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蕾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0
青年自強,教育樹人,圓夢中國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系列論述
裴蕾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0
中國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教育則是為鑄夢輸送新生力量的主要陣地和關鍵環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系列論述精辟深刻,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本文從青年自強、教育樹人、教師隊伍建設三個方面闡述了青年、教育和教師對實現中國夢的意義、內在聯系和實現途徑。
青年自強;教育樹人;教師隊伍建設
教育,簡單兩個字,卻蘊含著從古至今對“教”和“育”的眾多思考和沉淀。從原始學校——“序”的出現,到現代素質教育的推行,人們一直在尋求滿足社會需要的教育方式,去增進知識和技能、陶冶思想和品德、發展智力和體力,最終將文化和文明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在世界歷史長河里,澎湃激蕩了五千年,舉足輕重。在日新月異的21世紀,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以習近平總書記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給我們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中國夢的實現需要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而教育則是為鑄夢輸送新生力量的主要陣地和關鍵環節。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教育的系列論述中,對教育工作做出了總體部署、對教育發展提出了科學方針、對教育改革寄予了殷切期望,實事求是,意義重大。以此為契機,青年自強,教育樹人,必能圓夢中國。
中國夢是中華兒女去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夢想,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夢,是中國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青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2013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與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表達了他對廣大青年的贊許和希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是我們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激勵和鞭策著廣大青年要堅定信念、勇挑重任、立志成才,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關于青年的品格修養,習近平總書記談到,“廣大青年要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頭倡導良好社會風氣。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自覺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積極倡導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要牢記“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的道理,始終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良好的道德品質、健康的生活情趣。要倡導社會文明新風,帶頭學雷鋒,積極參加志愿服務,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熱誠關愛他人,多做扶貧濟困、扶弱助殘的實事好事,以實際行動促進社會進步。”
習近平總書記用“學如弓弩,才如箭鏃”的古語告誡廣大青年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用“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警句鼓勵青年要有創新精神,有敢為人先的銳氣,勇于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敢于上下求索、開拓進取,樹立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壯志,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務實的態度,在立足本職的創新創造中不斷積累經驗、取得成果。
殷殷囑托,樸實要求,無不表現出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發展的關懷和關注,我們也從習近平總書記的語重心長中體會到了青年自我發展的深刻含義。作為青年,首先要有夢想,勇于追逐夢想,為實現夢想而發憤圖強。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程中,找準實現自我夢想的切入點和結合點,為實現中國夢增添強大青春能量,做圓夢的忠實踐行者。其次要修品節,錘煉自我,具有良好的道德水準和向上的精神風貌。思想上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人民,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堅定的跟著黨走中國道路。生活中,要有正義的情感和信念,有事業心和愛心,有公德意識和行為,正確判斷和應付現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物欲誘惑和對傳統美德的挑戰。第三要練本領,勇于創新創造,用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凝結成累累碩果。青年要珍惜美好時光,矢志刻苦學習。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瞄準國際先進知識、技術、管理經驗,增強知識更新的緊迫感,努力擴大知識半徑,掌握真才實學,練就過硬本領。與此同時,要積極投身創新創造實踐,找準專業優勢和社會發展的結合點,力爭有所發展、有所建樹;找準先進知識和我國實際的結合點,敢于嘗試、敢于突破,真正使創新創造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讓廣大青年充滿奮進的動力,中國夢指引著青年健康成長的方向。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中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是培養以青年為代表的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過程,也是社會生產經驗得以繼承發揚的關鍵環節。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發展的新時期,教育要率先擔負起樹人、育人、引導人的重任,為踐行中國夢培養更多創新型、實用型、復合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
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學校教育中,按照德育為先原則,深化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內容,利用校園網絡、廣播等媒介,開展主題黨團會等活動來幫助新生一代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
堅持把知識育人作為教育的主體工作,培養既掌握理論又善于實踐的時代發展耕耘者和創造者。黨的十八大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并提出“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有數以千萬計的專業人才和一大批優秀的高精尖人才。教育應以育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將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相融合,將通識教育和專業化教育相糅合,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著眼于人的素質和能力的提高,為社會主義建設輸送大批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
