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佩戴各種手串飾品,不僅包括市場常見的紫檀、花梨等木質手串,還有琥珀、蜜蠟、水晶、寶石等材質,種類繁多、形式多樣。手串不僅可以作為藝術品來修飾自己,使優雅、知性、溫柔在腕間流露,更重要的是,手串還可以使一個人的信仰、修養、風格和愛好得到外化。因此,手串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社會大眾所接受、喜愛、把玩和收藏。小小的手串、手鐲,負載了傳承已久的配飾文化,也成就了文玩市場的一門大生意。
近年來,文玩收藏熱和各種熱門珠寶玉石價格的不斷增長,帶動了各種材質手串的盤玩熱和價格上漲。中國古玩商會有關資料顯示,手串在整個古玩收藏交易份額中的比例已從3年前的4%上升到現在的23%,其交易額仍不斷攀升。然而,在凸顯手串賞玩價值的同時,也要留意手串熱帶來的市場炒作現象。
小主們玩的啥?
在風靡一時的電視劇《甄嬛傳》中,仆人崔槿汐夸贊果郡王府送來的手串精致時,甄淡怨地以清初詩人吳偉業的詩歌作答:“掌上珊瑚憐不得,卻教移作上陽花。”而在“滴血認親”劇集中,皇上一怒將手上盤玩的翡翠珠串摔了一地。
不論是在電視劇還是現實生活中,形式各異的手串頻頻出現,在各大城市形成一股潮流。手串源自念珠,為誦經念咒時計數之用,亦稱佛珠、數珠。在清代宮廷后妃肖像與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手串作為皇室和后宮嬪妃日常生活的裝飾品,可挽在腕上或拿在手中,也可掛在便服衣襟的紐扣上。慈禧太后就鐘情于各式手串,清代史料記載的慈禧陪葬物品中,就有不少不同材質的手串。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了各式清宮手串,選材以珊瑚、碧璽、翡翠、青金石、瑪瑙、蜜蠟等為主,佛頭、墜角多用翡翠、珊瑚、珍珠、碧璽裝飾。除了裝飾效果,小小手串也蘊藏著深厚的吉祥內涵。比如,故宮藏一件珊瑚十八子手串,以18顆珊瑚珠串成,并以青金石佛頭、結珠及翡翠墜為飾,手串雕刻了蝙蝠口銜五銖錢幣,具有“福在眼前”的寓意。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清代流行的手串并不僅停留在博物館或者墓葬中。在生活節奏愈發加快的當代社會,人們對手串的喜愛已超過了其自身宗教與歷史的嚴肅,轉而取向富有生活氣息的輕松與愉悅。“現代人壓力比較大,盤玩手串可以適當轉移注意力,緩解壓力。”一位在北京古玩城挑選花梨手串的顧客告訴記者。
手串熱逐年升溫
關于手串熱,收藏家杜義德分析了背后的原因:首先,這是當代人精神需求和文化回歸的結果,尤其是很多人信仰佛教,通過收藏手串尋求心靈的安慰。手串本身也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商周時期的出土文物中,就有松石、瑪瑙、骨珠和玉石串珠,當代人熱愛手串,也是傳統文化的一種認同。再者,有些種類的手串材質名貴且稀有,如沉香、天珠、蜜蠟、琥珀等,具有收藏價值。第三,隨著珠串市場的迅速發展,手串帶來的巨大投資利益也吸引了一些人盤玩。此外,很多明星大腕也喜愛佩戴手串,名人效應也帶動了手串熱。
“現在,手串已演變為集裝飾、把玩、鑒賞于一體的特色文玩品類,也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北京一古玩店主這樣描述。幾年前,潘家園的幾大古玩店大多以古玩瓷雜為主,而在最近幾年,文玩手串店鋪生意最多,也最火爆,“很多以前開古玩店的,最近幾年轉做手串,潘家園的古玩城已成為全國各種手串的批發地。”他向記者介紹。具有裝飾、把玩作用的手串,不斷推陳出新,吸引了各個年齡層次的消費者,戴手串、把玩手串逐漸形成了一股潮流和時尚。
