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俊
焦作日報社
淺析新聞攝影現狀及記者素質修養
李英俊
焦作日報社
新聞攝影如何跟進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如何向未來視圖時代進軍,近年來我們一直在摸索,當我們站在時代的門檻上,以戰略眼光出發去分析讀圖時代的發展趨勢,分析新時代攝影新聞的現狀,發現我們攝影記者整體綜合素質的癥結與問題。找出問題,找出方法解決問題。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期是一個時代的跨越,人類已經邁入了信息化時代,而在信息化時代中信息傳遞的主要模式又是以圖像為主,因為信息傳遞快捷,人類已經不能局限于解讀枯燥的文字了,而是習慣于接受圖片了這種快捷一目了然的信息源。正如英國現代美術史學家E?S貢布里所說“我們的時代是一個視覺時代,我們從早到晚都在受到圖片的侵襲,圖像的喚起能力有時優于語言”如今,攝影記者已經站到了媒體的主題位置,圖文并重已經成為今后的發展主流。但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今天的信息傳遞已經進入到了“微時代”,現代網絡媒體以便攜式通訊工具為主導,信息源轉變成了多導傳遞模式,正是因為這種傳遞方式,快捷便利、形象直觀的沖擊著紙媒傳遞的傳統方式。這對于傳統紙媒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課題,本人根據自己采訪、攝影的經歷,就這個時代課題提出幾點管中窺豹之見。
網絡技術;修養;攝影技術;素質培養
攝影記者必須在工作實踐中全面提升自我、武裝自我,增強實力,不斷提升自身在崗位上的競爭力。俗話說的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前面我們已經認真并詳細的研究了我們的讀者,知道了我們的讀者喜好與品性,我們的工作才能做到對號入座,我們的攝影作品才能適合大眾讀者的口味,這樣我們才能產生經濟效益,有了效益就有了市場,就有了我們的一席之地。所以記者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是迫在眉睫的是信息化條件下的大勢所趨。
攝影記者作為我國特定的輿論工具之一,無論你身處黨報攝影記者還是晚報攝影記者或者是其他傳媒的攝影記者,首先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必須學習黨的方針政策,這樣在采訪過程中才能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及時地報道黨和國家所發生的大事與會議、活動等等方面的好新聞。在我們實際采訪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意外情況和看不清的政治陷阱,我們有些政治敏感低、思想覺悟落后的攝影記者,在這方面稍微不注意就會犯錯誤,就會不經意間站在黨中央、人民群眾的對立面上。因此,我們的攝影記者必須在平時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武裝自己的政治頭腦,避免犯低級的政治性錯誤。這是一個十分嚴肅的政治原則問題,不僅關系到自身,還有可能對國家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如果拿運動員來比喻記者的職業特質的話,記者就是全能運動員,如果用“諸子百家”來形容這個職業,那就是雜家,何為雜家?就是以博采各家之說見長。以“兼儒墨,合名法”為特點,“于百家之道無不貫通”。說穿了就是在知識獲取方面要海納百川,各個方面的知識不說融會貫通也要略知一二。比如:國際時事、國家的政策方針、軍事科技、體育文教、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常識,各類學科相互滲透。為什么要學這么多知識呢?這和攝影有什么關聯呢?正如宋代大詩人陸游告誡其子:“汝若學詩,功夫在詩外。”攝影記者的功夫不全在攝影本身,而在鏡頭之外。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當你在采訪現場就能夠從容面對,準確把握時機,牢牢抓住事件的實質性,增加新聞的可讀性。再者說記者有了淵博的知識儲備,在采訪過程中就回如魚得水,因為你的交際面很廣,容易讓被訪者接受。其實,攝影身處在信息化的大變革潮流中,必須勤于學習,善于學習,做到適應時代變遷,使得自己變成拿起相機能拍,拿起筆桿子能寫的兩棲記者。
時效性是新聞采訪的關鍵,更是新聞采訪的核心與生命,新聞比人家晚一秒鐘上稿就失去了新聞的價值,從而變成了舊聞。所以說時間就是新聞工作者的生命,同樣也是新聞的保鮮膜。提高工作效率的主要手段就是要在平時注意總結和研究方法與技巧。如:采訪前要收集相關資料,做到胸有成竹,采訪起來就能直入主題,把握重點。采訪過程中也要注意訪前在受訪者心中的第一印象,不要像有些剛剛加入記者隊伍的新同事,去醫院采訪,結果由于自己訪前的一次隨地吐痰而導致采訪失敗。同時也是學會搶新聞,做到采訪時打提前量,給自己留有足夠的空間,確保新聞的時效性。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盡量讓受訪者自己定采訪時間。這樣會使訪問更加有序順利的完成。采訪技巧要因人因時而定,靈活掌握,所以平時就要多琢磨,多總結研究,融會貫通后將來會受益匪淺。
我們在采訪過程中一不小心就會陷入法律糾紛,可能就會被告侵權上訴,主要是因為記者的法律意識淺薄,總認為記者有拍攝采寫的權力,什么都可以拍攝采寫,其結果就有可能侵權而成為被告。所以記者學習法律知識是非常必要的,至少明白個人隱私的范疇是什么,商業機密是什么,軍事科技機密是什么,知道什么是犯罪嫌疑人和在法院判定下的罪犯,懂得這些法律常識后,在采訪時就不會因為在法律方面的疏忽造成工作上的被動。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我們也進入到了信息社會。這是一個信息共享的時代,假如自己固步自封就會陷入被動局面,必須經常性保持互動,交流。這要求我們必須和同行之間建立鏈接,相互交流、相互學習。這也同樣包括和世界的交流、學習;更重要的是要緊密的和人民群眾之間建立交流鏈接。大家一起交流、學習的同時,一起進步、一起提高。軍事家崇尚“兵貴神速”,搞新聞報道也一樣,“快”,就是新聞的生命。新聞時效性的保鮮膜就是一個“快”字訣。數字化新聞攝影明顯優于傳統新聞攝影,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數字網絡對于攝影記者來說絕對是如虎添翼。所以攝影記者必須熟練掌握現代數字網絡技術,適應時代潮流的發展趨勢。在新時期,新任務、新挑戰的要求下,作為攝影師要不斷進取,努力學習現代科技知識,熟練掌握和運用網絡數字技術,這樣就能在現場直接時事通過網絡向編輯部傳輸圖文,以增強新聞攝影的時效性。反之,如果攝影記者今天跟不上數字網絡發展的步伐,那么明天就會在新聞攝影的領域落后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