堅持用中國夢引導人,讓教育成為新生一代展現夢想、實現夢想的支持者和助推者。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而每個中國人的夢可以凝結成全民族的夢。教育應為不同的成才夢想提供充足的發展支持和發展空間,專注于人才培養的環節和細節,營造和創設展現夢想、實現夢想的環境和條件,把對教育質量的追求落實到對學生學習、發展與成才的幫助和提高上,以更有效的教育方式去推動學生分析能力、創造能力、溝通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提高,成為他們追夢和筑夢的階梯。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著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2013年9月9日,在第二十九個教師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雖遠在烏茲別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卻仍然心系全國1400萬人民教師,向廣大教師致慰問信,一方面,充分肯定了廣大教師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作出的突出貢獻;另一方面,也對廣大教師提出了中肯要求和殷切希望。“希望全國廣大教師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增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加強學習,拓寬視野,更新知識,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成為業務精湛、學生喜愛的高素質教師;牢固樹立改革創新意識,踴躍投身教育創新實踐,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作出貢獻。”
“三個牢固樹立”要求的提出,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教師的信任和囑托。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只有不斷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活力充沛、結構優化的教師隊伍,才能不斷提高教育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為人師,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言傳身教。教師應以政治學習為契機,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強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加強當代的教育觀、人才觀教育,加強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加強法律法規和職業操守教育,提高師德水平和能力,增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教師應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誠實守信、助人為樂,言行端莊、虛懷若谷,敬業勤勉、甘于奉獻,通過學思結合的方法明為師之道,剖析反省的方法辨為師之禮,理實結合的方法定為師之的。為人師表、率先垂范,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為人師,需要有扎實的專業素養,才能授業解惑。教師應有廣博的學識、高雅的志趣,須有因人而異、因時而宜的有效的教育方法,以極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學、教研和教改工作中去。教師應通過自我鉆研和學歷晉升,加強專業技術知識和教育教學方法的學習,完善和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通過參加“國培計劃”、“名師工程”等一系列教師培訓課程和教學交流活動,吸納新知識、新思想,升華教育思維和觀念;通過進入企業鍛煉和參加職業競賽等途徑,了解人才需求和要求、積累教學素材和經驗。只有提升專業素養,才能發展自我,用淵博的知識和精湛的教學藝術去教授和感染學生。
為人師,需要有勇敢的創新精神,才能傳承創造。素質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首先必須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掌握培養創造性思維的理論方法,為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教育環境。這是對廣大教師更高的綜合素質要求,因此,教師首先要樹立創新意識,有著對科學的熱愛、對真理的追求、對事物的探索、對未知的好奇,具有強烈求知欲和靈活機智才能;其次要具備創新能力,專業基礎扎實、教學技能過硬,能夠及時處理信息和開展教育科研,具備針對教育對象、教育內容和教育情境的特點,有的放矢提出新見解的才能;最后要開展創新實踐,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積極主動進行課堂設計創新和個性化教學,激勵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教學的創新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建設教師隊伍,提高教育質量,教師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也要社會各界為教師隊伍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事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提升教師素質,改善教師待遇,關心教師健康,維護教師權益,充分信任、緊緊依靠廣大教師,支持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全社會要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使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這每一句話無不體現出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教師的深切關懷和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高度重視。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教師服好務,持之以恒的加大對教師的關心、呵護和培養,為教師提供更多學習、實踐和提高的良好平臺,切實解決教師教學、科研、生活和職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才能進一步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和能動力,斗志昂揚的投身到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中去。
中國夢是青年的夢,也是教育的夢,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青年以自強不息,教育當立德樹人,教師應擔當重任,才能在奮發拼搏中散發正能量,匯聚成全民族神往的中國夢想!
[1]王利.青少年學生應成為中國夢的忠實踐行者[J].青海教育,2013(12).
[2]陸士楨.淺談面向21世紀的青少年品德教育[J].道德與文明,1998(6).
[3]樓軍江.實現蘊含“中國夢”教育理念[J].中國高等教育,2013(9).
[4]張力.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方針[N].中國教育報,2013-10-09.
[5]倪洋軍.習近平“三個牢固樹立”為教師立標[A].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3-09-10.
[6]王枬.如何培養創新型教師[N].光明日報,2011-11-12.
裴蕾(1979—),女(漢族),湖北荊州人。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教師、講師,經濟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