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磊



國內汽車業開展反壟斷調查,豪車有的被動降價近30萬,有的主動配合作出調整。據數據顯示,北京奔馳C級某車型的零整比為12倍。通常,國際上整車的零部件分拆單獨銷售只等于整車售價的3倍。被曝光的奔馳僅僅是這個黑色利益鏈條的冰山一角,隨著反壟斷調查的深入,汽車業掀起降價狂潮。
隨著國家發改委牽頭開展反壟斷調查,多家車企已經主動服軟,路虎個別車型價格下降30萬元,奧迪近萬種配件價格下調20%,緊接著奔馳、克萊斯勒、寶馬還包括雷克薩斯都有不同程度的降價。
各大車企主動降價的態度是好的,但是要知道國外豪車賣多少錢,估計這些人還是要被網友調侃為“黑心商人”。
購買與國外幾乎相同配置的一款車時,國內要貴多少?據魔鬼金融學數據,奧迪Q7美國版售價為4.77萬美金,折合人民幣僅29.21萬元,到了國內卻標價82.7萬元。不僅如此,越貴的車差價越離譜,阿斯頓馬丁DBS COUPE美國版售價不到170萬元人民幣,到了國內卻賣450萬元。不僅如此,越貴的車差價越離譜,阿斯頓馬丁DBS COUPE美國版僅售168.93萬元起,到了國內卻賣449.9萬元起。諸如此類,可謂不勝枚舉,看到這兒,想必不少花大價錢買車的人都已經嚇哭了。
為什么國內車價比國外高這么多?除了那些汽車廠商與經銷商賺錢賺到手軟之外,據說也與我們的稅收有關。
據數據顯示,中國國內汽車制造商平均運營利潤率為30%~35%。西方成熟市場的平均運營利潤率僅為5%。國外車企掌握核心技術。嚴格控制整車和零部件價格,造成國內進口車售價居高不下。另外,據相關車企人士介紹,中國的寶馬之所以比美國價格高出許多,“主要是來自海關的稅收及政策因素”。以售價121.8萬元的寶馬740Li為例,從進口到被中國消費者購買,中間有三道稅,分別為25%的進口關稅,排量3.0升以上征收的25%消費稅,消費者購車時9%左右的購置稅。其中,關稅和消費稅為包含在車價內的稅費,購置稅為車價以外的稅費。消費者在買賣中承擔的稅費成本約為“進口關稅19萬元+消費稅19萬元+購置稅10萬元”,共計48萬元。掏錢容易,想要公平很難。現如今國內汽車業的反壟斷風暴,很可能打破定價不平等。隨著國內豪車價格的降溫,相信反而會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