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威王羽
1.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2.哈爾濱師范大學組織部
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于曉威1王羽2
1.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2.哈爾濱師范大學組織部
本文通過對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的梳理,分析了大學生網絡青年自組織的現狀以及開展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迫切性,探討了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為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相應的對策和創新思路。
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思想政治教育
1、相關概念
自組織指的是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社會成員自發成立、自主發展和自我運作的組織。青年自組織指的是年齡在18—39歲之間的青年按照一定宗旨,具有一定活動及運作規則,達到一定人數規模以上,自發成立、自主發展、自我運作的社會組織。網絡青年自組織指的是依托網絡發布信息、建立關系、實現連接以聚會交友、公益活動、參與社會事務和娛樂休閑等為主要活動內容的社會組織,是一種或者益他性或者互益性的社會組織。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是以高校學生為主要群體而組建的網絡自組織。
2、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特點
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依托日益便捷的互聯網作為最重要的溝通媒介和聯系手段,自發、自愿、自主、自由形成組織,大多數未經注冊,組織結構較為松散,成員有活力但是激情大于理智,具有流動性。一般以共同興趣愛好、共同目標由具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作為核心創始人發起,包括學術性質組織、娛樂性質組織、交友性質組織、文體活動組織、科技創新組織等等。在學生自發形成的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內,成員之間不受現實中身份、地位、專業、地域的限制,成員間可平等自由的溝通,極大滿足了學生的對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及網絡迅速發展,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伴隨著學生思想思維意識逐漸發展壯大。與高校內傳統的學生組織相比,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具有下述特點:以大學生為主體,以網絡為主要載體,以自組織為基本形態自發成立自主發展自我管理。
3、大學生參與網絡青年自組織現狀分析
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的自發性和自治性促進其迅速發展,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問題。網絡無邊界、方便傳遞獲取信息,能迅速匯集同樣目的的人,帶來便捷的同時其虛擬性、隱蔽性、匿名性使得大學生在網絡世界里忽略了責任感,丟失了自我約束。寬松開放的發展環境脫離社會組織管理,使得其發展具有無紀律、非規范的特點。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在充分發揮學生個性實現自我價值同時,缺乏約束力,其在發展過程中呈現了部分違背道德和社會公德的行為。甚至在沒有規范引導的前提下,有些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活動內容逐漸限于單純娛樂性質,部分成員完全沉溺網絡游戲競技或娛樂活動中,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學業和身心健康發展。部分大學生缺乏一定的識別和判斷能力,信息篩選能力及辨別能力弱,易被偏激思想影響,扭曲大學生的價值觀,做出違法違紀行為。
自組織的基本形態,使得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游離與學校管理監督之外,完全由自我監督實現管理約束。其缺乏實名登記,制約了其發展,同時也帶來了其發展的不穩定性,也有可能對學校及社會穩定造成一定的破壞,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群體。
1、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意義
基于網絡的高校青年自組織的迅速發展壯大,使得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復雜化。一些低級庸俗、腐朽沒落的思想,特別是其中的西方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和政治思想,通過網絡滲透到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思想的健康發展,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壓力。大學生借助網絡青年自組織實現網絡群聚的行為也日漸突顯,大學生網絡群聚已經成為社會現象,干擾了網絡秩序,對校園和諧造成了不良影響和一定沖擊,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極大的挑戰。其利用網絡青年自組織實現網絡群聚的行為是網絡、社會、道德、法律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產生的,也是群體心理在虛擬網絡中作用的結果。 因此客觀地研究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合理有效地方式引導大學生網絡行為照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對于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和方法
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影響力大、傳播速度快、擴散性強等特點,迫使高校需要迅速有效開展網絡青年自組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主動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引導大學生,開展對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成員的思想教育工作。
首先,在制度和政策保障上,提高大環境的監管力度,通過制定制度和政策,使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在制度框架下發展,規范其健康的發展。通過政策扶持打造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影響力品牌網絡自組織,帶動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的積極正向發展。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過開放的網絡平臺,構建全方位的信息共享體系,尊重學生差異,推行平等對話,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了解學生需求和發展。建立高素質思想政治工作團隊,通過直接參與到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中的方式,針對大學生學業、求職、交往、情感、思想、心理等方面開展教育和引導活動,擅用網絡話語,拉近與組織成員交流溝通距離,帶動和影響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的發展。第三,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網絡青年自組織平臺信息的凈化度,把握輿論熱點,主動提出熱點話題,調整輿論導向,強化正向、正能量作用,保證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的積極正向發展。最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員要通過深入網絡青年自組織中引導大學生從虛擬環境走出去,到真實的現實環境中去認識社會,適應社會。
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是近些年來快速成長和發展的一種青年文化現象,由于其本身出現時間較晚,研究尚不多,因此運用群體心理理論和傳播學理論、自組織行為理論研究相關問題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面對的客觀現實。對于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如: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的構成、成員參與狀況、組織的基本運作情況、組織的影響力以及組織的發展、教育與管理等。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線上——線下”、“引導——疏導”、“滲透——直接”、“普遍——具體”和“技術——管理”的五重原則,在此基礎上從網絡環境、組織理論、組織結構、組織者和信息論四個方面就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策略。面對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的迅猛發展勢頭和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日漸增強的影響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不斷研究網絡青年自組織的發展趨勢,探討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和對策,促進高校網絡青年自組織的健康發展,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張利桃.網絡環境下學生自組織能力的表現與培養[J].中國遠程教育,2003(03)
[2]杜蘭曉.高校青年自組織問題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雜志,2009(05)
[3]楊靜.論青年自組織對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影響[J].管理觀察,2010(06)
[4]高永良.淺析高校青年自組織對構建平安校園的影響因素[J].中國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2012(05)
[5]張麗曇.網絡青年自組織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高校學生工作專項)項目編號:1253xs214
1、于曉威,1983.03,女,黑龍江省哈爾濱人,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講師,碩士,學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