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王濤 容淦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北京中心材料部,北京 100190)
結合中國專利申請淺析Fe-Si-B-Cu系軟磁合金發展狀況
張輝 王濤 容淦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北京中心材料部,北京 100190)
本文對Fe-Si-B-Cu系軟磁合金在中國專利申請情況進行了相關統計分析,從專利申請趨勢、法律狀態、區域分布、主要申請人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為該體系軟磁合金生產企業提供建議。
軟磁合金 非晶 納米晶 專利分析
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s on the patent application situation in China of Fe-Si-B-Cu magnetically-soft alloy technology,makes analysis from the patent application trend,legal status,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and the applicants,provides the suggestion for this technical field’s enterprise in China.
magnetically-soft alloy amorphous nano-crystalline patent analysis
鐵基納米晶軟磁材料問世以后,由于具有磁導率高、矯頑力低、高頻損耗低的特點,加上其優異的熱穩定性和高性價比,因此被認為是制作開關電源、脈沖變壓器鐵芯,互感器、磁放大器、尖峰抑制器、差模電感鐵芯和電抗器鐵芯的理想材料。Fe-Si-B-Cu系軟磁合金作為鐵基納米晶軟磁材料中的典型體系,應用前景廣泛,但是由于其飽和磁感應強度等性能隨著其添加合金元素、制備工藝的不同而具有較大的變化。如何才能將其性能發揮到最大程度成為該技術領域的研究重點,而專利是最能夠反映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和研發方向最新動態的情報文獻,本文即通過分析該技術領域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所有專利申請進行了相關分析,揭示了我國Fe-Si-BCu系軟磁合金領域的專利發展趨勢,從而通過該趨勢對技術布局以及市場前景進行相關預測,以期幫助國內該領域的企業采取真確的專利策略,建立合理的專利布局。
研究人員所采用的數據庫為中國專利檢索系統(CPRS),檢索截止日期為2013年10月01日,檢索策略主要為關鍵詞和第8版國際專利IPC分類號相結合的塊檢索。
如圖1-1所示,Fe-Si-B-Cu系軟磁合金的專利申請量從1990年起步以來,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起步階段,主要為1990年~2003年,這個階段對于該系軟磁合金的研究處于探索階段,年申請量為2~4件;第二階段為研發穩定階段,主要為2003年~2009年,這個階段對于該系軟磁合金的研究處于穩定增長階段,年申請量為4~10件,但是依然處于振蕩調整階段,說明該技術領域對于研究重點和方向基本成型,對于具體研究方向的探索處于研究高潮期;第三階段為高速發展期,主要為2009年至今,這個階段的專利申請量急速增加,說明該技術領域已經在具體研究方向具有了一定的熱點,對于具體技術領域的熱點進行了細致的研究。
由于專利申請公開的時間周期性(正常公開期為申請日起18個月),對于2011年之后的數據還有部分未公開的專利申請,因此該部分數據對于趨勢分析不做探討。
結合圖1-1還可以得到該領域上述申請的授權情況,雖然由于專利授權周期的滯后性,其授權量有所波動,但是結合該圖也可以得到雖然申請量在逐年提高,但是從2005年開始,授權量卻在呈下降趨勢,這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對于專利審查質量控制的提高有一定的關系,而最重要的也與該技術領域優勝劣汰,逐步淘汰技術落后企業有一定關系,對于產業而言,這無不是一種利好信息,這可以通過市場等經濟手段調節技術先進企業逐步的強大,將技術和市場集中到幾個技術先進的產、學、研一體的企業中,逐步在該技術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圖1-2示出了Fe-Si-B-Cu系軟磁合金到目前為止的專利法律狀態,從該圖中可以看到,該領域的專利質量相對較高,目前為止的總量授權和處理中的案件占據絕大多數的比例,而終止、視撤和駁回結案的案件不足三分之一,即該領域的現有技術數量并不是很大,說明該領域總體而言處于技術布局階段,國內企業應該乘技術布局沒有完結之前,盡早的占據有利技術領域的專利領域早日布局,為進一步的研發和市場打下較好的專利基礎。
如圖2-1所示為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進行專利申請的國別和省別分布,在中國區域內進行專利布局的主要為國內申請人,比例達到80%以上,在該技術領域進行布局的國外申請人主要為日本和歐洲,出現這種分布情況的一般原因主要有三種可能,其一為該技術領域的技術已經非常的成熟,沒有太多需要改進的技術點;其二為該技術領域處于總體起步階段,日本和歐洲在本土還沒有進行很好的布局,繼而對于中國市場只是試探性的進行技術布局;其三為該技術領域的市場前景不確定,處于成本和發展方向的考慮,國外巨頭企業沒有對中國市場進行專利布局。結合本國對于申請量的統計,該技術領域應屬第二種情況,這即給了本國企業搶先進行技術和專利布局的良好契機,國內企業如果大力進行技術改造和專利布局,從而不給國外巨頭在國內搶占專利區域的機會,可以進一步壯大國內企業的實力,從而為進軍國際市場打好基礎。
圖2-1還示出了該技術領域在國內各省得分布情況,傳統經濟發達地區依然為專利申請量的主力,北京由于眾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部分高科技企業而排名第一,江蘇由于企業和市場的需求旺盛而排名第二,上海也由于科研院所的集中研發而對專利申請量的貢獻處于第三位。這說明科技水平和經濟水平密切相關,經濟發達地區對于技術的需求往往也相對的旺盛。
圖3-1示出了在Fe-Si-B-Cu系軟磁合金技術領域的申請人分布情況,與國外專利申請情況不同,在中國區域內,具體技術領域的申請并不是集中在幾個大企業中,從圖3-1可以得到申請量不到三件的零散申請人的總量占據了將近一半的申請量,說明中國在該領域確實缺少產、學、研非常集中的精細專業化企業,這需要市場培育,而由于現在正處于該技術領域的研發高速發展期,因此相關企業應該抓住機遇,逐步發展為所述的精細專業化企業。
值得可喜的是,該技術領域的主要申請人大多數為企業,并沒有像其它的某些技術領域一樣,主要申請人均為高校和科研院所,雖然對于技術進步,其研發必不可少,但是其研發的驅動力并不全是市場因素,高校和科研院所技術研究的技術轉化率相對企業較低,而市場驅動的技術改進正是中國目前最為缺失的驅動因素。說明在該技術領域初期專利布局較其它技術領域有一定的優勢。
在該技術領域申請量排名第一的是安泰科技,全稱為“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為主要發起人,聯合清華紫光(集團)總公司等單位發起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其是以先進金屬材料為主導產業,在“非晶、納米晶材料、太陽能等先進能源材料、粉末冶金制品、金屬磁性材料、焊接材料、金剛石工具、高速工具鋼”等6個產業領域有相關的涉獵。由于其與鋼鐵研究總院的聯系,研發水平有一定的優勢,該企業應該借此契機大力發展相關技術,力爭成為該領域真正的領頭羊,從而能夠與國外巨頭進行技術抗衡。排名第二的為張家港市清大星源微晶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機械密封件制造的企業,作為江蘇省在該領域申請量最多的企業,其對于Fe-Si-B-Cu系軟磁合金的研究也比較旺盛。在企業中排名第三的即為日本的日立金屬株式會社,作為一家日本企業,在中國區域內進行相關專利布局,其目的即為要占領該領域的中國市場,為與國外企業進行技術抗衡,國內企業應該加強技術研發和專利布局。