隨著手串熱的升溫,手串價格也在逐步上漲。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把玩類文玩交易量近4000萬筆,成交金額超過500億元,而且還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而珍稀材質的手串,如沉香、蜜蠟等材質,年平均漲幅都在50%以上。此外,菩提、紫檀等手串近兩年的價格也在連年上漲。“15年前,黃花梨每噸價格為一萬多元,一串海黃手串價格僅為50元。而現在黃花梨的價格漲到了每噸1000多萬元,這個手串的價格也上升到兩萬元左右。”一位紅木家具商告訴記者。
“高燒”背后有風險
參與者的增多,使得市場上不同材質的手串價格輪番上漲。過去兩年,南紅瑪瑙成為珠串中較熱的門類,5年前,一顆老南紅珠子價格不過百元左右,如今已達數千元一顆。就算次貨橫行、產地模糊、等級不清,也不能阻止其價格暴漲。但某古玩城的一位店主表示,南紅資源有限,已經熱過頭,碧璽才是“新寵”。“碧璽是繼南紅、青金石之后,可能會再次出現暴漲的手串材料,目前銷路較廣,深受顧客喜愛,其價位也將隨之上漲”。
在手串風靡市場的同時,手串熱也驅動了盲目和跟風的熱潮。“周圍的朋友都在玩,我也買了幾串,就像流行一樣。”一位手串愛好者向記者介紹購買手串的原因。
在跟風購買手串的人群中,沉香手串頗受歡迎。“聽朋友介紹,沉香有一定的醫療效果,既可以戴在手上作裝飾,又能減緩壓力。”一位佩戴沉香手串的女士說。沉香從2007年開始升溫的,喜愛沉香的人群越來越多,而且價格一路上揚,高品級沉香的價格每年漲幅都保持在30%左右。在中國嘉德2013春拍中,一件清伽楠香木鑲金粟壽字手串估價15萬至25萬元,最終成交價高達310.5萬元。而在北京翰海今年春拍中,一件近代沉香手串也以218.5萬元成交。
然而,最貴的不是沉香,而是天珠。天珠是一種極富民族和宗教色彩,并蘊含神秘傳說的稀有珠寶,由于藏文化熱、文玩熱和存世量稀少,天珠的價格甚至可以用天價來形容。
然而,業內人士表示,市場流通的天珠95%以上都是假貨。“看都沒有看過真東西,怎么去分辨?”杜義德說。而現在,市場基本上沒有頂級沉香手串,業內人士甚至表示:“十香九假。”一些商家看中了沉香的市場價值和投資效益,用各種造假手段制作仿品。同樣,老珠串市場的贗品也泛濫不絕,如經過浸色處理的假冒紅瑪瑙、紅珊瑚,用高溫高壓手段制造的假蜜蠟等。很多藏友大呼“手串易買,真品難求”。
“很多手串商家大量囤料,不入流的下腳料也炒作成熱點,贗品充斥市場,造假手段防不勝防。”一位手串玩家如此總結手串市場現狀,“木制手串就是無本買賣,投資小、見利快,商家又擅長炒作,推波助瀾,所以能紅火起來。”比如,95%的尼泊爾菩提子都被中國人買走,價格在短短幾年翻了數十倍。原本只要幾十元一串,如今普通的品質也要好幾百元,更有一些特別的品相甚至叫價上萬元。
專家表示,除了通過閱讀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外,最重要的是要多看實物,多上手、多觀察、多看真品,才能有比較直觀的感受。“稀有材質的手串價格已經過高,上漲幅度不會太大,而一般材質的手串,比如菩提子和果核類,材質本身的價值不大,主要依靠選擇和配對進行盤玩。消費者切忌盲目跟風,應該理智對待,選擇自己喜歡的購買。”收藏家張瑞說。
(摘自《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