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慧
大港油田井下作業公司
淺析銷售收入舞弊行為的防范對策
羅志慧
大港油田井下作業公司
銷售收入是評價企業業績的關鍵指標,收入舞弊不僅會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經營業績虛假,財務狀況不實,還將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損害企業債權人及投資人的利益,嚴重干擾市場經濟秩序,本文針對企業常見的銷售收入舞弊行為,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銷售收入;舞弊;預警
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銷售收入舞弊的方法也越來越多。收入操縱可以分為提前確認收入、隱瞞收入、虛構收入、夸大收入、縮小收入、推遲確認收入及混淆收入七種手法。銷售收入舞弊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為了達到偷稅、漏稅,為了少繳納稅的目的而減少收入;另一種就是為了制作虛假企業財務報表,達到特定目的,比如具備上市、配股、向銀行貸款、配股、增發新股、具備上市條件及操縱股票價格而盡量虛增收入調高利潤。
第一,為了達到粉飾財務報表目的常用的銷售收入舞弊手段
案例1、偽造購銷合同、出口報關單,虛開增值稅發票,偽造免稅文件和金融票據,虛增收入。形式上核算齊全,實際上根本沒有業務發生,從而虛增收入和利潤。
案例2、企業為了虛構銷售收入,將產品從此倉庫發運至另一倉庫或者公開倉庫,憑出庫單及運輸單據作為銷售收入入賬,而實際上商品只是從此倉庫移入另一倉庫,銷售根本沒有發生,從而虛構收入虛增利潤。
案例3、有些企業為了虛增收入,在風險和報酬尚未全部轉移給客戶之前確認銷售收入。比如:有些大型設備需要安裝和檢驗,在未安裝和檢驗完畢前不應確認收入。但企業為了增加收入就會提前確認收入。
案例4、企業售出的商品已經確認收入,因質量或品種不符合要求等到原因發生退回時不論銷售的是當年的還是以前年度的都應沖減退回當月的銷售收入。但企業為了不減少收入,對退回的商品不入賬,形成賬外商品。
案例5、企業有時會利用關聯企業之間的交易來調整收入,在確定交易價格上顯失公允,或在確認收入時手續不全而虛增收入和利潤。
第二,少計收入達到逃稅漏稅轉移利潤目的舞弊手段
案例6、企業將商品已發出并已收到貨款后,按照規定應確認收入。但企業在購貨方尚未索取發票的情況下,將發票聯單獨存放,把收到的貨款作為“應付賬款”掛在往來賬上,從而減少當期稅金和利潤。
案例7、企業為了搞促銷活動,采取“以舊換新”銷售方式,按照規定回收產品應作購進處理,銷售的商品按新貨物的同期銷售價格確定銷售收入,不得扣減收購舊貨物的收購價格。但企業為了減少稅金及利潤,采取以差價入賬,調整收入和利潤。
案例8、企業將自產的產品用于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用于捐贈他人都應視同銷售。但企業為了少納稅、轉移利潤不做銷售處理,而是直接沖減產品成本。
案例9、企業在市場不太好時,會采取賒銷方式銷售。為了盡快獲得貨幣資金,會采取現金折扣方式,折扣部分會計規定應該記入財務費用,銷售收入按全額確認。但企業為了減少交稅而按二者的差額入賬。
(一)銷售收入舞弊的預警
1、在企業經營規模不斷狀大的情況下,存貨卻呈急劇下降趨勢;本期經營期間發生的退貨占前一期的銷售收入的比例明顯偏高;2、在利潤表的收入中,已收回現金的比例偏低;應收賬款的增加幅度明顯高于收入的增加幅度;3、企業記錄的收入缺乏憑證支持或銷售交易未獲企業管理層恰當授權;在資產負債表最后時刻的收入顯著增加了企業的收入。銷售交易循環中的關鍵憑證企業管理層找不到很好的說法,稱做丟失。銷售收入和現金日記賬不一致。4、企業未能對銀行存款往來調節表和其他調節表上的重大差異項目作出合理解釋。5、企業收入相關的記錄與詢證證據存在異常差異;高級管理層實施舞弊可以逾越銷售交易循環的內部控制;6、企業存在禁止注冊會計師接觸雇員、客戶、雇員,記錄供應商等有助于獲取企業銷售收入證據的行為;7、企業的高級管理層或是相關雇員對收入或收入異常現象的解釋前后矛盾、含混不清或難以置信;新客戶、異常客戶或大客戶未遵循慣常的客戶審批程序;8、企業的高級管理層在收入確認上對注冊會計師施加了過分的壓力。
