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鳳芹
河北省圍場縣下伙房小學
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
鄭鳳芹
河北省圍場縣下伙房小學
教師要樹立新的學生觀,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鼓勵學生提問、提怪問,啟發學生活躍思維,允許學生超過教師。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點燃起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使學生從小具有一定的創造力。
小學語文;學生;創造思維
面對二十一世紀世界范圍新技術革命的挑戰,我們培養的學生,頭腦應當更靈活、更機敏。愛因斯坦說:“要是沒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有創造能力的個人,社會的向上發展就不可能想象。”為了趕超世界先進的國家,為了民族的騰飛,為了使小學生成為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意培養和訓練學生創造思維是十分必要的。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常用以下幾種方法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多數學生具有從眾心理。他們習慣于使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一致起來。他們習慣依據以課本和老師講課的內容為準則,生怕自己的意見、見解同大家發生矛盾。這種從眾心理容易抑制學生的創造思維。我們要幫助學生打破這種心理狀態,鼓勵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敢于對課文、以及老師的話提出疑問。記得我在五年級講《小桂花》一課時,部分學生對課題產生疑問,他們問:“老師,課文內容主要記載周總理的兩件事,其中涉及到小桂花,為什么課題叫《小桂花》,內容與題目不相符合。”經研究,我認為學生提的問題有道理,這其中有他們的“發現”,于是我及時把問題反映給有關單位。一年后課文題目改為《一張珍貴的照片》。我把這個信息告訴學生,他們高興極了,為自己具有發現問題的能力而歡欣雀躍。
思維的流暢性是指思維敏捷、迅速,能從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種方法思考問題。而討論法最能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鍛煉學生尋求問題盡可能找出多種答案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如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時,書中這樣描寫內洞的景物:“工人高高舉起汽油燈,逐一指點洞內的景物。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我順著他的指點看:‘有點像’。”這時我提問:“內洞的雙龍葉老看罷說‘有點像’,到底像還是不像呢?”學生各抒己見,爭論得十分激烈。我提示說:“像與不像,不是憑你們的主觀臆斷,而是結合課文內容,具體的語言文字進行分析,來體會葉老的感受。”學生帶著問題再閱讀課文,然后繼續討論。認為不像的同學說:“有點像,從字面上看,就是有一點像,那么大部分都不像,總起來說還是不像。”這個同學雖然有自己的判斷,但說理性不強,不能以理服人。有的同學說:“我不同意他的發言。有點像,我以為還是像。因為兩條龍是石鐘乳沉積自然形成的,沒有經過人工雕琢,形象不能逼真。但作者在前面已經說過了,兩條龍蜿蜒在洞頂。蜿蜒這個詞本來是用來形容蛇爬行的樣子,現在用來描寫雙龍那種張牙舞爪的姿態。又因為是借著燈光去看,燈光搖曳,朦朦朧朧,大輪廊又很像,因而葉老說有點像。這是肯定,而不是否定,也正是葉老語言準確的體現。所以我們應當理解‘有點像’是說像而不是不像。”課堂上這樣的討論,盡管答案不一致,但同學們根據課文字里行間的意思,反復推敲,會得出自己的結論。通過討論最后意見、認識會趨于一致的,不必老師“奉送”正確答案。學生在課堂上經常這樣分析、推理、判斷,就會逐漸克服解答問題時的盲目從眾心理和不合邏輯的猜測,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和思維的邏輯性、推理的嚴密性。
心理學認為十一二歲的孩子,已經逐步產生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希望人們把他們當小孩子看待,而要求尊重他們。我們上課時不能要求學生答問只許對不許錯。有些學生創造性思維常同一般學生不同,表面上看起來似乎近于荒唐,有時不易被老師理解,但認真考慮,他們也有某些方面的道理。一次講完《將相和》老師提問:“你們喜歡課文中的誰,為什么?”
絕大多數同學表示“喜歡藺相如。”并講明他的機智勇敢。老師進一步啟發還喜歡誰?又有幾位同學說喜歡廉頗。老師滿意地點點頭。正準備結束課,突然又有一名同學舉手了,老師表示意見相同的就不用重復了。但這位同學把手舉得高高的。老師叫起他,他說:“我喜歡趙王。”老師驚訝地問:“為什么?”學生振振有詞地說:“藺相如本來是一位官職卑微的小官,趙王看他有才華,就大膽地使用他。秦國本來是虎狼之國,在趙王與秦王面對面斗爭,藺相如都挺身而出,戰勝強大驕橫的秦王,維護了趙國的尊嚴。每次斗爭勝利后,趙王就對藺相如破格提拔。所以藺相如職位比廉頗還高。我就喜歡趙王敢于大膽使用人這一點。”學生說得多好,有理有據。趙王本身也是統治者,但學生不涉及他整個的為人、執政的情況,只就他用人這一點來評論。觀點鮮明、論述清楚、敢抒己見。老師給以肯定:“同學們都喜歡藺相如、廉頗,你能從不同角度看到趙王的優點,這是很可貴的。你很會思維。”學生聽到這樣的肯定,心里十分高興。調動了發言學生及全班同學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發言時消除了顧慮,充滿信心,增強了自我肯定的欲望。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教師要樹立新的學生觀,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鼓勵學生提問、提怪問,啟發學生活躍思維,允許學生超過教師。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點燃起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使學生從小具有一定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