圖1-2 軟磁合金專利法律狀態分布

圖2-1 軟磁合金國別和省別分布情況

圖3-1 軟磁合金主要申請人分布情況

圖3-2 軟磁合金申請人類型分布情況
與圖3-1相對應的,圖3-2示出了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專利申請人的類型,比例最高的依然為高校,公司排名第二,國外企業排名第三。說明該領域雖然主要申請人企業排名靠前,但是企業技術集中度依然需要加強,或者企業可以與高?;蚩蒲性核訌姾献餮邪l,既對高校的研發提高市場驅動因素的影響比例,又可以利用高校的研究資源和人才資源對企業的技術發展提供動力。
(1)Fe-Si-B-Cu系軟磁合金技術領域正處于高速發展期,這給國內企業帶來了挑戰和機遇,只有在該高速發展期盡快搶占先機才能早日成為專業型國際型企業;
(2)Fe-Si-B-Cu系軟磁合金屬于類目較細的技術領域,總體而言在國內技術和專利布局還未處于穩定狀態,國外主要申請人并沒有像其它領域一樣的進行大量的專利布局,因此國內申請人應該盡早進行相關專利布局,早日占領技術制高點,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奠定基礎;
(3)國內申請人還處于分散研究的狀態,缺少產、學、研一體的具有較高技術集中度的專業企業,這需要市場培養,同時也需要企業對于技術研發點和市場進行相關分析;由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有較好的人才資源,企業如果能夠很好的和其進行技術合作,則會增強企業的研發能力,更好的抵御風險。
[1]楊鐵軍.專利分析實務手冊[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2.
[2]陳燕,黃迎燕,方建國.專利信息采集與分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專利分類表·化學.冶金分冊[M].第8版.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