(二)銷售收入的審計策略
案例1:審計策略
(1)檢查明細賬與銷售分錄相應銷貨單,是否有賒銷和發貨審批。如認為風險大,考慮對相關重要交易和客戶的情況(經營場所,財務狀況,股東情況)專門展開進一步調查。(2)追查主營業務收入明細賬中的分錄至銷售單,銷售發票副聯及發運憑證。(3)將發運憑證與存貨永續記錄中的發運分錄進行核對。
案例2:審計策略
(1)從主營業務收入明細賬中抽取若干分錄,追查有無發運憑證及相關佐證,借以查明有無事實上沒有發貨卻已登記入賬的銷售交易。
(2)如果對發運憑證等的真實性也有懷疑,就可能有必要再進一步追查存貨的永續盤存記錄,測試存貨余額有無減少,以及考慮是否檢查更多涉外單位的單據,例如外部運輸單位出具的運輸單據,客戶簽發的訂貨單據和到貨簽收記錄。
案例3:審計策略
從資產負債表日前后若干天的賬簿記錄查至記賬憑證,檢查發票存根與發運憑證,目的是證實已入賬收入是否在同一期間已開具發票并發貨,有無多記收入。可以容易追查至相關憑證記錄,以確定是否應在本期確認收入[7]。
案例4:審計策略
存在銷貨退回的,檢查相關手續是否符合規定,結合原始銷售憑證檢查其會計處理是否正確,結合存貨項目審計關注真實性。
案例5:審計策略
(1)將本期的主營業務收入與上期的主營業務收入,銷售預算和預測數進行比較,分析主營業務收入及其構成的變動是否異常,查明異常現象和重大波動的原因。(2)計算本期重要產品的毛利率,與上期或預算數據比較,檢查是否存在異常,各期之間是否存在重大波動并查明原因。(3)將本期重要產品的毛利率與同行業企業進行分析比較,檢查是否存在異常。(4)獲取產品價格目錄,抽查售價是否符合價格政策,并注意銷售給關聯方或密切的重要客戶的產品價格是否合理,有無高價結算相互轉移利潤。
案例6:審計策略
將發運憑證與相關的銷售發票和主營業務收入明細賬及應收賬款明細賬中的分錄進行核對。
案例7:審計策略
對以舊換新銷售,確定銷售的商品是否按照商品銷售的方法確認收入,回收的商品是否作為購進商品處理。
案例8:審計策略
抽取若干張在資產負債表日前后開具的銷售發票的存根,追查至發運憑證和賬簿記錄,查明有無漏記收入現象。
案例9:審計策略
獲取折扣明細表,進行復合,并與明細賬合計數核對,抽查較大的折扣審批授權情況。
1、證監會要加強對舞弊企業的懲罰力度,對于舞弊程度嚴重的直接暫停上市,進行較高的罰款,并對企業舞弊相關人員加重處罰,加大其違法成本。
2、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監管,使會計師事務所保持獨立公正的審計。完善注冊會計師的誠信建設,提高行業的公信力,逐步完善注冊會計師的法規。
3、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完善的組織結構,公司組織的設計可以使董事會能夠為企業提供戰略指導,并對管理層進行有效的監督,明確董事會成員和高級管理曾各自的作用和責任,以促使董事會和管理層對于公司和股東承擔責任,并確保權利的平衡,避免個人權利不受約束。引入獨立董事,獨立董事可以確保董事會在為利益相關者的最佳利益行動時保持足夠的獨立性。鼓勵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內部審計部門應和管理層進行必要溝通,并具有從管理層獲得信息和解釋的權利。審計委員會具有監督內部審計的范圍的權利和管理層不在場的情況下了解內部審計職能的權利。
[1]曹志慧等.淺析新《企業所得稅法》與新《企業會計準則》差異.《科技信息》2011年第56期:101-120
[2]張莉娟等.淺析上市公司收入舞弊的常用手段及其識別《中國集體經濟》2011年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