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
江蘇徐州港務(集團)有限公司 江蘇徐州 221006
關于“國改民”企業激勵機制構建的幾點思考
黃潔
江蘇徐州港務(集團)有限公司 江蘇徐州 221006
改革開放后,國有企業改制之路不斷深入,為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不少國有企業改制為民營企業,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隨著中國加入WTO和經濟危機的沖擊,民營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更加復雜,競爭更加激烈,對于“國改民”企業而言,面臨更多的危機與挑戰,改制后的員工激勵問題已成為影響其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針對“國改民”企業激勵機制體系中的不足,本文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國改民;激勵機制;薪酬;績效考核
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中國加入WTO,國有企業的外部市場環境發生了巨變,企業改革勢在必行,眾多國企紛紛選擇兼并、重組等方式,實現從國有向民營化改制的轉身。歷經十幾年的市場洗禮,有些企業在競爭中站穩腳跟,發展壯大,有些仍在探索適合自己的生存之道。伴隨著產權制度改革和法人治理結構的完成,國有企業改制后的民營企業(以下簡稱“國改民”企業)內部激勵機制的構建成為一項重要課題,本文針對這類企業管理上普通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國改民”企業構建有效激勵機制的措施,謹供參考。
目前,“國改民”企業管理普遍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層級化管理,效率不高。新事物取代舊事物是一個復雜、曲折甚至是長期的過程。與新成立的民營企業相比,站在老國企基礎上的“國改民”企業,雖然經歷了體制改革,但受傳統國企層級化管理的影響,內部管理上仍刻有國有企業印記,管理層級復雜、信息傳遞緩慢,管理剛性較大,風險責任不清,造成改企步伐緩慢、力度不強、管理效率不高,制約了管理者和員工思想觀念轉變和企業的快速發展。
二是薪酬體系與績效考核脫節。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表明,物質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合理的薪酬系統具有很大激勵效果。“國改民”企業在薪酬體系上,保留了基本工資、崗位工資、績效工資、職務津貼以及其他的補助等國企嚴格、細致的工資單元分類,但缺乏民企所應有的靈活、有效的操作手段,尤其是老國企延續下來的按習慣辦事、人情關系網致使績效考核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重過程卻忽視考核結果的反饋和兌現,“有考核無考評”的管理方式使薪酬體系和績效考核的激勵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
三是員工職業發展規劃模糊。一些“國改民”企業在用人觀念、人才競爭機制上卻抱著“論資排輩、求全責備”的觀念不放,對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觀念更新滯后,管理觀念和水平跟不上企業改制發展的步伐,導致對員工職業發展規劃缺乏重視,對員工的激勵“一刀切”劃歸到職務晉升,手段單一,且忽視不同層次、年齡員工的不同需求,員工職業發展目標不明,工作動力不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員工對組織的歸屬感。
四是企業文化激勵不足,內部競爭氛圍平淡。“國改民”企業一般都有著自身的企業精神和比較完善的管理制度,在管理者看來,這些就構成了企業文化,管理者和員工面對“鐵飯碗”變成了“瓷飯碗”身份變化的同時,思想模式和行為方式未能與時俱進,仍按“民企身份、國企心理”來工作,未及時認識到企業現在面臨的內外部形勢,危機意識匱乏,停留在“口號”和制度層面的企業文化未能引起員工共鳴,激勵效果凸顯不足,內部競爭氛圍平淡。
1、健全管理體制,轉變管理觀念
首先,要規范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職責;其次,要健全企業管理體制,合理設置管理層次(建議控制在三層以內);最關鍵的是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應該正確面對企業改制的現實,以理性和積極的態度來學習新觀念、新方法、新技術,尤其是現代薪酬管理、績效考核等方面的知識,絕不能抱殘守缺,要在全面掌握民營企業特點的基礎上,大膽改革,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促進管理效率的整體提升。
2、全面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和績效考核制度
薪酬管理制度和績效考核制度作為企業激勵機制的兩個重要方面,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促進。薪酬管理制度既要考慮職工工資,還要考慮員工福利。一要針對不同崗位的情況,如工作強度、工作環境、所需的知識結構和工作能力,以及該崗位在當地勞動力市場的標準等,使薪酬制度更趨于科學且具有一定的外部競爭力,同時,還要針對國企薪酬制度嚴格有余、靈活不足的情況,注意薪酬形式設計的多樣化,通過增加隱形報酬,提升員工的心理平衡感和滿意度。二要從人性化角度出發,完善員工福利,交足用足各類保險,保障員工基本生活的穩定,并通過組織度假、優秀人才培訓等形式強化對員工的人文關懷,做到不因企業改制損害員工權益,提升員工對企業的向心力和忠誠度,促進企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績效考核制度要準確定位,科學完善,避免平均主義,走過場。考核設計上,不同部門、不同崗位的考核內容要有所區別,避免憑主觀意念打分和拉關系等人為因素,從而提高考核的客觀性和準確性;考核上要擴大范圍,嚴格考核過程,明確考核執行者,不僅針對中層管理人員,更要實施全員、全方位考核,真實反映出被考核人的實際業績;考核結果可以采取強制分布比例,拉開差距,避免出現全部優秀或良好的情況,真正讓考核結果與員工表現相一致,使考核盡量公平、不流于形式;尤其要重視考核結果的溝通與反饋,并與其個人晉升、培訓等員工福利聯系起來,讓員工明曉自身優點與不足,明確今后努力方向,達到正面激勵與負面約束的效果,調動其工作積極性,真正發揮考核的激勵作用。
3、提高員工素質,設計合理職業發展規劃
由于歷史原因和當前人事制度的缺陷,“國改民”企業的員工整體素質不高,尤其缺少具有職業水平的專業人才。為此,企業不僅要通過提供與崗位相關的專業學習和管理培訓等,提升員工素質,打造一支能夠滿足企業當前和今后發展需要的員工隊伍,更要立足長遠,重視對員工的長期激勵,針對其成長欲望和成才需求,加強職業發展的設計與規劃,從價值觀、工作能力、職業傾向以及興趣愛好等方面幫助員工了解自我,從行政序列、技術序列、銷售序列、管理發展序列等方面開通職業發展通道,搭建職業發展階梯,讓不同類型的員工都能清晰了解自身的職業發展方向和發展通道,從而實現企業與員工長期利益的統一,達到企業發展人才的長期穩定性。
4、營造優秀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無形的,但其激勵作用是巨大的。優秀的企業文化、良好的組織氛圍可以起到單純的物質刺激所起不到的激勵作用,是一種長期無形的激勵力量。“國改民”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除了抓核心文化理念、管理制度等有形建設外,尤其應該注重對員工觀念的引導,讓大家正確認識到因為企業改制所帶來的身份的變化,縮短心理落差期。同時加大對民營企業丟掉政治拐杖,獨立自主地參與市場競爭的形勢教育與引導,幫助員工樹立危機意識與競爭意識,讓員工與企業一起分享榮譽與危機,增強員工的榮譽感和成就感,從而更好的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以“人企合一”的工作氛圍取得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