保險選擇全球(除美國)范圍的住院加門診保障共需支出保費3.3萬元,即可獲得每年最高2000萬的住院保障及50萬的門診保障,而同等條件下,香港保險則需2.8萬元,即可享受最高1440萬每年的醫療保障費用。
盡管這方面差別不大,但香港保險可以選擇一定范圍內的費用自付,超出該范圍才由保險公司賠付,如此,可以大幅度降低每年需要交納的保費。如果按照這種投保方式,每年9.6萬以內的醫療費用由投保人支出,則僅需1.7萬元即可享受最高1440萬每年的醫療費用,杠桿比為 1:847,也與目前國內醫保的覆蓋范圍吻合,即小病可以用普及醫保,大病可以用高端醫保,實現低費用,全覆蓋的效果。
大額壽險
赴港買大額壽險也比較劃算。例如香港某保險公司的一款大額壽險,客戶繳納等值100萬美金的保費,在87歲之前不論任何原因身故,都可以獲得500萬美金的賠償,直接賠付給受益人。該產品保底收益為每年3.08%,現行利率為4.2%。如果客戶健在,按照目前的現行利率和風險保費,客戶同樣可以拿到差不多金額的現金價值。李婷分析稱,香港壽險的賠付比例相當于1∶5,如果使用貸款,賠付比例相當于1∶22,而內地沒有這么高賠付比例的壽險,保單貸款利率通常為5.6%,較香港保單貸款利率相對弱勢。
不過,也并非所有保險都是在香港買劃算。李婷認為,內地的意外險往往性價比優于香港公司,同時目前境外的保險公司一般也不接受以意外險作主險。她建議,其實內地和香港的保險均各有所長,投資者不應盲目跟風,在選購保險時要根據專業人士的意見,再綜合自己的實際保障需求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摘自《信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