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紅
河北省武安市陽邑鎮陽邑東街學校
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李翠紅
河北省武安市陽邑鎮陽邑東街學校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巧妙地運用不同的導入方法,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學習效果,加深對歷史知識的印象。
初中歷史;興趣誘導;培養特長
初中歷史課程是國民素質教育的門基礎課程,它通過歷史基本知識和技能,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素質,特別是人文精神的培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那么,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要體現歷史教學的藝術性。
首先,教師要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善于引導學生,鼓勵和激勵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努力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教師應采取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引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課堂教學開始時的導入,我們應運用多種多樣的方法,復習舊課式的導入、提出問題式的導入、圖片賞析式的導入、講述故事式的導入、引用詩詞式的導入、播放樂曲式的導入等等,由導入創設情境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使學生盡快投入到歷史學習的情境中。其次,溫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聯系各學科的知識)。歷史包羅萬象,涉及中學的所有科目。如關于商鞅變法的例子,還可以聯系到語文中的典故:“徙木賞金”、“立木為信”。數學方面,有圓周率的計算者祖沖之等。語文的課文背景是歷史,生物、數學、物理、化學的發展的歷程,是歷史:歷史的思維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本身就屬政治的范疇:地理與歷史更是息息相關。再次溫課外知識之“故”而知新。這個“故”不是所有學生都了解,但恰恰是這一點是最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積極性,最讓學生有自我實現的空間,而且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歷史與現實必然性,不可分割的聯系。
首先,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性,應采取多種方式,我們在教學中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腦:注重學生的思想活躍,態度積極,從而使其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例如通過閱讀、演示、辯論、競賽、用第一人稱介紹歷史人物事跡等方式,使學生投入其中,直接參與教學活動,積極與教師配合與呼應,通過師生的互動和生生的互動,共同完成教學的任務。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學生的參與,是全體學生的參與,而不是只有個別學得好的學生參與。要改變教師滿堂灌、一言堂的狀況,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學習模式,使得課堂教學呈現出活躍而和諧的氣氛。
其次,加強自身師德修養,以人格魅力感化學生。作為一名歷史教師,熟悉教材,擴大知識面,增強自己的業務技能是最基本的。但是要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不能儀僅停留在興趣上。教師往講臺上一站,這種客觀存在要產生既有形又無形的一種力量、一種威勢、一種信心,這就是一種人格魅力。要有人格魅力,在智力素質方面,要有深厚的業務功底,對教材有駕輕就熟的水平,對知識有旁征博引的能力及簡潔、生動、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有才氣,這最重要的是展現在課堂上。教無定法,同樣的課題、同樣的課堂,不同的教師,其精彩度、影響力絕對不一樣。
教學可以說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既然是科學,就有規律可循:既然是藝術,就要不斷創新。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學生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如:討論、問答的方法、模擬、競賽、游戲、角色扮演、歷史課本劇編演等方法教學活動,還可讓學生動手制作模型的石器、竹簡、泥制活字等。此外,課堂上可以運用直觀性、動態性強多媒體輔助教學??茖W的、適當的教學方法,是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的具體體現,是達成教學目標的具體途徑。教師應在充分掌握本學科特點的基礎上,利用重大歷史事件的紀念日開展活動,指導學生參觀博物館,或上網查找有關資料等,使學生自覺的、多方面捕獲歷史信息,增強學生的興趣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無論是教師的講,還是學生的議,都是在探究和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去思考重大的歷史問題,以及較深層次的社會問題。認識歷史的前提是獲取承載歷史信息的材料:歷史教學中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就要使學生學會運用歷史材料。通過對材料的收集、辨析、推論,使學生了解歷史的情況,提升閱讀的能力,發展歷史的思維,解決學習的問題。同時,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對歷史材料的運用,可以采取多種途徑,如運用投影、錄象,分發資料卡、閱讀紙等,向學生提供各類材料,包括文字的、圖象的、統計的材料。通過對歷史材料的閱讀,使學生更具體、更深入地進行歷史知識的了解和學習。歷史是發生在過去的事情,對于學生來說,感覺距離比較遙遠。人的認知是從感性開始的,直觀形象的材料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儲存。努力創造條件,恰當的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再現歷史情景,打破時空界限,縮短歷史與學生的距離。因此,在課堂上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引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如在講《第二次鴉片戰爭》時,可以插放一段《火燒圓明園》的錄像,這樣通過直觀教學手段代替教師的講讀,取得更好的效果,使歷史課不是枯燥的理論和呆板的講授。
在教學方面,教師要切實把握初中生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改進教學方法。針對初中生的好動、好樂、好奇、好勝的特點,加強興趣誘導,培養學生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